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PSD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SD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PSD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海琴  周文益 《现代护理》2006,12(16):1482-148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2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前后抑郁症改变情况。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男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经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女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脑卒中男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有不同特点,康复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男性患者要注重焦虑躯体化、饮食护理、迟缓、睡眠障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重点是睡眠和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58例符合多模式方法(multimodelapproach,MMADD)内心症状抑郁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治疗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MMADD及简式Fugl-Meyer评估(FMA)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心理治疗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41.16±8.63)分和(37.59±10.33)分,对照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32.73±9.91)分和(30.48±15.76)分;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6,4.39,P<0.01);心理治疗组MMADD中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3.84±0.59)分和(4.01±0.67)分,对照组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6.13±0.57分和(5.96±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6.48,P<0.01)。结论: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对多导睡眠图各参数的影响,及其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多导睡眠图各参数,包括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觉醒次数(AT)、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L)、快速动眼睡眠时间(RT)、快速动眼睡眠活动度(RA)、快速动眼睡眠密度(RD)以及睡眠结构。同时选择35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并作为参考指标。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有显著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多导睡眠图参数治疗前、后比较,除S1、S2和对照组RA无明显变化(P&rt;0.05)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除S1、S2无明显变化外(P&rt;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低频电刺激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和睡眠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对神经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6例伴失眠症状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入院3周PSQI评分与入院1周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3周时两组PSQ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减轻焦虑、调整睡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w末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结合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药物合并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情感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氮平合并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患者按入选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分别采用单纯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和米氮平合并心理治疗(试验组),共6周,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对治疗副作用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及6个月后的随访显示,两组患者的HAMD和CGI-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HAMD和CGI-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合并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认知疗法对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于2002-09/2004-07选择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失眠科门诊的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以劳拉西泮1~2mg治疗;干预组49例,给予劳拉西泮0.5~1.5mg同时配合心理认知治疗和睡眠卫生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障碍量表总分变化作为主要疗效参考指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为辅助工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3,4周各进行1次量表评定。结果干预组46例、对照组43例完成4周治疗。①干预后第1周两组睡眠障碍量表总分均显著下降,此后2周评分继续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同时段睡眠障碍量表总分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两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度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认知治疗,明显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失眠焦虑障碍,改善矫正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96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发生脑卒中8例,占8.3%;对照组发生脑卒中18例.占18.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融洽护惠关系,提高治疗效果,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43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定患者偏瘫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两组治疗前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2周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4周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0 例首次发生脑卒中患者采用17 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进行评分,存在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干预组(n=21),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咨询,2 个月后再次进行HAMD-17 评分。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2.5%,治疗后干预组HAMD-17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MBI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筛查和心理治疗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与脑中风发生、发展的关系;心理治疗干预在脑中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110例急性脑中风患者分为干预组52例,采用药物 心理治疗干预(音乐电疗、心理疏导、放松训练);非干预组58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正常对照组80例。治疗前对所有被试者行生活事件量表(LES)Derogati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脑卒中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判定。治疗后只测SCL-90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并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脑中风患者治疗前LES、SCL-9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以干预组明显(P<0.01),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理障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238)。结论:生活事件、心理因素是脑中风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应激相关;及时、正确地治疗处理中风患者的情绪障碍是中风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应用专业量表对350例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日间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病等;女性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女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日间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病及其他类型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同时应用必要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治疗4周后肢体功能按Fugl-Meyer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睡眠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失眠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睡眠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脑卒中失眠患者按住院号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教育组(n=35),双号为对照组(n=3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及每晚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观察组同时实施规范的睡眠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es of daity living,ADL)量表对睡眠质量、QOL及ADL进行评定.结果 入院2个月后,教育组PSQI 7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QOL评分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规范的睡眠健康教育可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功能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各25例,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治疗仪器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药物 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药物治疗组只接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1d后综合康复组与功能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在吞咽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后重症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1级标准的139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n=69)和早期肠外营养组(EPN,n=70),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w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角肌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体重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及腹胀、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病死率等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w后后,EEN组在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TSF、MAMC、体重优于E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数小于EPN组,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因素之一,也是加剧营养状况恶化、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诱因,脑卒中合并重症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组(研究组)48例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对照组)48例。两组在保持原治疗药物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氟西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评定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w末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减分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3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2例出现焦虑、睡眠差,经对症处理1w内缓解。结论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评估与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将101例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评估与干预方法,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观察组借鉴香港医院的吞水测试和吞糊测试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疗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留置胃管的病例数、平均拔管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Z=4.433,P〈0.01),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留置胃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x2=5.156,P〈0.05),平均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56.8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评估与干预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更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