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朱聿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1-43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癖安消胶囊加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口服乳癖安消胶囊2粒,每日3次,连服2个月为一疗程;B组(观察组)口服乳癖安胶囊2粒,每日3次,加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续2个月为一疗程。应用B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测定血清雌、孕激素水平、肝肾功能及血红蛋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均消失,月经量减少,平均血红蛋白上升;用药2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血E2、P水平下降(P<0.01)。结论:乳癖安消胶囊加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用乳癖安消胶囊效果好,副作用少,是一种较理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81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米非司酮41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三个月。B组米非司酮配伍GnRH-α 4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每隔4周皮下注射长效GnRH-α 3.75mg,共3次,亦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专人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血清中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FSH(IU/L)、LH(IU/L)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都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的较小,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米非司酮及与之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适用于手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因其停药后易复发,故无法完全代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访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及子宫内膜增生情况,探讨较为适宜的剂量.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有症状且有随访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B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 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血红蛋白提高及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两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A组发生率低.结论 米非司酮适用于围绝经期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有效,同时不增加肌瘤反跳生长几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90例患者接受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变化以及雌、孕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最大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同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类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闭经,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子宫肌瘤出现复发症状.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然而停药后容易出现复发情况,适合患者在手术前和围绝经期间使用,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126例在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每晚睡前空腹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2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查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两个月内每月分别查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子宫内膜萎缩,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止血效果及雌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用甲基睾丸素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指标。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米非司酮基础上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供血,可提高止血效果,抑制子宫内膜增生,降低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行诊刮止血并排除恶性病变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对照组口服妇康片,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治疗组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月经量较前减少,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FSH、LH、P均下降,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对照组患者贫血有所纠正,但易复发,易出现突破性出血。结论诊刮术后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DUB能抑制子宫内膜生长,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治疗DUB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唐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可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子宫肌瘤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米非司酮周期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简称A组;单纯米非司酮,简称B组.于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3个疗程后两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A组肌瘤缩小占50.22%;B组肌瘤体积缩小占48.69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加雄激素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40例进行药物治疗,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亮丙瑞林组,米非司酮组:12.5mg于月经1-3天口服,每日1次,连服3个月;亮丙瑞林组:1.88mg皮下注射,每周4次,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取肌瘤组织,测量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米非司酮未复发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后低于亮丙瑞林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亮丙瑞林未复发组转化生长因子β治疗后低于来非司酮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因子,对预后有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40例进行药物治疗,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亮丙瑞林组,米非司酮组:12.5mg于月经1-3天口服,每日1次,连服3个月;亮丙瑞林组:1.88mg皮下注射,每周4次,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取肌瘤组织,测量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米非司酮未复发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后低于亮丙瑞林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亮丙瑞林未复发组转化生长因子β治疗后低于来非司酮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因子,对预后有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物保守治疗对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66例,米非司酮片125mg于月经第1天开始每晚睡觉前空腹口服,1次/d,连服90d,服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复诊。结果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48%,服药期间无严重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观察病例全部闭经,血色素上升,停药后6个月内有924%的病人恢复月经,绝大多数月经量减少,有5例复经后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有2例临床采用止血处理。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07例,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雌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结果 治疗0个月后,试验组的促卵泡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2.5mg,1次/d,睡前服用,连服3月。结果:6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闭经,贫血症状纠正,血红蛋白指标出现上升,在围绝经期的患者可致绝经,肌瘤体积缩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子宫肌瘤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d,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率95%。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血红蛋白含量有所升高,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便、有效,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甲基睾丸素和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与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在20%以上者,甲基睾丸素组有16.67%,米非司酮治疗组有90.00%;复发率,甲基睾丸素组为91.00%,米非司酮组为19.00%.结论:米非司酮较甲基睾丸素对子宫肌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HRT加用雄激素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加用雄激素类药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 :85例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4 5例 ,每日口服倍美安 (含天然结合型雌激素 0 .6 2 5 mg+醋酸甲羟孕酮 2 .5 mg) 1粒 +去氢甲基睾丸素 2 mg;对照组 4 0例 ,每日口服倍美安 1粒 ,两组均服药 8w,观察两组妇女用药前及用药 4 w末、8w末、用药后 1月、2月各观察点的骨密度值、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 /肌酐、尿钙 /肌酐比值及血脂、副反应等。结果 :1两组治疗过程骨密度值均逐渐升高 ,尿羟脯氨酸 /肌酐、尿钙 /肌酐比值逐渐降低 ,用药 4 w末、8w末、用药后 1月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治疗过程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逐渐下降 ,试验组改善脂质代谢的特点未受影响。3两组在治疗副反应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中加入雄激素类药可以提高骨量 ,减少骨丢失。对血脂代谢无不利影响。是一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超检查子宫及肌瘤的大小,并进行比较。选取600例子宫肌瘤患者,服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服药治疗后子宫和肌瘤的平均体积均比服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2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慧俭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39-174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自月经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个月,彩超监测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子宫动脉和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变化,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肝肾功能、血红蛋白量及治疗副反应。结果:经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得到了纠正,子宫平均体积及肌瘤平均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子宫动脉及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加,雌二醇及孕酮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