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戡 《世界中医药》2012,7(6):506-507
目的:观察提壶揭盖类中药组方用于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探讨提壶揭盖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9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提壶揭盖类中药组方,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壶揭盖法治疗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89-290
目的:观察运用"提壶揭盖"法中药热奄包预防肛肠术后粪便嵌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茱萸250 g加粗盐150 g制成中药热奄包,运用"提壶揭盖"法指导取穴,热敷于相应穴位及腹部。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促进排便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便时间,排便疼痛程度及排便费力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排便疼痛程度,排便费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运用"提壶揭盖"法中药热奄包预防肛肠术后粪便嵌塞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毅伟  王慧敏  肖永刚  张景秋  高贵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56+1989-1956,1989
目的观察提壶揭盖法中药对模型大鼠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制备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后,采用提壶揭盖法中药煎剂灌胃,每组另取10只加入10%活性炭灌胃混合药液灌胃;观察大鼠小肠推进情况及粘连程度。结果治疗组小肠推进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肠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提壶揭盖法中药能显著减轻肠粘连大鼠的肠粘连程度,并能有效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腹胀消失、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痊愈率明显提高,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气活血中药综合治疗。对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炎症因子检测、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观察组炎症因子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气虚血瘀证)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90-1192
目的:分析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于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住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腹胀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1):1493-149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照,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缩短,血清TNF-α、IL-6、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减压联合76%泛影葡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小承气汤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比较2组腹部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部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 0%,对照组84.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小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提壶揭盖法(即宣通肺气的方法)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提壶揭盖法随证组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提壶揭盖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2016,(6)
目的:观察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1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1例于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经验。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非手术方法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经验。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非手术方法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3例效果不佳,中转手术治疗,同时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复发;观察组患者无一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发生梗阻复发,经中药辅助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梗阻缓解时间、梗阻复发率、中转手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中转手术的几率,同时防止梗阻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经典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缩短患者肠道恢复排气、排便所需时间及缩短患者肠梗阻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序贯中药灌肠可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手术率,加快患者排气通便,提高其治愈率,极大缩短肠梗阻恢复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7.
郭治宇 《新中医》2015,47(6):244-245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及总胃肠减压量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5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即在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自拟中药方消胀汤,对照组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天好转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疗程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伟伟  陈彬 《新中医》2016,48(6):223-225
目的:观察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1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1例于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对40例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37例经过治疗,顺利康复出院;另外3例因急性并发症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行剖腹探查术,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通过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避免2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