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临床资料 ,了解目前 CABG患者的流行病学、相关临床特征和变化趋势。 方法 分析 2 0 0 0~ 2 0 0 1年间行 CABG6 5 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相关疾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血管旁路移植情况等 ,并与 1974~ 1995年我院 CABG患者资料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93.2 % (6 0 7/ 6 5 1)的患者有左前降支病变 ,3支、2支和单支病变者各占 6 4 .1% (417/ 6 5 1)、2 4 .1% (15 7/ 6 5 1)和 11.8% (77/ 6 5 1)。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史的患者 ,在心肌梗死、移植血管支数等方面与无此类病史者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P<0 .0 0 1和 P<0 .0 0 1)。行 CABG的患者仍以 6 1~ 70岁者为多 ,占4 5 % (2 93/ 6 5 1)。移植血管支数以 4支及以上较多 ,为 5 5 .6 % (36 2 / 6 5 1) ,93.7% (6 10 / 6 5 1)的患者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 结论 近年来 CABG患者的病情较以前复杂 ,但手术疗效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2 4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4 3例 ,男 2 15例 ,女 2 8例 ;年龄2 0~ 75岁 ,平均年龄 5 7.5 9± 10 .6 7岁 ;体重 4 0~ 94 kg,平均体重 72 .4 9± 10 .92 kg。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0 .2 4~ 0 .87,平均 0 .5 7± 0 .11;心功能≥ 级 12 5例 ;冠状动脉病变≥ 3支181例。全组均行 CABG,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 11例 ,心瓣膜置换术 15例。1.2 方法 经升主动脉插管和腔房二级引流管建立 CPB。常规监测静脉血混合氧饱…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完成 2 6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全组 2 6 6例 ,男 2 17例 ,女 4 9例 ;年龄 2 6~ 77岁 ,平均 5 8岁 ,6 5岁以上者 10 4例。稳定型心绞痛 8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4 9例。有心肌梗死史98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119例 ,糖尿病4 1例。术前曾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 2 4例。合并主动脉瓣和 (或 )二尖瓣病变38例、左室室壁瘤 19例、升主动脉瘤 2例、室间隔穿孔 2例。术前心功能(NYHA)Ⅰ级 14例 ,Ⅱ级 12 1例 ,Ⅲ级 92例 ,Ⅳ级 39…  相似文献   

4.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应用桡动脉 (RA)和乳内动脉 (IMA)对 32例冠心病病人实施了全动脉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无手术死亡 ,早期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 全组中男 19例 ,女 13例。年龄 44~ 5 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3例 ,稳定型心绞痛 9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 14例 ,脑血管栓塞史 2例 ,急性心肌梗死史 1例。合并高血压 15例 ,2型糖尿病 5例 ,高血脂症 4例。心功能(NYHA)II级 2 5例 ,III级 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血管病变 2 7例 ,2支血管病变 5例 ,左前降支 (LAD)病变 31例次 ,回旋支 (Cx)病…  相似文献   

5.
升主动脉疾病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严重时主动脉插管、阻断、部分阻断或冠状动脉旁路近端吻合都可造成致命的主动脉损伤、破裂出血和体循环包括冠状动脉本身栓塞〔1,2〕。临床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们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遇严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4例 ,其中 1例呈DeBakeyIII型夹层动脉瘤样改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3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三支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 0 32~ 0 5 5。除 1例III型夹层动脉瘤者术前诊断明确外 ,其…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 34例冠状动脉瘘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以探讨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资料  1985年 12月至 2 0 0 0年 4月 ,在我院住院的近 6 0 0 0例先天性心脏病中 ,有冠状动脉瘘者 34例。其中男2 1例 ,女 13例。年龄 10个月~ 72岁。病史 4个月至 32年不等 ,平均 14 7年。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瘘 2 3例 ,其中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 3例 ;其它心脏病 11例。本组查体时发现心脏连续性杂音 2 9例 ,多有反复心前区疼痛 ,活动后胸闷、气短和 (或 )夜间阵发呼吸困难 ,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另有 5例查体无阳性体征。34…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科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5 0例 ,4例围术期发生心肌梗死 (MI) ,经抢救均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4例中 ,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4 .0± 1.2岁 ;平均体重 71.5± 2 .0 kg。术前诊断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壁、前间壁 MI恢复期 ,心功能 级。术前均经心电图 (ECG) ,心脏核素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心功能下降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0 .4 0~ 0 .4 5。3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 CABG,完全再血管化 ,平均移植血管 2 .5± 1.0支 ,采用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手术顺利 ,…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 ,直接冠状动脉内溶栓 ( PTCR)拓宽了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又可直观梗死部位及溶栓后再通情况[1] 。鉴此 ,我科 1 999年8月至 2 0 0 0年 5月对 1 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PTCR。获得良好临床效果。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8例中 ,男 1 4例、女 4例 ,年龄 45~ 71岁。发病 1~ 6h入院 ,均有持续而剧烈心绞痛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佳。心电图示典型心肌梗死波形( ST段弓背抬高 ,T波倒置 ) ,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 1 0例 ,右冠状动脉 7例 ,回旋支 1例 ,血管完全闭塞 ,血流 Ti Mi 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对486例AMI患者(包括10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37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术中和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结果所有486例患者中,无复流4例(4/486,0.82%),慢血流6例(6/486,1.23%),冠状动脉破裂2例(2/486,0.41%),急性血栓形成3例(3/486,0.62%),冠状动脉内夹层1例(1/486,0.21%),支架脱落3例(3/486,0.62%),死亡6例(6/486,1.23%)。结论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需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后进行 ,创伤大 ,耗时长 ,恢复慢 ,花费多[1] 。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技术的进步 ,采用直视下不停跳直接搭桥成为趋势 ,同时也对我们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近 1年来 ,我院对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全部采用了不停跳直接搭桥的方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 30例 ,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5 4~ 79岁 ,体重 5 9~ 86kg。手术前均处于心绞痛发作药物控制过程中。其中 12例病人有心肌梗死史 ;合并高血压者 2 2例 ;糖尿病 (Ⅱ型 )者 8例 ;合并单束枝传导阻滞者 6例 ,其中 1例病人同…  相似文献   

11.
不典型性心肌梗死首诊时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力明 《护理学杂志》2002,17(6):434-435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 ,常有独特的临床征象[1] 。而不典型性心肌梗死无特殊的临床症状 ,给诊治带来较大困难。现将我科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7月首诊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 9例、女 2例 ,年龄 5 2~ 73岁 ,平均 6 6 .7岁。有慢性胆囊炎史 2例 ,高血压病史 4例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史 1例 ,Ⅱ型糖尿病史 2例 ,冠心病史 1例。 9例男性病人均有吸烟史。全组均无典型的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其中单纯的左前臂疼痛 1例 ,咳嗽、呼…  相似文献   

12.
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们自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共为 130余例病人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现将资料完整的 110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9 2± 8 1)岁。有心肌梗死史者 70例 (6 3 6 % ) ,合并左心室室壁瘤 2 2例 (2 0 % )、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各 1例 ,6 0例高血压 ,5 9例有吸烟史 ,2 3例糖尿病 ,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年。单支血管病变 3例 ,2支血管病变 10例 ,3支血管…  相似文献   

13.
Chen X  Xu M  Wang LM  Shi KH  Jiang YS  Liu P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40-94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5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手术治疗。53例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55~79(64±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Ⅰ~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32例。有心肌梗死史26例(49%)。冠状动脉造影: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50例,其中合并左主于病变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26~0.65(0.52±0.17)。53例共行7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左前降支系统38支,其中5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搭桥;回旋支的钝缘支8支;右冠状动脉系统24支。应用左乳内动脉5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桥,人均搭桥(3.8±1.1)支,再血管化指数1.03±0.07。结果术中桥血流测定显示63支桥血流满意,7支欠满意。术后2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53例皆痊愈出院。44例随访6~29个月,无心绞痛发作;9例失访。6例在手术后3~2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60年代以来,以运动实验为核心内容的心脏康复程序,逐渐从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扩大到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搭桥和冠脉成形术。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术后康复教育已成为综合性医学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科对14例冠脉狭窄行搭桥术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0~67岁。有典型心绞痛病史10例,心肌梗死病史4例;高血压病病史11例,糖尿病病史3例;心功能级10例,级4例;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6例,左前降支狭窄3例,左回旋支狭窄2例,对角…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coronary 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G)能避免体外循环及由此引 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心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用 中等剂量的芬太尼(20~30μg/kg)和丙泊酚(3~8mg· kg 1·h 1)维持麻醉,对13例OPCABG术中血液动力学变 化及氧代谢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择期OPCABG病人13例,男9例,女4例, 年龄51~66岁,体重53~76kg,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 稳定性心绞痛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有糖尿病病史5 例,合并高血压11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行ECABG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51~76岁。本组患者术前临床诊断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术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16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检查示:右冠状动脉撕裂并发急性心脏压塞2例。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成功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16.7%;其中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生存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来院复诊1次,以后每年复诊1次,随访9~36个月,均无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掌握ECABG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特点,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 2 %。年龄平均 (6 1 6± 9 0 )岁 ,男性占 77 3%。 18 7%为左主干病变 ,76 9%为 3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5 6± 0 17。其中二次手术者占 1 5 % ,急诊手术占 9 9%。结果  2 2例为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手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远端吻合口为 (3 1± 0 9)个 ,乳内动脉桥占 6 5 6 % ,桡动脉桥占 18 0 % ;5 2 %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 14例 ,病死率 1 2 %。其中术后心跳骤停或室颤 7例 ,大出血 2例 ,昏迷伴肾功能衰竭 2例 ,大面积脑梗塞 2例 ,呼吸衰竭 1例。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占 0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占 0 3% ,严重心律失常占 1 2 %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 2 0 %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 1 2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占 0 7% ,出血二次开胸占1 0 % ,胸骨愈合不良占 0 6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一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中 ,如何维护氧动力学的稳定成为麻醉医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对 32例CCABG病人进行了围术期氧动力学变化的观察 ,以求寻找出规律 ,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51~ 78岁 ,平均 (62 0± 5 5)岁 ;体重 54~ 90kg,平均 (70 5± 1 4 3)kg。左室射血分数 (EF)为 0 58± 0 0 1。心胸比率 0 51± 0 0 5 ,心功能II~III级。合并高血压 2 2例、糖尿病 9例、术前心肌梗死 (心梗 ) 1 3例、2次心梗 3例。全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每例平…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心肌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出现围术期心肌缺血 (PM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6 80例 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 PMI将其分为 PMI组 (30例 )和非PMI组 (2 6 5 0例 ) ,分析 CABG后出现 PMI的危险因素。 结果  PMI组中 11例进行急诊再血管化 ,其余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或药物治疗 ;院内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2 3.3%。心绞痛症状缓解 2 2例 ,心电图完全或部分复原 9例 ,残留心肌梗死改变 14例。非 PMI组院内死亡 5 8例 ,死亡率为 2 .2 %。两组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χ2 =5 6 .0 4 ,P=0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术前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和术中内膜剥脱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PMI是 CABG术后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及早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尤为重要 ,对于因旁路血管堵塞造成的 PMI,急诊再次血管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为 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 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6~ 6 3岁 ,平均 5 6岁。体重 6 5~ 81kg ,平均 6 9kg。体表面积 1 6 9~ 2 10m2 。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置换 7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双瓣置换 2例、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各 1例。术中搭桥 2~ 5支 /人 ,平均 3 2支 /人。体外循环方法  17例病人均使用Sarns80 0 0型心肺机。人工肺为J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