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心肌氧耗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合并冠心病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CA组)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组(GEA组),每组各25例。术中以HP多功能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无创血压、SaO2和HR变化,于麻醉前、硬膜外注药后20min、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术毕、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min,记录收缩压(SBP)、HR及两者乘积(RPP),应用ST—T自动分析监测系统监测ST段及T波变化。结果 GA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min,SBP、HR、RPP均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在硬膜外注药后20min及其以后各时间点ST段及T波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能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低位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景  张燕 《工企医刊》2004,17(3):16-16
小儿手术多半在全麻下进行.在适当的基础麻醉和辅助用药的配合下.对于腹部手术采用低位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总结了166例,并与常用的氯胺酮全麻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中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行中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4%(37/38)比81.6%(31/38),P<0.05].麻醉后试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9.2±12.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98.9±11.2) mmHg、(129.0±10.9) mm Hg比(164.0±14.2) mmHg、(91.8±9.1)次/min比(107.8±8.7)次/min,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98±0.02比0.92±0.02,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9.8±8.3)s比(97.6±18.4)s、(144.7±19.2)s比(432.4±126.3)s,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38)比21.1%(8/38),P<0.05].结论 中下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应萌  邬军波 《职业与健康》2002,18(5):127-128
心脏病人在上腹部手术时,由于受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刺激及术毕拔管等因素的影响,在围术期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循环紊乱等意外,对此,在上腹部手术时,我们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来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 与单纯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总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7-2004年采用两点穿刺法解决了硬膜外阻滞范围不够的现象,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h(T1)、24h(T2)、48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h(T1)、24 h(T2)、48 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 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不同浓度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应用于上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优缺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拟行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0位患者,术中A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0.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10ml,B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0.25%的罗哌卡因+0.5μg/m1舒芬太尼10ml,C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10ml生理盐水。分别监测人手术室基础值、全麻诱导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切皮后、手术结束后、气管拔管后各时刻患者的MAP、HR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各组全麻药用量情况,记录3组手术结束后到气管拔管的时间。结果A、B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在气管插管后、切皮后、腹腔探查、气管拔管时段较C组循环波动小(P〈0.05),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而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期间,A、B组BP和HR较C组相比在低位运行,但均在正常范围。A、B组较C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苏醒质量高,无烦躁、切口疼痛等不适。结论全麻复合0.5%、0.25%浓度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能有效减轻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过程平稳,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发生率少,术中全麻药用量少,在上腹部大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较理想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T0)、术后2h(T1)及术后1d(T2)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T0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T0比较,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与T0比,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皮质醇、血糖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皮质醇、血糖较低(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5.89±6.52)min和(22.14±8.96)min高于试验组(9.57±5.67)min、(14.62±7.75)min(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率25.00%高于试验组9.62%(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可能与降低术后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相关,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组、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较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抵抗素和hs-CRP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1 a(6-keto-PGF1 a,PGF1 a)和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分为2组,每组10例。Ⅰ组为静脉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于麻醉前、诱导后、开胸后、手术1 h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PGF1 a和TXB2的含量。结果⑴ET在Ⅰ组开胸后逐渐升高,手术1 h及术毕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Ⅱ组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开胸后无明显变化。(2)血浆6-keto-PGF1 a在诱导后均升高,Ⅱ组升高更明显;手术后Ⅰ组无明显变化,但Ⅱ组仍较高(P〈0.05);TXB2在诱导后均下降,Ⅱ组下降更明显;手术后Ⅰ组渐恢复,且术毕明显升高,而Ⅱ组均低于麻醉前(P〈0.01或P〈0.05);⑶6-keto-PGF1 a与TXB2比值(K/T值):诱导后2组均升高,Ⅱ组显著增高;手术后Ⅰ组渐下降,而Ⅱ组术中术毕仍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或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ET、PGF1 a和TXB2调控优于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6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每组各21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分别注入1%利4多卡因15 ml和0.5%罗哌卡因20 ml及1%利多卡因5 ml和0.5%罗哌卡因20ml;EA组给予0.5%罗哌卡因10~15 ml.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麻醉后10、20、30、60 min EA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和N组同一时间点(P<0.05).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近(P>0.05),但N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36.5±103.3)、(307.3±112.4)min]长于EA组[(305.2±110.8)、(189.3±84.5)min](P<0.05).术后EA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N组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人硬膜外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麻醉后腔内注入20 ml 0.9%氯化钠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局麻药为1.73%碳酸利多卡因10 ml+芬太尼50μg(1 ml).术毕冲洗组患者接受硬膜外腔注入0.9%氯化钠20ml,对照组不注入0.9%氯化钠;观察10min后,拔出硬膜外导管.结果冲洗组患者术后感觉阻滞消退3个节段、运动阻滞消退到1级时间及术后1 h运动阻滞发生率[(24.6±15.9)min、(32.7±13.4)min、5例(14.3%)]明显小于对照组[(32.8±16.7)min、(47.9±22.6)min、14例(40.0%)](P<0.05或<0.01).两组术后1~6 h使用镇痛药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人硬膜外阻滞后腔内注入0.9%氯化钠冲洗可促进运动和感觉阻滞的恢复,不影响硬膜外芬太尼的镇痛效果,20 ml 0.9%氯化钠已足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研究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哌替啶肌注组)80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8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术后24hVAS疼痛评分、咳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0~3分、咳痰效果良好者比例及满意度分别为86.25%、83.75%、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5%%、56.25%、9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好于传统镇痛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陈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50-3751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的麻醉处理办法。方法分析32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麻醉方法,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手术中出现高血压有3例,低血压有2例,持续性低氧有2例。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着ASA级别越高,时间越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3组患者之间自主呼吸回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躁动。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 ,麻醉计量以及及时观察患者手术时的指标,才能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02的数值,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Ⅱ组明显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1);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1);两组间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确切,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hBN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4 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 (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57.7±3.9)%比(32.5±3.1)%,(70.5±31.1)ml/h比(34.5±13.7) ml/h;对照组:(52.2±3.3)%比(33.4±2.9)%,(53.6±23.4) ml/h比(33.8±13.4)ml/h,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8.75%(9/48)比35.42%(17/48),P<0.05].结论 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