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从络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医学络病理论的研究成果和高尿酸血症致病机理,探讨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的中医学病机和治疗特点,提出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与中医学络病密切相关,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病变,均与中医学内毒致病、络脉壅塞有关,从络论治应贯穿该病治疗的始终,故根据疾病的演变规律,采取不同治络方法,可取得临床疗效的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及其在络病状态下的演变规律和治疗特殊性。方法:通过研读中医络病理论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络病辨证在冠心病辨证施治中的应用。结论: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可概括为"络脉虚滞",基本病机为"心气亏虚、痰瘀阻络",且本病病程中出现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络病辨证"中络脉淤塞、络脉绌急、络脉失养密切相关,故从络论治应贯穿本病始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络病理论从肠络病范畴探讨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病因来看,放射线损伤为本病的外因,放射线属外来之毒中的火热毒邪,火热毒邪侵袭肠络,或新感而发,或伏于肠络后发,毒致络损,引起肠腑功能失司;而内因多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放射线损伤进一步加剧了其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从病机上来看,火热毒邪外袭,毒损肠络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始动及加重因素;痰、瘀、毒胶结留滞,于肠络息而成积,痹阻肠络为病机关键;气血亏虚,肠络失养为其本,肠络空虚贯穿本病的始终,为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基础。毒损肠络、肠络空虚、肠络痹阻,三者的病理演变体现了络病由气及血、易滞易瘀的特点。治疗上,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络以通为要"为总治则,根据络脉瘀滞或络脉虚滞的不同,采用祛邪通络、补虚通络的治疗方法,并注重分期论治、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5.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导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血脂异常是一种血液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基于"络病理论"来进一步探讨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络病理论"及瘀毒的致病特点,分析瘀毒与血脂异常发病的关系,进而阐释瘀毒阻络、毒伤络脉、络脉虚损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认为络脉作为聚血之所,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其密切相关,由于络脉管腔狭窄,且位于表里营卫之间,外邪易于侵袭,容易产生瘀血,瘀血阻络日久化毒,瘀毒胶着滞于络脉,损伤脉体,可致络脉虚损,进而发为血脂异常。治疗上结合络脉"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以及治瘀、治毒之法则,并分析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认为治疗血脂异常宜采用活血化瘀、祛毒通络之法,以期为血脂异常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参考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参元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络病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晴  刘红旭 《北京中医药》2011,30(6):403-405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常见病之一,其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而络病理论在其病机理论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络脉阻滞、络脉空虚、络毒蕴结、络脉损伤"四个方面,运用络病理论可以从血液及血管两方面指导冠心病的治疗,参元丹切合络病理论的研究内容,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等方面为从络病理论论...  相似文献   

7.
张晓峰  王青 《陕西中医》2014,(3):338-3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等,从而发掘治疗本病的新思路。方法:通过本病的病理特征结合现代医学全面认识到"瘀、湿、浊、毒"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结其病位在络,本质属于络病。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络病学说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鑫  郭兆安 《光明中医》2009,24(6):1184-1185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络病是以络脉损伤为基础,以气血瘀阻为特征,以脏腑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其内涵包括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外延包括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改变[1.2].  相似文献   

10.
伏毒特指具有伏邪致病性质的一类毒邪,主要包括烟毒、燥毒、火毒、痰毒、瘀毒、浊毒、风毒等,具有伏邪的隐匿性及暗耗性、毒邪的暴戾性、六淫的相兼性、风邪的善变性等致病特性。本文基于肺朝百脉的结构及功能基础、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肿瘤新生血管依赖性的络病机制等,提出伏毒是肺癌发病的主要病因,伏毒入络是中晚期肺癌的核心病机,具有"经脉入络脉-气络入血络-血络入髓络"的病机演变特点。"伏毒入络"对丰富中医肿瘤学病因病机创新理论,提高中医辨治肿瘤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毒邪侵袭,肝络受损"的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3.
慢性重型肝炎急黄为肝病重症,"毒浊"作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毒伏肝络、浊瘀互结、内毒丛生各阶段的变化,具有性烈善变、胶着壅滞、缠绵难愈的致病特点。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急黄"毒浊"理论,从毒、浊、瘀3个方面探讨"毒浊"作为病因所致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证候特点,提示从"毒浊"理论切入,能更直接地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中医临床治疗,为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病机辨证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病变可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周彩云教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提出了分期辨治的治疗原则,认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为本病病机关键,急性活动期关键病机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护络为大法,可兼以清热利湿;间歇期病机特点为"脾气亏虚、湿热毒余邪内蕴、络脉受损",治疗应益气健脾,兼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护络。  相似文献   

15.
以慢性肺系疾病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聚散理论、肺络微型癥瘕理论研究结果,通过阐述中医学"毒"和"肺络"的内涵,提出慢性肺系疾病既可由外受毒邪引起,亦可由内生毒邪所致并加重,其核心病机为毒损肺络,络脉瘀阻,对"毒损肺络"病机假说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医络病学说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微血管性心绞在结构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与络病具有相关性,指出络脉失和为本病的病理基础,络脉失荣、络脉瘀阻、络脉损伤为其主要病机状态,治疗上注重调理肝肾,减少痰瘀的生成,抑制其向络脉损伤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控制本病的病情进展,旨在为中医防治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36-1238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因此从络病理论探讨心脑同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心脑同治明确了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可从络病论治,络脉病变的实质是虚、瘀、毒互结,痹阻络脉,络脉瘀阻为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急性发作期当急则治其标,胡志强根据络病之特点提出辛温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热解毒的治法,以石膏细辛汤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特点探讨湿毒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湿毒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特点相似。基于湿毒角度,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肝、脾、肾三脏共同影响着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探讨其辨证论治方法,应针对湿毒所致并密切结合调整三脏功能入手,故健脾利湿化毒疗法应贯穿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始终,以此选药组方,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20.
王栩芮  张亚  何晶  康雯霖  郭静 《新中医》2014,46(5):247-248
<正>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而通络法则是基于络病学说,以宣通络脉为主的治疗方法。笔者谨就络病学说与带状疱疹的发病关系及运用通络法指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浅谈体会如下。1络病学说的发展及应用络病是以经络阻滞为特点的一类病症,即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脉络功能障碍或结构损伤的病变,其外延同时包括导致络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