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不同煎煮条件下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为例说明不同煎煮条件对中药汤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黄连解毒汤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煎煮条件下(时间、煎煮次数)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水溶性苷类成分(黄芩苷、栀子苷)煎煮2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分别达到82%和60%左右;水溶性生物碱类(小檗碱、巴马汀碱)煎煮3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为45%左右;脂溶性汉黄芩素的溶出较慢,煎煮60min其溶出率仅为31%;西红花苷-Ⅰ煎煮20min含量达到最大,继续煎煮则含量降低。煎煮次数对水溶性成分溶出影响不大,而对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结论煎煮条件对黄连解毒汤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及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连解毒汤提取动态过程及沉淀产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黄连解毒汤提取动态过程中"沉淀物"的产生及机制。方法:采用UV测定其中总生物碱、总黄酮的量,HPLC同时测定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并计算固含率,沉淀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评价各指标性成分、沉淀率、固含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总生物碱中的小檗碱等的量均与总生物碱呈较好的相关性。总黄酮中黄芩苷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而总黄酮与栀子苷的相关系数略高;沉淀率与各指标性成分不显示有极高的相关性。固含率与各指标性成分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大。结论:随提取时间的变化,提取液中以小檗碱为代表的总生物碱及黄芩苷等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视为一平衡点或称为沉淀生成的临界点,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由于"沉淀物"的生成,降低了上述成分浓度,破坏了"平衡状态"。药材中相关成分溶出速度增加,同时沉淀物可能部分溶解,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黄连解毒汤抗氧化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对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药效动力学,并对其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黄芩、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H2O2所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并研究黄连、黄芩、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和小檗碱、黄芩苷纯品对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 :各药的含药血清对细胞氧化损伤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以黄连解毒汤作用最强,黄芩和黄芩苷次之,黄连最弱;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黄连解毒汤和黄芩提取物对模型细胞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而黄连没有保护作用;在0.15~10 μg ·mL-1浓度范围内,黄芩苷对细胞模型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0.15~10 ng ·mL-1浓度范围内,小檗碱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结论 :黄连解毒汤体内抗氧化作用强于各单味药;黄芩苷可能是黄芩及其含药血清中的抗氧化成份之一,而小檗碱与含药血清的抗氧化作用无关;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含药血清对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保护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黄连解毒汤及其不同配伍组方成分溶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水提物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黄连解毒汤16个全排列,评价不同配伍组方对黄连解毒汤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HPLC法,反相C18柱,体积流量为1.0 mL/min,UV检测器(λ=254 n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醋酸),梯度洗脱。结果分析、比较黄连解毒汤及其不同配伍组方的高效液相图谱,黄芩与黄连、黄柏配伍产生沉淀使生物碱溶出降低;黄芩与栀子配伍使环烯醚萜类成分溶出降低,但四药配伍溶出增加为112.6%;不同配伍组合黄酮类成分溶出增加降低不尽相同,但四药配伍增加为480.7%。结论 方法全面准确可靠,可作为黄连解毒汤体外成分分析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的药效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珏  路通  谢林  王广基  刘晓东 《中草药》2005,36(5):709-713
目的以含药血清对小鼠肝匀浆体外生成丙二醛(M DA)的抑制作用为指标,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水煎剂的药效动力学。方法测定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作用的经时过程,并考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单味药煎剂及小檗碱、黄芩苷抑制M DA生成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小鼠ig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连 黄芩后,含药血清均可抑制体外肝匀浆M DA生成,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药的Em ax分别为86%、76%、79%及81%;tm ax分别为180、120、5及15 m in;其煎剂对M DA生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小檗碱在0.12~10 ng/mL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在1.11~10μg/mL有抑制作用,且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解毒汤体内抗氧化作用强于各单方。黄芩苷可能是黄芩药液和含药血清中的抗氧化成分之一,而小檗碱可能与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无关;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黄连解毒汤用半仿生法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选择半仿生法提取黄连解毒汤的最佳药材组合方式。方法 :以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总生物碱、总黄酮的含量、干浸膏得率及无水乙醇提取精制液的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总积分面积等为指标进行综合判定。结果与结论 :黄连解毒汤以黄连、黄柏与栀子合煎 ,黄芩单煎的提取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研究正常和脑缺血病理状态下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成分肠吸收情况的差异性,探讨临床对症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方法:以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为检测指标,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黄连解毒汤在正常和脑缺血大鼠的肠吸收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浓度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在脑缺血模型组大鼠不同肠段的肠吸收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盐酸小檗碱在十二指肠、空肠有显著性增加;黄芩苷在全部肠段的肠吸收均有显著性增加;栀子苷在空肠、回肠、结肠有显著性增加。结论:黄连解毒汤主要药效成分在脑缺血大鼠的肠道吸收情况优于正常组,为该复方临床对症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体现了中医方证对应理论。  相似文献   

9.
黄连解毒汤中生物碱含量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凌  洪筱坤 《中成药》2003,25(11):912-914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及拆方中生物碱的含量和溶出率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黄连解毒汤及折方中4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传统汤剂生物碱的溶出率较低,黄连和黄柏合煎生物碱呈现加和性,加入黄芩、栀子后生物碱含量显著下降:结论:有效控制黄连解毒汤中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应采用黄连的特有成分黄连碱的含量和4种生物碱的比例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为制定合理的质控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泻心汤沉淀物在人工胃肠液中溶解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泻心汤在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溶解情况。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问沉淀物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溶出率。结果:分别经人工胃、肠液作用后,沉淀物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溶出率增加,经人工胃液和肠液共同作用后,其溶出率明显增加。其溶出率随在人工胃肠液中放置时问延长而增加。结论:泻心汤在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能够在人工胃肠液中溶解,释放出有效成分黄芩苷和小檗碱。  相似文献   

11.
沈嘉  吴秋媚 《中草药》1999,(2):102-104
用HPLC方法测定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银毒汤提了粉末及2种日本汉方制剂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回收率好,适合于制剂生产中多批量产品的质量控制,采用此法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贡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制剂东洋黄连解毒汤,津村黄连解毒汤的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马文龙  赵海峰 《陕西中医》2012,33(6):741-742
目的:测定在不同煎煮条件下四物汤中芍药苷的溶出率。方法对四物汤采用煎药前是否浸泡、煎煮不同时间和次数,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汤液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测定波长230n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8:82)。结果:四物汤中芍药苷和浸膏的煎出率随煎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般进行30~60min较好,药材进行两次煎煮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黄连解毒汤对尼莫地平在大鼠脑内处置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何振伟  李杨  刘晓东 《中草药》2007,38(11):1681-1684
目的在整体和离体水平上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尼莫地平脑处置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测定大鼠单独给予尼莫地平以及尼莫地平与黄连解毒汤合用的血浆、脑组织中的尼莫地平经时过程,并在离体水平上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模型考察ig黄连解毒汤后的大鼠血清、黄连解毒汤中的指标成分黄芩苷和小檗碱对尼莫地平在血脑屏障上转运的影响。结果整体实验中,合用黄连解毒汤组,尼莫地平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单独给予尼莫地平组;离体实验中,ig黄连解毒汤后的大鼠血清、黄芩苷(5μg/mL)、小檗碱(>10ng/mL)促进rBMEC对尼莫地平的摄取,小檗碱(10ng/mL)对尼莫地平的摄取没有影响。结论在合用黄连解毒汤时,尼莫地平在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行为均发生改变;合用组尼莫地平在大鼠脑组织中分布增加,可能部分源于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芩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黄芩中黄芩苷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甘草不同配伍后黄芩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样液的表面张力。结果:黄芩苷、甘草酸的溶出率、固含物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黄芩-甘草1∶1~1∶6之间,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随着甘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黄芩-甘草3∶1时,甘草酸的浓度最高为0.193mg/mL,表面张力最小为49.33 mN/m。此时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最大为86.06%。结论:浸泡时间为0h,黄芩-甘草的最佳配伍比例为3∶1,此时表面张力最小,黄芩苷相对溶出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中黄酮成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探讨本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物质基础。方法: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耐阿霉素(adriamycin,ADM)细胞株(K562/ADM)为细胞系,通过MTT实验观察黄芩苷、京尼平苷对K562/ADM细胞ADM的敏感性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逆转倍数,并对细胞内ADM浓度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黄芩苷、京尼平苷均能部分逆转K562/ADM细胞。黄芩苷、京尼平苷的IC50值分别为5.06,6.74 mg.L-1。黄芩苷、京尼平苷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95,1.46倍。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K562/ADM细胞经黄芩苷(50 mg.L-1)、京尼平苷(100 mg.L-1)作用后,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其中黄芩苷组提高到3.6%,京尼平苷组提高到1.7%。结论:黄连解毒汤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物质基础可能与其含有的黄芩苷、京尼平苷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精制黄连解毒汤复方水提液的最佳大孔树脂组合,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用药剂型改进和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X-5,S-8,HPD100,AB-8 4种大孔树脂进行6种组合,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HPLC比较各组水提液精制前后栀子苷、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黄芩素、汉黄芩素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大孔树脂组合对黄连解毒汤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率均接近100%,但解吸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综合比较,组合6得到的各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可作为精制黄连解毒汤复方水提液的最佳大孔树脂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黄酮成分对人类红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黄连解毒汤中黄酮成分对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mdr-1,TopoⅡ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10μg/ml黄芩苷、20μg/ml京尼平苷对增值抑制作用明显,PCR结果显示50μg/ml黄芩苷、100μg/ml京尼平苷均可以通过降低mdr-1、TopoⅡ的表达,升高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发挥逆转白血病细胞MDR的作用。结论: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京尼平苷为其干预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mdr-1、TopoⅡ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黄连解毒汤有效活性成分对炎症级联反应信号传导通路TLR4/NF-κB的阻断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in 2000将含有h TLR4(human toll-like receptor 4)基因和NF-κB-Luc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入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和配伍组成的药物刺激后再检测细胞荧光素酶表达水平,筛选出能够有效阻断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黄连解毒汤有效组分;进一步选择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转运蛋白对黄连解毒汤有效活性成分的吸收和转运机理。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和黄芩苷活性单体能阻断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传导,显著抑制NF-κB因子的生成;摄取实验中,黄芩苷和小檗碱配伍组能够显著提高小檗碱活性单体在Caco-2细胞中摄取量[(1.23±0.03)ng/μg],加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抑制剂MK-571之后,小檗碱的摄取量有显著提高[(1.05±0.09)ng/μg],但是在加入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虽然有黄芩苷存在,小檗碱的摄取量未见提高[(0.53±0.05)ng/μg]。结论:通过TLR4受体介导NF-κB通路抑制剂筛选模型,筛选出黄连解毒汤内小檗碱能够有效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在小檗碱的跨膜转运的过程中不存在肠道转运蛋白P-gp的作用,但存在MRP2的外排作用,这可能是因为黄连解毒汤中配伍黄芩苷可抑制MRP2蛋白活性,从而使Caco-2细胞中小檗碱被外排的量减少,增加小檗碱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在不同剂量下四物汤中阿魏酸的转化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阿魏酸的色谱条件为:甲醇:1%醋酸溶液(40:60),测定波长321nm。结论:实验表明,阿魏酸的溶出率随剂量增加而减小,溶出量随剂量增加而又较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黄芩不同提取物的溶出度并评价其抗氧化性能。方法:根据前处理工艺收集含不同伴生物质的黄芩提取物(黄芩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9.75%,62.83%,84.55%,98.0%),采用HPLC测定各提取物中黄芩苷的溶出度,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利用DPPH模型测定不同黄芩提取物抗氧化的能力,检测波长516 nm。结果:不同伴生物质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越高,溶出度降低;4种提取物的3 h累积溶出率分别为38.24%,25.91%,23.49%,22.98%。抗氧化能力随着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黄芩苷质量分数85%时,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质与量的伴生物质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溶出度和抗氧化性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