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患者女性,23岁,汉族.因畸形牙13年,于1985年10月来本科诊治.自幼乳牙整齐,8岁换牙后长出2颗恒牙.患者系第3胎,足月生,健康,家族中无此疾患.体检:一般状况良好.来发现其他器官畸形.右下颌切牙与尖牙融合,牙冠部唇面稍有融合线.右下侧切牙正常形态,右下颌尖牙近中央特别锐,切缘自近中向远中呈斜坡形.左下切牙与尖牙完全融合,唇面平坦,原有形态已消失.上颌两颗中切牙和左侧切牙活动,托牙修复,呈中性(牙合)关系.其余牙、粘膜及舌均未见异常。X 线下颔片示下侧切牙与尖牙为融合牙,两侧均为一个根和单根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先天性恒牙缺失15颗伴乳牙列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来探讨该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例先天性恒牙缺失15颗伴乳牙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自幼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和内分泌病史,无创伤及严重感染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数恒牙的缺失,牙列稀疏,过大牙、过小牙及乳牙列同时并存。结论:先天性多颗牙缺失者,并非一定是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表现,非综合征性多颗牙先天缺失也有发生,过大牙过小牙或为牙先天缺失的一种特殊表现,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子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因牙列不齐要求矫正.临床检查:恒牙,左上侧切牙先天缺失,左上尖牙为乳牙滞留且松动Ⅰ°,头颅正侧位片均显示左上尖牙埋伏阻生:牙冠向近中,牙根向远中横斜向位阻生.右上侧切牙唇倾,上中切牙内倾,咬及下前牙唇侧根部,使下前牙龈萎缩,牙根暴露且下颌牙列拥挤.诊断为:左上尖牙埋伏阻生 深覆 牙列拥挤(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14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阴生牙的定位、间隙的扩展、临床检查、外科开窗术、正畸矫治和保持等方法.结果 12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1颗横向阻生埋伏尖牙,因为强行矫治导致邻牙牙根的吸收而被拔除,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2颗上颌埋伏尖牙因为与侧切牙唇侧易位严重,该侧切牙形状正常,所以拔除了埋伏尖牙,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结论 通过正畸治疗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5.
我们近年来诊治畸形中央尖牙患者52例,计65颗牙,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2例畸形中央尖牙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0~35岁。本组的65颗牙都发生在前磨牙,其中第H前磨牙45颗,第一前磨牙ZO颗.下颌前磨牙60颗,上颌前磨牙5颗。其中,中央尖牙中有牙髓根尖炎症状者58颗,无症状者只有7颗。12治疗方法52例65颗畸形中央尖牙有牙髓、根尖周病变的都做根管治疗,根尖未完全形成者做氢氧化钙引导根尖形成术,待根尖全形成后做根管充填;无症状者做分次调磨,近髓者做双层垫底,银汞充填。2体会本病发病年龄多在10~3…  相似文献   

6.
杜凌晨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25-126
目的探讨修复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0例56岁以上老年人牙缺失患者作修复治疗,分析牙缺失及修复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平均缺牙10.0颗。牙缺失数上颌下颌,磨牙双尖牙切牙尖牙。1000例患者中1100例作可摘义齿修复,其中游离端缺失约占60%,50例作固定义齿修复。结论老年修复患者具有缺牙数目多,游离端缺失多,余牙磨耗严重,食物嵌塞多,余留牙松动及残根多等特点;修复以可摘义齿为主,可适当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治疗时尽量发挥尖牙、已治疗的残根及健康第三磨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47-147,154
目的观察单纯型先天性恒牙缺失的缺牙状况,探讨其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就诊患儿共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的患者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共缺失77颗,下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均缺失58颗,下颌第一磨牙共缺失3颗,上颌第一磨牙共缺失4颗。上、下颌(P=0.224,t=-6.146)及左、右侧(P=0.928,t=-6.514)牙齿缺失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牙位多呈对称分布,双侧均有缺失者有76例,占总数的83.5%(76/91)。结论单纯型先天性恒牙缺牙患者中,第三磨牙不算,下颌第二前磨牙是最易缺失的牙齿。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尖牙阻生并不少见 ,且多见于上颌[1] 。此类患者常因牙齿阻生导致错牙合畸形、颌面部发育不良、面部畸形而就诊。正确处理阻生尖牙的存留问题 ,对患者的面容及整个身心健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对自 1993年以来诊治的 3 6例44颗阻生尖牙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中 ,男性 1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2~ 14岁。 8例为双侧尖牙阻生 ,共计阻生尖牙 44颗。经临床检查及X线定位 ,位于腭侧者 2 4例 3 0颗 ,其中倒置 1颗 ,横位 2颗 ;位于唇侧者 13例 14颗。双侧阻生者 ,均位于腭侧者 6例 12颗 ,…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上颌骨埋伏尖牙用外科和正畸方法综合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视诊、触诊及X线曲面断层片提供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分析阻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利用方丝弓技术,留出足够的间隙,暴露埋伏尖牙牙冠,粘贴托槽,对15例患者的16颗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结果13颗埋伏尖牙萌出后排列整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和正畸牵引方法,能有效矫正上颌埋伏尖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用尖牙残根制作scop球帽附着体式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尖牙残根制作scop球帽附着体式全口覆盖义齿为仅剩尖牙残根的牙列缺失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经过3年临床观察,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scop球帽附着体式全口覆盖义齿美观舒适,咀嚼有力,未对基牙牙根及支持组织造成损害.[结论]scop球帽附着体式全口覆盖义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仅剩尖牙残根的牙列缺失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矫治方法.方法 对19例20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患者,采用方丝弓正畸法轻力牵引导萌进行矫治.结果 18例患者19颗埋伏上颌尖牙被牵引入正常牙列.结论 方丝弓正畸法是矫正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城乡中老年人群恒牙缺失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老年人群恒牙缺失的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中老年人恒牙缺失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福建省城市地区中年人群的失牙平均数高于农村地区,牙列完整率则低于农村地区,男女人群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地区老年人群失牙平均数也均高于农村地区,老年女性的失牙平均数高于老年男性。老年人各牙位的失牙率均明显高于中年人,磨牙的失牙率最高,尖牙的失牙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保健的力度,尤其是老年人群,以避免恒牙缺失及失牙造成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缺颌牙多见于上下颌第三磨牙、上下颌第二双尖牙及上颌测切牙,先天性上颌尖牙缺失发生较少,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朴某某,女,28岁,因右上颌后牙遇冷热刺激时痛疼于1996年4月就诊。口腔检查:须面部双侧对称,口腔粘膜颜色正常,牙列整齐,三卜牙冠灰英,牙体较小,唇侧牙颈部有楔状缺损,无松动,叩痛(-)。61股面龋达牙本质中层,无穿髓孔。询问患者无拔牙病史。X线摄片牙根已吸收,未见13位于ZI根尖部。诊断;牙滞留;I3先天缺失,埋伏阻生;龋。处置:1.对滞留乳牙暂不予处理。2.6|充填治疗。先天性左上颌尖牙缺失伴右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大学生恒牙先天缺失的状况.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5月对新疆高校学生共5 150名采取随机 、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恒牙发育异常情况的调查.对患病率、颌位情况、缺牙数目、好发牙位及同时伴发2种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恒牙先天缺失的总患病率为5.98%,无性别差异;颌位情况下颌缺失多于上颌(P<0.05);好发牙位为下颌中切牙;以缺失1颗牙者最多见,占总人数的63.96%;锥形牙与先天缺牙伴发的比率高,达68.29%.结论 新疆大学生恒牙先天缺失的状况与以往的研究相符,但性别间无差异,下颌缺牙数目多于上颌.  相似文献   

15.
远中移动尖牙的方法很多,我们对同一颌骨上的20对40颗尖牙分别施以结扎丝加力和弹力链牵拉加力,比较了尖牙移动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的12例处于20个颌骨上的40颗尖牙,男4例,女8例,10~33岁,平均19.8岁。错牙合包括前突,拥挤,深覆牙合。1.2 方法 结扎丝加力和弹力链牵拉选择在同一病例同一颌骨的两侧。结扎丝为0.25mm,从第1恒磨牙颊面管拉钩“8”字绕过第2双尖牙结扎尖牙托槽。矫治初期,结扎以患者感觉紧、隐痛为度。矫治后期患者常不能明显感受疼痛,以同一医师感觉紧为准(具体力值尚不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易位的原因进行探讨 ,并提出正畸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易位 11例 ,对其发生的左右两侧位置、性别 ,是否伴有牙列的其他异常等进行详细记录。对不同病例根据情况分别进行治疗。 结果 :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易位多伴有乳尖牙滞留及过小侧切牙 ,性别、左右两侧之间无明显差异 ,两侧均有易位者比例较高 ( 2 /7) ,两种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结论 :在引起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易位的多因素中 ,遗传及萌出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占有重要地位 ,治疗措施应根据整个牙列的情况决定 ,以保证获得美观与功能的协调 ,在非拥挤病例可保持错位顺序而排齐牙列  相似文献   

17.
李鸿飞  丁季元 《河北医学》2000,6(12):1110-1111
尖牙牙胚位置异常较为常见 ,因其萌出较切牙和前磨牙为迟其萌出间隙易被邻牙所占据 ,故常出现低位、高位、阻生等畸形的比例较大。但尖牙位于口角处对嘴唇起支撑作用 ,使得嘴唇丰满、美观 ;同时尖牙牙根粗壮 ,比较稳定 ,不易缺失 ;其切缘突出的牙尖 ,有利于穿刺和撕裂食物 ,具有较强的功能 ,故尖牙是正畸治疗中最少拔除的牙齿之一。畸形多而又很少拔除 ,所以其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埋伏阻生的尖牙经凿骨开窗术后仍可将低位尖牙牵引至正常位置。尖牙的低位或高位畸形 ,一般直丝弓不能直接进入托槽沟 ,必须弯制相应的弹簧曲。尖牙复位曲…  相似文献   

18.
王兵  张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6,28(4):296-297,312
目的 探讨乳下前牙融合牙对恒牙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76例乳下前牙融合牙患儿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融合牙位、继承恒牙缺失情况、恒牙列形成及继承恒牙形态。结果 乳下前牙融合牙单侧好发,侧切牙与尖牙(BC)融合为57.89%,中切牙与尖牙(AB)融合为39.47%;继承恒牙缺失率61.84%,且均为侧切牙;AB融合与BC融合发生继承恒牙缺失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无间隙乳牙列乳下前牙融合,继承恒牙缺失发生率(77.08%)高于有间隙乳牙列乳下前牙融合者(P〈0.05);乳下前牙融合牙无继承恒牙缺失者均出现恒下前牙拥挤;恒牙缺失组可出现继承恒牙近远中径增大。结论 乳下前牙融合牙对继承恒牙及恒牙列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埋伏上颌尖牙导萌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上颌埋伏尖牙开窗导萌术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口腔清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牙按引导位萌出,患牙恢复正常牙列位置。根尖无吸收,牙周无异常,硬骨板形成,牙槽骨正常,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结论:手术前的充分准备、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731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731例正畸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其中男性306人、女性425人,年龄7~28岁,统计其恒牙先天缺失情况,第三恒磨牙缺失未作统计,恒牙先天缺失者64人,缺失牙105颗,缺牙率为8.76%,其中男性缺牙者21人,缺牙率为6.86%;女性缺牙者43人,缺牙率为10.12%,男女缺失牙发生率无显著差别,同名牙双侧对称缺失与单侧不对称缺失无明显差异;缺失牙在下颌明显多于上颌;左右侧无差别;缺失2颗牙以下者明显多于4颗牙以上者。缺牙最多发生在下颌切牙,依次为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