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贝为武  农智新 《山东医药》2009,49(31):58-59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降纤酶溶栓治疗。治疗6d后检测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治疗12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67.7%(P〈0.05)。结论 降纤酶溶栓治疗ACI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糖代谢异常情况以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均在发病72 h内检测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血糖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比较3组间各指标变化和 NIHSS评分情况,观察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血糖正常组,糖调节受损组高于血糖正常组,且纤维蛋白原和NIHSS评分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血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给予降纤酶10U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对照组50例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连用10天,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4天内观察起效时间、疗效、副作用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P<0.05),起效时间早(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仅发现1例出血性脑梗死和4例注射部位有瘀斑。以上提示降纤酶治疗急性及梗死作用迅速,并且有效、安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脑梗死常见于血栓、外伤等,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矛盾性大、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循证医学提出新的观点认为降纤、溶栓和脑保护治疗疗效明确。最重要的是尽早治疗。大多数大面积脑梗死是血栓栓塞脑动脉所致,因而理想的方法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本文收集5年来收治的36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观察降纤酶大面积脑梗死对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男性54,女性28,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52例,川芎嗪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的检测.另有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降纤酶治疗.结果 降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降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降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 降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含量较大的大分子蛋白质,是一种急性期反应性蛋白,参与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等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水平的血浆FIB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卒中发病危险,但是否说明这种因子积极参与了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过程,或仅仅是存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的一种反应,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就血浆FIB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作一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观察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100730)秦明照,边延涛,李清朗,王秋萍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血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机理中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约占85%,国外有报道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为观察...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6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及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CHD患者不但血浆Fg浓度明显增高,而且其分子功能也明显增强。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Fg浓度有动态变化,但Fg功能无明显动态变化。③AMI有无并发症者的Fg浓度及分子功能均有所增高。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子功能增强也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FIB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花  范颖  刘红 《山东医药》2006,46(5):59-59
2005年5~8月,我们检测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旨在探讨血浆FIB与脑梗死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前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 5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降纤酶治疗 ,监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ACL 3 0 0 0型血凝仪 ,检测凝血指标PT、APTT、TT、FIB ,采用ELISA方法检测D -二聚体。结果 :FIB、DD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其他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12.
降纤酶和丹参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与治疗时间窗的关系 ,以及该药对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将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2例分为降纤酶组和丹参组两组。降纤酶组 38例 ,使用降纤酶治疗 ,1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脉滴注 ,每曰 1次 ,连用 3天 ;丹参组 34例 ,使用丹参粉剂治疗 ,0 .4g加入 5 %葡萄糖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曰 1次 ,连用 14天。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 ,于治疗后 1周末和 4周末评定疗效 ,此时把两组病例根据起病后至用药时间分为 2 4h内和 2 4~ 72h两部分观察其疗效的变化。结果发现 ,降纤酶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为 6 5 .6 %± 5 .3% ,纤维蛋白原为 4.78± 0 .42g/L ;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为 45 .8%± 4.9% ,纤维蛋白原为 3.16± 0 .35g/L ,用药前后差异极为显著(P <0 .0 0 1)。丹参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为 6 0 .4%± 1.9% ,用药后为 49.0 %± 10 .3% ,亦有差异 (P <0 .0 1) ;但降纤酶组用药前后的差异明显高于丹参组 (P <0 .0 5 ,P <0 .0 1)。临床疗效观察发现 ,神经功能改善方面 ,在用药 1周末最明显 ,4周末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发病 2 4h内用药者 ,4周末降纤酶组的神经功能改善仍优于丹参组。此结果  相似文献   

13.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联系有很多研究。其中血浆FG水平升高作为冠心病(CHD)的一个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最多,而作为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有不少直接和间接的研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一、前瞻性研究表明血浆FG水平升高是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在FG水平升高与卒中联系的前瞻性研究中,最受重视的是哥德堡的研究资料,Wilhelmsen等人对年龄54岁的792例的随机样本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3.5年的随访结果,在792人中,92人患心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易复发。而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们对入院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进行测定 ,以探讨 FIB在脑梗死发生及复发中的作用。临床资料 :本组 34例均为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 ,经颅脑 CT或 MRI证实。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85岁 ;其中 16例为复发性脑梗死 (RCI)患者 ,18例首发性脑梗死 (FCI)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伴发疾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另设正常对照组 30例 ,为健康查体…  相似文献   

15.
降纤酶是在国内近20年广泛应用蛇毒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获得较满意临床疗效基础上,按国家标准提取的高纯度单组分的蛇毒制剂。静脉应用结果表明,其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但最佳给药途径、剂量及治疗时间长短仍未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56例急性期及86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1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85名健康者外周血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恢复期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P〈0.01);恢复期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又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不仅是急性脑梗死缺血性损伤反应表现,而且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已有增高,它们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10月期间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4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降纤酶组56例,年龄(68.39±11.55)岁,对照组58例,年龄(67.33±10.22)岁.发病时间在3 d以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头颅CT扫描排除脑出血,有出血倾向、脑卒中史并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均未入组.  相似文献   

18.
降纤酶因具有溶解血栓、防止血栓再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治疗脑梗死及其他血栓性疾病 ,但目前对其治疗脑梗死的价值、是否有引起出血的倾向、监测指标及适应症等尚无定论。为此 ,我们将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和对照组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 D-二聚体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 86例 ,男 5 0例 ,女 3 6例 ;年龄 4 3~ 76岁、平均 5 9.1± 15 .6岁。其中单发性梗死 3 6例 ,多发性梗死 5 0例。发病 2 4小时以内 ,颅脑 CT检查证实无新梗死灶者 3 6例为降纤酶组 ,其余 …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尿酸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水平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Fg增高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Fg为(4.87±1.56)昏/L,非高尿酸血症者Fg为(4.26±1.32)g/L,两组患者Fg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伴EPVS的17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头颅MRI评估EPVS数目及严重程度,分为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BG-EPVS)、半卵圆中心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CSO-EPVS),轻度组(0~1级,≤10个EPVS)及中重度组(2~4级,>10个EPVS)。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EPVS进展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鉴别轻度、中重度EPVS的效能。结果 172例患者中,判定为轻度BG-EPVS 57例(33.14%),中重度BG-EPVS 115例(66.86%);判定为轻度CSO-EPVS 100例(58.14%),中重度CSO-EPVS 72例(41.86%)。与轻度BG-EPVS组相比,中重度BG-EPVS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病者更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