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合谷穴对面瘫治疗作用的红外热像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张栋  彭悦 《中医杂志》1989,30(5):32-34
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作者使用经外热像方法,对面瘫患者进行了针刺合欲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观察,划所离解针刺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65例面瘫患者所得到的面部22个部位1430对温度数值,针刺后有75.8%为升温效应,10.1%无变化,14.1%为降温效应,针刺后全部部、左右侧面部及其他19个部位温度的升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后面部以口鼻部位的升温幅度最大,针刺后并可使健、患侧面部的温度接近平衡。以上说明,合谷穴与面口有紧密联系,针刺合谷穴对病患者部具有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作者认为,红外热像方法作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判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期异常应力对家兔颈后肌肌外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低头位固定的方法制作家兔颈椎病动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肌外膜中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家兔肌外膜当中胶原纤维密度增高且不均匀,有新生的细纤维出现。结论长期异常应力可以使家兔颈后肌肌外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家兔动物模型对异常应力环境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宇  石学敏 《天津中医》2002,19(6):30-32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8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采用针刺,西药,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升高幅度优于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合组(P<0.05或P<0.01),经治疗后针刺组患者肢体温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效果较其他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腺病在20~50岁年龄段比例较大,对于20~50岁之间的重度乳腺增生病人,或者热图象有一侧可疑高温区,或双侧乳头温差过大,尤其有癌症家族史,结合触诊阳性的病人均应高度重视,定期复查。疑似病人,应针吸肿物局部做病理切片,以使乳癌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存活率。红外热图仪对于乳腺病诊断及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它可以用于基层单位的大范围的健康普查,筛出重点病人,可大大缩窄复查范围,特别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8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采用针刺、西药、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升高幅度优于西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P<0.05或P<0.01),经治疗后针刺组患者肢体温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效果较其他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红外热像是潜在的适用于中医保健领域的成像技术。本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双盲试验探讨其应用方法与可行性。方法:受试者为体质偏弱的男性在校大学生,试验组服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的4个特征(上部特征,中部特征,下部A特征,下部B特征)为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热像可客观地反映生生胶囊对人体的影响。在试验第6天就观察到上部特征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生生胶囊对体质虚弱人群以及处于体质虚弱阶段人群的作用也都能通过红外热像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对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试验组的相对有效率达到81.3%,而对照组仅为30.0%。结论:红外热像的敏感性与客观性使其在中医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机械振动按摩器对人体局部温度的影响,从客观数据上证实其有效性,为振动按摩器最佳振动频率的确定奠定基础.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的30名健康大学生先后接受机械振动按摩器的空置和振动两种操作,用红外热像仪分别于操作前0 s、操作3 min后即刻、撤离仪器后1 ,2,3,4 min和5 min观察受试者以心俞为中心的手掌大小区域的温度的动态变化,并用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不同测量时间对受试者局部温度有影响(P<0.05),空置组中温度升高在空置3 min后即刻尤为明显,尔后温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振动组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背部温度不断升高,在振动后撤离仪器3 min达到峰值;②空置组和振动组都能使局部皮肤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振动组比空置组产热效应更显著,而且更为持久.结论机械振动按摩器在频率为900次/min的情况下能使人体局部温度明显升高,且效果持久,充分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同时为机械振动按摩器的最佳振动频率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叫粘连性关节囊炎、漏肩风、凝肩、冻结肩、五十肩等。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以及活动减少是肩周炎的主要发病因素。颈椎病所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也可能是一种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进行测试 ,该仪器配有精密的红外摄像装置和完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的温度范围为 0~ 70℃ ,一般设定在 1 4 .8~ 3 7.2℃ ,连续可调。温度分辨率为0 .0 2 5℃。,该系统可以提取体表强度相同的红外辐射信号 ,并连续显示它的瞬时分布状态 ,以取得等强度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即等温分布图 )。适当调整采样水平 ,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结果输入微机储存 ,实验结束后再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部分受试者还作了连续摄像记录。结果 :①沿手三阴经路线显示的IRRTM :在自然条件下显示的左臂手三阴经的IRRTM(全温显示 )行程清楚可查 ;在肘部加热时诱发出的手三阴经的IRRTM ,由于体位的关系 ,上臂的心经轨迹看不到 ;沿两侧心包经路线出现的IRRTM ,轨迹的行程清楚 ,左右对称 ;前臂内侧和手掌部的热像图 (等温显示 )清楚地显示了前臂的手三阴经的路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心包经的轨迹通过掌心  相似文献   

12.
对红外热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制定统一的红外热像诊断标准是红外热像技术在乳房病应用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红外热像技术在儿童哮喘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探索红外热像技术在儿童哮喘病分型中的应用,笔者于1996年12月~1997年6月凭借现代高科技的TY医用红外热像仪对50例哮喘病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进行甲状腺、大椎、指端的温度测定,以冀从中找出规律,为哮喘病分型提供客观数据。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观察对象 50例均为哮喘专科就诊的患儿。参考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42〕,排除结核菌感染等特殊疾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7岁;反复哮喘6个月~1年5例,1 ~2年12例,2 ~3年7例,>3年26例;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4.
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用于电针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讨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CIT)和温度指标用于针灸原理研究的可能性。方法:应用CIT方法观察电针后猫大脑皮层的温度反应。结果:(1)侧面观猫大脑皮层热像图清晰,前半部皮层温度较高;(2)不针刺对照的30min内皮层无升温趋势;(3)电针后皮层温度以升高为主(0.3 ̄1.7℃不等),电针5min时升温最高,停针后温度回降;(4)电针后除前外雪氏回、前上雪氏回和前雪氏回升温显著外,各穴位组似还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肢体温度影响的红外热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宇  石学敏 《中国针灸》2003,23(9):506-508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针刺、西药、中药治疗,其中针刺组取人迎、极泉、太渊心俞、膈俞、脾俞、肾俞、风池、完骨、天柱针刺治疗;西药组用地巴唑静脉注射;中药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针刺组患者肢体温度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医用红外热像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红外热像检测在颈肩腰腿疼痛、各种肿瘤疾病、血液循环早期障碍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定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红外热像检测在健康体检、中医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进行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女性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临床疗效,并使用红外热像检测对其进行评估。方法:98例PID患者给予辨证论治、中成药口服及中医外治法,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腔红外热像检测,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红外疗效。结果:98例患者治疗前盆腔红外温度为(1.88±0.82)℃,治疗后盆腔红外温度为(1.36±0.5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疗效有效率为96.9%,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9.0%,两种评估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评估方法的效能基本一致。结论:红外热像检测具有客观、直观、可量化、对非器质性改变同样敏感等多种优点,其评估效能与常规临床评估相近,可作为PID理想的诊疗评估手段和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红外热像检测对女性盆腔炎性疾病(PI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进行客观量化评估。方法:将PID患者23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单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1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并根据红外热像及常规方法进行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红外疗效标准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6%,对照组为88.8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临床标准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43%,对照组为90.7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组间红外标准与常规临床标准疗效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红外评估效能与常规临床评估效能相当。治疗后2组△T2值均小于△T1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T’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像评估客观量化地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PID较单纯抗感染治疗更有效;红外热像检测具有客观、直观、量化、对非器质性改变同样敏感等多种优点,可作为PID理想的诊疗评估手段和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研究人体红外热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使红外热像在中医药临床的应用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方法:受试者为健康在校研究生,于夏季与冬季采集红外热像图像,分析季节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分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红外热像能有效地显示出夏冬两季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的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冬季时,除了体表温度比夏季低,人体的各局部之间的相对温度值也有明显差异,在躯干部位的上下温度差值增加,大小腿温度差从正值变为负值,女性胸部两侧的温度值高于男性。结论:红外热像能客观反映人体的季节性变化,并在中医体质客观化研究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WP-95型红外热像仪对痹症临床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例腰椎肥大、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炎、颈椎病 ,应用WP - 95型红外热像诊断仪对其治疗前后检查及 2 3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测 ,结果展示 2 3例正常人肢体红外热图颜色两侧基本对称 ,皮肤两侧也无明显差别 ;10例痹症患者病变部位红外热图颜色和健侧相比较有明显差别。其中寒痹红外热图多呈深蓝、浅蓝和绿色 ,病变部位皮肤温度偏低 ;热痹红外热图多呈深红色、红色 ,病变部位皮肤温度偏高。治疗前后对照温差缩小 ,说明红外热像仪对痹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