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上海市0~1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百分位及超重肥胖界值点。【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区0~19岁儿童96104人(男48790,女47314)的性别、出生年月及1999~2002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②应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λ-median-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LMS法)建立上海市0~18岁儿童BMI百分位;③根据国际肥胖工作小组(IOTF)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建议,建立在18岁时通过25和30及24和28kg/m^2的百分位曲线,分别作为2~18岁各年龄段超重和肥胖界值点标准。【结果】应用LMS方法获得了0~18岁男女童体质指数百分位曲线,它随年龄有大幅度的变化。出生时男女BMI中位数分别为13.7和13.4kg/m^2,以后迅速上升,至6个月时出现一个高峰,之后持续下降,男童在5.5岁为15.7kg/m^2,女童在6岁为15.4kg/m^2,之后重新上升,至18岁时分别达21.3和20.2kg/m^2。18岁时通过25及30kg/m^2的百分位曲线男为P82.0和P96.5女为P93.0和P99.2;通过24及28kg/m^2的百分位曲线男为P75.3和P93.3,女为P89.1和P98.2。这些特殊的百分位曲线分别提供了2~18岁不同年龄及性别超重和肥胖的界值点标准。【结论】按IOTF及WGOC建议,首次建立了上海市2~18岁BMI超重和肥胖两套界值点标准。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体重指数(BMI)筛选4-6岁肥胖儿童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以福州市4-6岁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为金标准筛选肥胖者,再以BMI标准进行筛选,并与金标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BMI筛选小年龄儿童肥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BMI:取4-6岁男童≥18.0,4-6岁女童≥17.5为肥胖的标准,在筛查小年龄儿童肥胖方面与身高标准体重的结果较为一致,判断肥胖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标准也可以用于小年龄儿童肥胖的筛查,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伟伦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对 6月龄~6 岁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的筛查与分析,寻找各年龄组的屈光筛查界值点。方法 对2018年3—9 月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15 342例6月龄~6岁儿童使用伟伦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筛查,按照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寻找合适的界值点。结果 各年龄组等效球镜x-±2s 和柱镜P95的界值点分别是6~12月龄-1.50 D~+2.00 D,2.75 D;1~3 岁-1.25 D~+1.75 D,2.00 D;3~6岁-0.75 D~+1.25 D,1.25 D。各个年龄段柱镜绝对值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小(H=739.449,P<0.05),等效球镜正视构成比逐渐增高(χ2=585.048,P<0.01)。结论 6月龄~6 岁儿童屈光筛查结果的判断需结合儿童年龄特点,等效球镜数值偏离出x-±2s和柱镜绝对值度数偏离出P95者应列为视力低常和弱视的可疑,给予恰当的转诊,完善进一步相关的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沙市区11~18岁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分布特征,建立针对本市青少年的BMI筛查标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内4所中学,收集2004~2006年11~18岁学生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BMI的分布特点,并与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标准进行比较。[结果]长沙市区青少年中男性BMI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BMI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13~15岁时增幅最大。选取拟合后的BMIP85、P95曲线作为长沙市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标准。将这一标准与全国标准进行比较显示,男性青少年在11~18岁BMI的P85、P95值始终高于全国标准,而女性青少年在12.5岁后就低于全国标准。[结论]长沙市青少年BMI分布特征与全国标准有较大的差异,建议使用新建立的BMI标准进行长沙市11~18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及肥胖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男女童体质指数消瘦最佳界值点及相应百分位。[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12个区78 458例(男39 588例,女38 870例)2~18岁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和年龄,其中2~11.5岁男23 233例,2~10岁女17 742例。②以上海市儿童身高别体重(WFH)作为参照标准,WFH<第10百分位定义为轻度消瘦,WFH的z分<-2(相当于<第2.28百分位)定义为中重度消瘦。分析2~11.5岁儿童在不同的BMI百分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受试者操作曲线(ROC曲线)来确定消瘦的最佳界值点百分位。[结果]①在轻度消瘦的分析中,BMI第10、第12.5和第15百分位的特异度男性分别为98.7%、96.8%和94.3%,女性分别为99.4%、97.8%和95.0%;灵敏度男性分别为89.2%、96.9%和99.0%,女性分别为85.3%、95.7%和98.9%。②在中重度消瘦的分析中,BMI第3、第4和第5百分位的特异度男性分别为99.3%、98.6%和97.7%,女性分别为99.5%、98.7%和97.9%;灵敏度男性分别为95.7%、99.6%和98.6%,女性分别为91.3%、98.4%和99.5%。③上海市2~18岁中重度消瘦率(BMIP4)为男性7.9%和女性7.5%。[结论]上海市儿童中重度和轻度消瘦最佳BMI界值点分别为第4及12.5百分位,其男性18岁时的界值点分别为16.9和18.2 kg/m2,女童分别为16.5和17.6 kg/m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5年山东省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共纳入9 583 576名6~18岁儿童青少年。利用国内外四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标准分析山东省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性别、年龄、城乡分布特征,并比较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间的一致程度。结果 基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标准)、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筛查标准,山东省6~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7.5%、16.6%、13.9%和17.6%,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7.2%、11.4%、10.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在6~11岁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超重肥胖检出率呈平稳上升趋势,12~18岁年龄组呈迅速下降趋势。中国标准与其他三种国际标准之间一致性较好,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2(中国标准vs.CDC标准)、0.70(中国标准vs.IOTF标准)和0.83(中国标准vs.WHO标准)。结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丁瑞春 《预防医学论坛》2012,(4):289-290,295
[目的]了解3~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0、2006、2011年岳阳市云溪区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并比较不同群体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情况。[结果]3~12岁学生超重率,2000年为2.20%,2006年为7.05%,2011年为11.13%(P<0.01);3~12岁学生肥胖率,2000年为0.85%,2006年为3.86%,2011年为6.16%(P<0.01)。2011年,城镇男生、城镇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8.19%、13.77%、7.92%、4.59%(P<0.01),肥胖率分别为11.60%、7.79%、3.12%、2.08%(P<0.01);经济"优"、"良"、"差"片区超重率分别为5.48%、4.93%、5.81%(P<0.05),肥胖率分别为3.16%、2.51%、2.80%(P<0.05)。[结论]云溪区3~12岁城乡儿童超重与肥胖率处于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口市7~14岁儿童在超重和肥胖层面的腰围界值点,为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9年“海南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海口220所中小学校,对学校整群抽样7~14岁儿童调取身高、体重和腰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计分析283054名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腰围值和百分位点腰围值均低于全国平均腰围,腰围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各年龄组儿童腰围男生均大于女生(P<0.0001),城市均高于农村(P<0.0001)。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界值点集中P 75~P 80(56.50~71.75 cm)、P 80~P 85(54.50~68.50 cm)。在肥胖层面,男童7~11岁和12~14岁的界值点分别是P 85(58.5~72.50 cm)、P 90(75.50~79.50 cm),女生7岁和8~14岁的界值点范围在分别是P 85(56.50 cm)和P 90(59.85~71.50 cm)。结论该地区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为56.50~71.75 cm和54.50~68.50 cm;肥胖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是58.50~79.50 cm和56.50~71.50 cm。除了男生7岁和女生9岁超重界值点及女生青春期前8~10岁肥胖界值点外,其他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界值点与全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总被引:484,自引:25,他引:4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13MI)值分类标准。方法 以“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为参照人群,共调查汉族7~18岁中小学生244200余人。比较中国儿童青少年BMl分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NCHS)国际标准差距,计算随年龄BMI百分位数分布。利用P85、P90和P95组合成三个暂定标准,利用生理、血脂生化和体成分指标进行交叉验证。运用B-spline曲线对选定标准作平滑化拟合。结果 利用中国沿海发达大城市样本作BMI分布曲线有助克服青春中期后曲线的低平现象。交叉验证显示以P85和P95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较适宜,灵敏性和特异性符合要求。18岁时男女性:BMI均以24和28为超重,肥胖界值点,与已颁布实施的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以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分别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上、中、下水平的三个代表人群作回代验证。城市7~18岁男女生中,北京市超重率17.00%和9.46%,肥胖率9.99%和6.47%;河南省超重率10.86%和6.64%,肥胖率4.27%和3.07%;四川省超重率6.95%和4.23%,肥胖率2.84%和2.09%,符合现实状况。结论 本标准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既充分考虑近年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生长的长期加速趋势,显著缩短和国际标准的差距,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东亚人群的种族特征,具较高的现实性,可在全国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琚  王红  曹丽  李薇  郑小琴  陈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60-5062
目的:调查成都城区2~18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分布趋势以及超重、肥胖流行状况。方法: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和美国CDC2000标准对成都市城区10520名2~18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成都城区儿童少年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男9.6、5.2,女7.1、2.3(WGOC标准);男9.5、2.8,女7.1、1.1(IOTF标准);男8.0、5.7,女6.0、2.1(CDC2000标准),男生肥胖率普遍>女生,BMI均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回升趋势,肥胖-超重比女生>男生,均大于可接受水平。结论:成都城区儿童少年处于肥胖流行早期阶段,发生肥胖潜在危险性高,并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早期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各项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确定超重肥胖的适宜BMI和腰围切点。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3-2014年随机抽取了5%的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重复调查。本研究剔除体格指标或代谢危险因素变量缺失或极端值、自报患有恶性肿瘤者,基线纳入501 201人,第2次重复调查纳入19 201人。比较不同BMI和腰围下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适宜BMI和腰围切点。结果 随BMI或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患病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依据正确指数最大的原则选取BMI超重切点和腰围切点,男性和女性BMI超重切点均接近24.0 kg/m2,男性腰围切点接近85 cm,女性腰围切点约为80~85 cm。男性和女性中,检出各项代谢危险因素特异度达到90%的BMI切点范围为27.0~28.9 kg/m2,多数接近28.0 kg/m2,以28.0 kg/m2作为肥胖切点。结论 本研究在更新开展的大样本调查中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超重和肥胖的BMI切点分别为24.0和28.0 kg/m2;中心性肥胖的腰围适宜切点男性为85 cm,女性为80~85 cm。  相似文献   

14.
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率为8.4%,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9.4%和7.2%;城、乡儿童超重率均为8.4%。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超重率分别为13.0%、11.1%、8.3%、6.0%、4.8%、3.9%和15.9%;家庭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超重率分别为8.0%、8.8%和8.9%。0~5岁儿童肥胖率为3.1%,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3.6%和2.5%;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3%和2.9%。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儿童的肥胖率分别为5.8%、3.8%、2.5%、1.6%、1.2%、1.3%和7.8%;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肥胖率分别为2.8%、3.3%和3.5%。结论 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增高攀升,及时监测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和实施合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中进行环境因素单变量分析,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线性模型进一步筛选环境因素,最后分城乡拟合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的空模型拟合结果对数似然估计值-17 034.68,随机效应似然比检验χ2=483.06,P<0.001;社区分层组内相关系数(ICC)=9.97%,个人和社区水平总ICC=39.38%;三水平模型显示城市模型中城市化指数(β=-0.05,95%CI:-0.09~-0.01,P<0.05)、公园所在位置在本市另一居委会(β=-0.88,95%CI:-1.72~-0.04,P<0.05)、15~17岁组(β=-1.04,95%CI:-1.78~-0.30,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社区到最近健身房的距离(β=0.12,95%CI:0.02~0.22,P<0.05)、家庭彩电数(β=0.50,95%CI:0.08~0.92,P<0.05)、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为3~4次/周(β=1.85,95%CI:0.70~3.00,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农村儿童青少年模型中的城市化指数(β=-0.04,95%CI:-0.07~-0.01,P<0.05)、农村人均收入(β=-7.29e-4,95%CI:-1.00e-3~-6.77e-5,P<0.05)、家长规定看电视的频率≥5次/周(β=-1.29,95%CI:-2.36~-0.21,P<0.05)、脂肪供能比(β=-0.03,95%CI:-0.06~-1.00e-3,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5次/周(β=3.01,95%CI:0.03~6.00,P<0.05)、调查时间为2015年(β=4.83,95%CI:1.96~7.69,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结论 环境因素从多水平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城市化指数和农村人均收入对儿童青少年BMI的升高有微弱的保护作用,社区层面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生活环境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而在家庭中应当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看电视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流动人口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和肥胖风险的关系。结果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70±3.02)h,男性静态行为时间[(4.58±2.96)h]低于女性[(4.84±3.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每日静态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015,P0.01),男性(β=0.036,P0.01)、30~岁(β=0.021,P0.05)和50~岁组(β=0.041,P0.01)流动人口存在类似线性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每增加1 h,人群患肥胖的OR值增加2%(95%CI:1.01~1.03)。在男性(OR=1.02,95%CI:1.01~1.04)和18~岁组(OR=1.03,95%CI:1.01~1.05)流动人口中也观察到这一线性关系。结论就业流动人口的静态行为时间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较大,静态行为时间对男性和年轻就业流动人口的影响最明显,应根据此特征对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