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寒凝血瘀证和热毒血瘀证与血清游离钙浓度的关系探讨中医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并研究中药对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造模后各组行相应中药汤剂治疗.实验结束后检测全血黏度以及血清游离钙浓度.[结果]造模后大鼠全血黏度、血清游离钙浓度均明显升高.空白对照组及用药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清游离钙浓度与血瘀模型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医血瘀证的形成机制与血清钙离子具有明确相关性,同时中药能很好的降低血瘀证大鼠的血液黏滞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开发出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使某些中医病证模型动物表征指标的采集与分析数字化、自动化,从而达到客观、科学的要求。方法利用本系统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毛色、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等多项中医证候表征指标采集分析,并与检测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微循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颜色的三原色分量值(RGB值:R表示红色值、G表示绿色值、B表示蓝色值)比较(多数指标RGB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及其他病理指标反应的病证情况相一致。结论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某些望诊指标采集的数字化,分析自动化,达到了客观、科学的要求,且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 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 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造成寒凝血瘀模型.观察血常规、卵巢和子宫指数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造模5d和10d组大鼠红细胞可见显著降低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另外造模5天还可见血浆黏度、低转速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显著增加,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子宫指数可见显著减少(P<0.05~0.01).造模10d组还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显著增加,TT的显著缩短(P<0.05~0.01).造模l0d和15d虽然均可见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减少,但是造模10 d组却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的降低,而造模15d却见其变形指数的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TT的显著缩短(P<0.05),血浆黏度的显著增加(P<0.01),另外APTT也有缩短的趋势.而当造模时间延长到20d,反而可见PT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但是各组大鼠肛温在整个造模过程中未见显著改变(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 造模10 d和15d可见大鼠出现凝血功能增强,并且15d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最明显.该造模方法为中医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为探讨血瘀证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诱导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大鼠证候表征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增长,与正常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有明显差异。模型大鼠耳廓润泽、微血管清晰但显暗红较正常大鼠耳廓、微血管略有变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高切和低切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模型大鼠聚集指数、聚集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冰水冷冻20次后,血瘀证表征尤其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增粗增长显现,符合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评价的基本条件。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造模,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虚寒凝血瘀证Wistar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大鼠尾部放血0.5~1ml/只,隔日一次,连续7次;放血次日将大鼠浸入0~1℃的冰水中20min,连续7次,共14天,造成血虚寒凝血瘀证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血液流变学,血常规,凝血像,SOD、TXB2、6-酮-PGF1α与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粗毛纤孔菌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粗毛纤孔菌子实体(S1~S6)组,共15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连续灌给药7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浸入冰水中造成寒凝血瘀证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谱效分析。结果: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的黄色子实体(S3~S6)均具有改善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粗毛纤孔菌黄色子实体组大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均降低(P<0.05)。粗毛纤孔菌的黑色子实体(S1和S2)具有与黄色子实体相似的功效,但与模型组比较,粗毛纤孔菌黑色子实体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谱效分析,11个色谱峰对应的成分与大鼠血浆黏度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均>0.8;经鉴定,其中4个化合物为phellibaumin A、phelligridin C(反式)、phelligridin D和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结论: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的黄色子实体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7.
寒凝血瘀证实验及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证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寒凝血瘀证则是由寒邪入于血分而致,多系素体肾阳不足,寒邪内生,或因常处于寒湿环境损伤阳气,而致体内阳气不足,失其温煦、推动的作用而致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建立贵州小型猪“血虚寒凝血瘀证”模型,探讨当归四逆汤的治疗作用及“血虚寒凝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贵州小型猪21头随机分成三组,即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组、当归四逆汤治疗组,每组7头.小型猪前腔静脉第一次采血,采血量为总血量的2.5%(占体重的0.15%),次日将小型猪放入0~1℃的冰水中...  相似文献   

9.
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以阐释"热毒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连续8周,从中西医学不同视角,观察注射期间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症状表现,包括采集舌像、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血液粘度、血脂和凝血因子。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大便臭秽;尾部逐渐变得紫暗,舌质由红润变得暗、干涩、舌下静脉变长;给药第1周大鼠血液有凝血时间延长和血脂波动,随后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细胞功能改变表现;4周至8周血小板聚集、血浆粘度和血脂升高。结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大鼠出现符合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舌像和体征,其生物学表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是炎症反应并波及血液内成分变化和凝血变化,然后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寒凝血瘀模型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其对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和影响.方法 将大鼠置于0~1℃冰水中造成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及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清E2、P、T、LH、FSH明显降低,下丘脑β-EP、5-HT、NA、DA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下丘脑分泌的神经介质β-EP、NA、DA、5-HT参与了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和寒凝血瘀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使用小剂量肝素钙治疗高血液粘度综合征30例,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提示:肝素钙对降低血液粘度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消结安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应激造成血瘀大鼠模型,观察消结安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消结安胶囊大、中剂量均可显著地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升高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5或P0.01),且作用显著优于消结安胶囊小剂量组及桂枝茯苓胶囊组(P0.05或P0.01)。结论消结安胶囊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瘀证目征改变的特点。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有无血瘀证及血瘀证的轻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血瘀证轻、中、重度和非血瘀证4组的血瘀证积分和目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目征的单个观察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血瘀证目征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瘀证及其轻重的有效、客观、简便的诊断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球结膜微血管改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模型大鼠舌象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模型动物舌体颜色及其光泽度的变化,判定血瘀证并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血瘀证模型大鼠、10%大分子右旋糖苷尾静脉注射致血瘀证模型大鼠,采用数码相机拍摄舌象,分析比较所有舌腹面色泽深浅和舌下脉络呈色长短。结果舌腹面色泽深浅分级如下:舌质色泽红润记0分;舌质色泽红润略暗记1分;舌质色泽紫暗记2分;舌质色泽紫黑记3分。舌腹面舌下脉络色泽与长短分级如下:舌下脉络色泽红润,显色约1/3舌体长,记0分;舌下脉络色泽紫暗,显色大于1/3小于1/2舌体长,记1分;舌下脉络色泽紫暗,显色约1/2舌体长,记2分;舌下脉络色泽紫黑,显色约2/3舌体长,记3分。结论建立了血瘀证模型动物舌体色泽和舌下脉络的半定量评价标准,为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物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眩晕定方对兔血管性眩晕气虚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血管性眩晕气虚血瘀证家兔模型,以西比灵胶囊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比较,观察眩晕定方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图等改变情况。结果眩晕定方作用于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眩晕动物模型后,中剂量组全血黏度中切为2.56±0.15,高切为3.20±0.26;分别低于西比灵对照组的3.45±0.13、4.92±0.2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脑血流图速率(V)为(0.009 2±0.002 4)Ω,高于西比灵组的(0.007 6±0.001 8)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眩晕定方可有效增加该模型兔的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鼠在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持续力竭性游泳过程中模型鼠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缓慢,进食时间相对延缓,舌质变黯、舌下络脉增长等反映气虚血瘀状态的表征,线栓法手术后模型鼠表现出少动或不动、无力抵抗、偏瘫、舌色紫黯、舌下络脉青紫粗长等反映脑缺血气虚血瘀证的表征,血液流变学检测提示模型鼠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组织形态学符合脑缺血改变.结论 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可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几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