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 (tracheotomy)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临床上此手术极为常见 ,各科医师都应熟悉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 ,以便及时应用 ,正确处理 ,挽救病人生命。1 一般资料1992年 7月~ 2 0 0 0年 9月期间 ,作者共做气管切开术10 0例 ,男 5 9例 ,女 4 1例。年龄 1~ 81岁 ,平均年龄 38 5岁。其中喉癌、喉部肿瘤切除术 2 0例 ,鼻咽血管纤维瘤、鼻窦癌、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术 15例 ,各种原因造成昏迷 ,呼吸麻痹、重症肌无力、格林 巴利综合症 30例 ,喉炎、喉水肿、喉异物 15例 ,喉外伤、喉狭窄手术 5例 ,破伤风喉痉挛 1例 ,颌面部严重复…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手术,现将本人在外科的耳鼻咽喉科期间护理33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广泛用于临床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对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呼吸机的应用,使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自1987年~1997年10年中,我们遇到因气管切开插管堵塞发生窒息8例,现就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抢救措施加以总结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2~72岁,平均42岁。食管癌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例。胸骨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手术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例。甲状腺癌伴胸骨后转移手术切除因气管长期受压变形行气管切开术1例。先心病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综合症1例。因交通事故造成严重胸外伤(包括肺挫伤、多发肋骨骨折伴严重反常呼吸)4例。8例中7例采用聚氯乙烯低压气囊插管,1例采用麻醉气管插管剪短后代替气管切开插管。5例采用机械通气。插管发生堵塞时距气管切开最短4天,最长16天,平均10天。因插管堵塞导致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或心律紊乱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痊愈出院7例。  相似文献   

4.
姜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99-100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于ICU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ICU重症病房内的98例危重患者采取临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对73例ICU危重患者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以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大小、手术过程当中患者的出血量情况以及各种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采取临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作为临床当中的一种气管切开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着微创、快速简捷、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诸多优势,尤其适用于ICU重症患者,对于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较传统手术更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饮食护理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 ,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饮食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仍沿用以病人自选饮食或家属自配 ,依靠补液维持营养。以上做法均缺乏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营养的正确评估、科学指导 ,以致病程延长。笔者于 1996~ 1999年对我院 163例出血热病人进行饮食护理探索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63例 ,男 13 1例 ,女 3 2例 ;年龄 16~ 70岁。按1987年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试行 )中临床分型标准分为轻型 16例 ,中型 78例 ,重型 5 7例 ,危重 12例。入院时病人多以发热为主…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术,对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行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对气管切开成功与否起关键性的作用。如术后观察、护理不周仍可随时发生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4月对气管切开的46例病人行观察、护理的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患者,男28例,女18例。年龄1.25~68岁,平均43.4岁。其中喉癌23例(50.0%),外伤8例(17.0%),急性喉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农药中毒各3例(各占6.6%),咽后脓肿、气管异物、扁桃体癌各2例(各占4.4%)。气管切开术前先行气管内插管者6例,有5例需长期带管。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8.
环甲膜切开术是快速开放气道的一种简便手术,我院子1988年2月起选择性的对17例成人危重患者施行该术,无1例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72岁。其中异物性喉梗阻窒息1例,脑外伤4例,胸、腹外伤2例,破伤风2例,腹膜炎1例,服毒4例,老慢支肺部感染1  相似文献   

9.
陈通  金玉兰  付爱军  朱军  李建民 《河北医药》2014,(13):2003-2005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病人救治中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了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142例气管切开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气管切开组和经皮气管切开组,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观察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瘘、食管损伤、气管脱出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上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P <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P <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能有效快速建立神经重症患者的气道,操作简便、安全,降低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抢救危重患者效果。方法为患者实施紧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下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350例患者手术后除抢救无效死亡80例外,统计270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抢救危重患者极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9例行气管切开术,分析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及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29例患者中95例患者于机械通气10d以后行气管切开术,3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4d内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3%。结论气管切开适应证已大大扩展,手术时机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正确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恋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97-19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部分气管切开术术后长期带管患者,易并发气管前壁接触性肉芽肿,阻塞气管套管,梗阻气道,引起呼吸困难、出血及吸痰管进入受阻等。我科2012年引入内镜低温等离子行气管内肉芽肿消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气管切开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4~75岁;脑血管意外气管切开术后4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均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7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迅速、微创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桂清  于淑芳 《河北医药》2001,23(9):665-665
病人常因各种原因需行气管切开术 ,它对救治危重病人起到了良好效果 ,同时完善的术后护理也是保证病人恢复的关键。我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月共行气管切开术 43例 ,无 1例死亡。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3例 ,男 38例 ,女 5例 ,年龄 6~ 72岁 ,平均 5 2岁。1 2 病种及结果 本组 43例中 ,胸外伤 18例 ,开胸术后 2 2例 ,纵隔肿瘤 1例 ,自发性气胸 2例。以上均为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者 ,气管切开时间 5~ 12 5d ,无 1例死亡。2 护理体会气管切开病人多为危重病人 ,除痰、血块等梗阻或肺病压迫不能及时缓解外 ,多数病人已呼…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1年我科完成气管切开术 110例 ,发生各种并发症 1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术后出血 5例 (下呼吸道炎症 3例 ,颈挫伤 1例 ,颈爆炸伤 1例 ) ;胸膜顶暴露 2例 (下呼吸道炎症 1例 ,脑外伤 1例 ) ;呼吸、心跳暂停 1例 (放疗性喉炎 ) ;死亡 1例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 ;拔管困难 1例。2 讨论出血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气管暴露困难的病人 ,如体胖颈短、颈椎畸形、颈外伤不宜或不能采用平卧肩下垫枕位者。既往颈部手术史者 ,原因多为损伤甲状腺或肌肉分离过多所致。少量渗血以凡士林纱条压迫即可 ,量大者则需寻找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护理与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30例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气管切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为10-25 min,平均15.6±2.5 min.1例术中出血稍多,1例有局部血肿,1例术后创口有少量渗血,未出现大出血、心跳骤停、术后肺不张、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非计划性脱管1例,及时按气管切开体位固定患者,立即将套管置入.30例中,治愈28例;因原发病抢救无效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结论:对气管切开急诊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各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本科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采取各种不同护理措施。结果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地减少脑外伤造成的并发症,使危重患者得以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呼吸道梗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是重型颅脑损伤经常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为了避免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应尽早对病人行气管切开术 ,但气管切开的护理亦尤为关键。我院 1997年来收治 4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其中 2 8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术 ,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性别和年龄 ,男 2 2例 ,女 6例 ,男女之比为 3 .7∶ 1。年龄 8~ 69岁 ,平均 3 5 .7岁。 2致伤原因。车祸 2 4例 ,占85 .7% ,坠落伤 2例 ,占 7%。其它外伤 2例 ,占 7%。 3治疗结果。2 8例中完全治愈 18例 ,伤残及功能障碍 5例 ,植…  相似文献   

20.
李德强  赵成恩  闫冬 《江西医药》2011,46(2):148-150
目的比较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与常规气管切开术(surgical tra-cheostomy,ST)在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PDT和ST危重患者(每组均为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DT组和ST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6±5.2和38.4±15.2min,1.5±0.3和3.5±0.6cm,5.6±2.3和43.6±18.4 ml;术后ST组的渗血量为38.4+15.2ml,4例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而PDT组的渗血量为4.5+3.5 ml,仅1例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结论与ST相比,PDT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瘢痕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无需气管镜辅助进行,适合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