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峰 《陕西中医》2012,33(2):180-182
目的:观察中成药颗粒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治疗组口服加味苓桂术甘颗粒(茯苓、泽泻、苍术、桂枝、荷叶、山楂、决明子、丹参等),对照组口服立普妥片、复方丹参片,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B超、CT、肝功、血脂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法不失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朱勤  王化猛 《陕西中医》2012,(9):1122-1123
目的:分析化痰活血中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给予化痰活血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以及3月、6月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情况变化,疗程6个月。结果:治愈8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化痰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婷  董淑娟  韩艳俊 《河南中医》2016,(11):1940-1942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FAI值)在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48例和健康对照组144例。使用Fibro Touch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FAI值,按照2011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脂肪肝超声分级。结果: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的FAI值进行比较,发现患者的FAI值明显高于健康人(t=37.414,P=0.000),表明FAI值可用于定量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比较不同分级中医证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FAI值,发现不同中医证型FAI值各不相同(F=3.15,P0.05),且重度痰瘀互结证患者的FAI值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P0.05),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P0.05),表明FAI值可用于诊断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对FAI值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AI值和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r=0.758,P=0.000),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FAI值随之升高;采用ROC曲线分析,FAI值诊断轻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中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表明FAI值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检测准确率高。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可定量、准确诊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5.
吴欢 《陕西中医》2013,(10):1327-1328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口服水飞蓟宾,对照组口服肌苷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复常率、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34.00%(P?0.05)。结论: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疏肝降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予口服疏肝降脂片(柴胡、郁金、首乌、绵茵陈、枳实、山楂、川朴、丹参)。对照组22例予口服血脂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G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ALT、TC、B超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组在治疗后AST、T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疏肝降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在中医症侯的改善上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5):520-52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均予以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ALT、r-GT)方面优于对照组,并降低TG;两组均能提高肝/脾CT值(P=0.000、P=0.002)。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岭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岭南地区医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规范为痰瘀互结、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肾两虚证,提取有疗效的处方的中药,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各证型用药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及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7首,涉及药物127味,其中痰瘀互结证的处方有34首,湿浊内停证30首,肝郁脾虚证15首,湿热蕴结证12首,脾肾两虚证6首。结论:总结出岭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方为山楂、丹参、茯苓、泽泻、柴胡、白术,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中药配伍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芍疏肝颗粒对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0例丹芍疏肝颗粒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阻滞组,痰阻血瘀、湿郁化热组和湿郁血瘀、肝阴不足组,每组30例,给予丹芍疏肝颗粒口服,30例罗格列酮组组给予罗格列酮口服,3个月后予以证候积分、血脂、肝功能、血糖空腹胰岛素B超检查以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B超显示脂肪肝严重程度改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8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评分、TC、TG、FINS、HOMA-IR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ALT、AST、GGT显著降低(P0.05),丹芍疏肝颗粒组各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芍疏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各中医证型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改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现代医学尚无治疗的特效药。文章搜集了近5年来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子机制研究的文献,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子机制及中药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子机制研究需要结合当前高新技术手段,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精确药物作用机制,从分子层面规范证候评价标准,深入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自拟清肝汤(茵陈、枸杞子、丹参、柴胡、决明子、山楂等)治疗;对照组30例,以京必舒新降脂治疗。结果:两组血脂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肝功和B超也有明显改善。提示:清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的保肝、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陆定波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肝病临床及研究近30余年,在肝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整理如下。1病因辨内外、病机辨虚实祖国医学并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名及诊断,但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可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胃粘膜病变的相关联系。方法:对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胃粘膜内镜下病变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合并胃粘膜病变者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数的87.69%,以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为著。提示:脂肪肝患者胃粘膜血流改变和HP感染是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为主。  相似文献   

15.
脂肝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翠兰 《陕西中医》2007,28(9):1129-1130
目的:观察健脾化理,疏肝理气类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患者,口服脂肪肝合剂(白术、云苓、猪苓、泽泻、茵陈等),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消除率,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酶、血脂的变化,肝脏B超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9%,临床主要症状消除率为97.42%,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酶、血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脏B超分级有显著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脂肝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血清酶、血脂,改善肝脏B超分级情况,有着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研究现状,为该病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综述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成果。结果:中医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结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应用消脂护肝胶囊治疗,治疗前后留取患者血清标本,疗程结束后统一测定胰岛素、瘦素,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消脂护肝胶囊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对胰岛素抵抗、瘦素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消脂护肝胶囊可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21,(9)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保肝抗炎药物和胰岛素抵抗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但依然存在副作用明显、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然而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上有着突出的优势,该文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及中药干预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查,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为△T1,统计受试者中医体质;进行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T2。记录、分析、评价患者红外热像温差变化、体质变化及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治疗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平和质明显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改善(P 0.01)。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常见体质类型,利用红外热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