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荧光胃液分析与胃液中Hp相关性的研究,评估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80例各种胃内病变患者的胃液,用荧光胃液分析仪进行荧光胃液分析,同时进行胃液Hp检测。结果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为最佳截断点KJF≥0.85作为胃癌判断标准,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3.3%;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的KJF值接近胃癌患者;在胃癌患者中胃液Hp检出率为45.2%,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Hp检出率为69.3%。结论荧光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且胃癌患者的胃液中Hp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知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检测6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感染。结果:胃癌组织中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Hp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Hp可能在从浅表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用EL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HP感染率为75.64%,男76.13%,女74.96%。幽门螺杆菌试片HP感染率为79.66%,男80.66%,女78.30%。性别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的诊断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幽门螺杆菌试片为高,分别为90.8%和81.7%比85.6%和68.2%,2300人中胃癌检出19人。正常胃粘膜居民占35.74%,胃癌疾病占64.26%,其中胃炎占69.35%。随着年龄增长胃癌疾病增多,胃粘膜正常居民相对减少。HP感染阳性者经铋剂三联药物治疗有明显转阴,其转阴率为67.36%,男69.66%,女64.49%。结论:长乐市胃癌高发与HP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并与胃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感染及预防胃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为胃癌组及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事先均未接受过抗HP治疗.胃癌组在癌区,外周区各取组织2块,对照组于距幽门2~5cm区域内取组织2块,一块送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改良Giemsa染色),另一块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两项均为阳性者确定诊断.结果 (1)胃癌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2)胃窦、胃体部癌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贲门胃底癌(P<0.05).(3)胃癌区与外周区HP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4)Lauren病理分类法肠型胃癌HP检出率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结论 HP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胃癌第一类最危险的致癌因素.HP根除治疗能有效地防止癌前病变恶性化,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42%,74% vs 42%),CagAIgG+Hp菌株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 vs 12%,56% 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的感染率明显提高;早期及进展期胃癌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润华 《家庭医学》2007,(17):24-24
自从1982年报告了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后,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许多病人看了电视科教片或读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重重,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容易得胃癌?  相似文献   

8.
自从1982年,报告了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消化道的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而许多病人,看了电视科教或读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容易得胃癌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癌(HG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PCR-Hp-DNA法检测胃粘膜Hp。方法:对141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Hp现症感染的检测。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较高,非贲门癌血抗Hp-IgG阳性率较贲门癌高,Hp感染者胃粘膜萎缩、肠化及癌变平均年龄较小。结论:Hp持续感染与HGC,特别是肠型非贲门癌密切相关,主要作用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是HGC发生的“启动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证实为慢性活动胃炎的主要病因,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主要原因和促进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P感染被认为是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检测了10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对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身高、家庭人数和出生顺序;职业和体力劳动;饮食、饮水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饮酒、吸烟、喝饮料);家庭社会经济状况;遗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与感染存在流行病学的关联。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胃癌发生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56例胃癌、60例慢性胃炎及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做了HP检测,结果,胃炎中HP检出率93.33%,胃癌组织检出率41.07%,正常胃粘膜中仅为16.67%,提示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明显相关,胃癌的发生与HP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从胃癌发生部位看,贲门部HP感染率低(9.52%),胃窦部及小弯区HP感染率高(68.0%、37.5%)。从病理分型角度看,分化型(腺样型)癌组织HP感染率较高(55.88%),低分化型(弥漫型)癌组织较低(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以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10例,所有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用尿素14 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所有标本的组织学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肿瘤大小、患者生存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组织分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患者生存时间、淋巴结转移中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性质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不会独立对胃癌预后产生影响,感染阳性的患者临床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估计合并OR值(OR合并)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纳入的20个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SAS8.0软件分析,OR合并值为2.15,OR合并95%CI(1.39,3.33),采用RevMan4.2软件分析,OR合并=2.35,OR合并95%CI(1.64,3.3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换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入未发表的4篇文献还是去除小样本的5个研究,都说明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以20个研究绘制的漏斗图中,散点分布对称,计算失安全系数(Nfx)均较大,说明发表偏倚小,结论被阴性结果推翻的可能性较小,结果稳定. [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泰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山东省泰安市卫生防疫站(271000)李伟李星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度相关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1〕,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组织中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War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p,以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胃癌组织Fas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中Fas表达阳性率为12.05%±3.59%,胃癌组织中Fas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Hp阳性癌组织低于阴性癌组织;Fas基因表达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论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减弱细胞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1980-1988年参加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和浙江岱山 县胃癌普检的人群,胃镜活检组织蜡块片Hp经Warthin Starry(WS)染色,判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对这些人群随访,病例与对照按照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匹配,实施1:4的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和控制混染因素后,显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OR=4.4467,95%CI1.161-17.19),吸烟也与胃癌发生相关。结论 本研究以胃组织存在典型Hp作为Hp感染指标,证实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Hp感染的Wistar大鼠模型进行实验胃癌研究,观察Hp感染是否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肿瘤形成。方法 2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动物感染Hp后12周,将两组动物又随机人为3小组,即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各15只。空白组动物自由饮用蒸馏水,MNNG组动物饮用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MNNG+NaCl组动物除饮用水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外,另外灌喂10%NaCl溶液1.5ml,2次/周;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处理因素结束后2个月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动物腺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差异。结果 所有实验组动物至实验结束Hp检查均为阳性。在检验组中的MNNG+NaCl组有1只动物出现早期腺胃癌。实验组中的MNNG组和MNNG+NaCl组动物腺胃粘膜腺瘤样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40%、57.14%,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6.67%、15.38%(P<0.05)。在实验组中的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胃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6.67%、80%和85.71%,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0%、20%和20.08%(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可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胃癌前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研究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关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与胃癌的关系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也已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 ,当时的主要依据为人群流行病学资料[1,2 ] 。近年来 ,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研究 ,对Hp与人类胃癌间发生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提出了特定菌型与人类胃癌发生相关的学说 ,注意到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以及cag毒力岛 (cag PAI)的差异在各地的意义不同。在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中 ,已取得…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众多研究提示,Hp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为了解泰兴市成人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的状况,为胃癌防治提供依据,2003年,调查20岁以上人群中3677例接受病理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对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