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观察两药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在8h内的不同时间测定配伍液pH值及含量。结果阿奇霉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8h内外观性状、pH值和含量均未发生变化。结论两药配伍在室温下放置8h内稳定,临床上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6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6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研究发现,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4小时,高于甲硝唑的8.4小时和替硝唑的12.7小时,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与替硝唑;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脑部感染及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也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主要有:奥硝唑注射液:5m l:0.5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 l:奥硝唑0.25g与氯化钠0.825g;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 l:奥硝唑0.5g与葡萄糖5g.本文综述奥硝唑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情况,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头孢替唑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头孢替唑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奥硝唑氯化钠与四种头孢类药物配伍稳定性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指导用药安全性.方法 学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奥硝唑氯化钠与四种头孢类药物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奥硝唑与几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25℃、37℃)下注射用奥硝唑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奥硝唑分别加入到3种注射液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的pH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在25℃与37℃条件下放置8h内,3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奥硝唑与3种注射液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Alltech-C18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40∶60∶0.1),检测波长307nm,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5℃)下6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混合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在2h内变化不大,随着时间推移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变化较大。结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尽量避免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考察氟康唑注射液与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康唑注射液与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内不同时间的最大吸收峰位和吸收度,并观察溶液色泽及测定PH值和旋光度。结果配伍液的吸收峰位、吸收度、色泽、PH值及旋光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康唑注射液与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4小时内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3.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喜炎平注射液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在0h、1h、2h、4h、6h、8h内的性状,在上述时间点下测定其pH值,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和美洛西林含量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8 h内配伍液的性状、pH值及美洛西林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含量变化较大,不稳定。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不稳定,不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维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选择国产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维加)与进口注射用兰索拉唑(进口品),按照说明书中配制方法溶解2种药品,并分别加人到100mL生理盐水注射液中,观察不同供试品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2、4、6、8h的含量、pH、颜色、澄清度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在观察时间内奥维加与进口品溶液的含量均有普遍下降的趋势,溶液pH值均随时间的变化而普遍呈线性下降趋势,奥维加和进口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后,进口品溶液中10μm不溶性微粒数为755.60~9911.10粒,奥维加溶液中10μm不溶性微粒数为520.00~1988.90粒;进口品溶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33.30~555.60粒,奥维加溶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0~111.10粒,奥维加和进口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奥维加与进口品溶液中的兰索拉唑在配伍后一段时间内,颜色均未发生变化,均保持澄清。结论在室温条件下将兰索拉唑溶于100mI。生理盐水注射液中,在含量、pH值、溶液颜色、溶液澄清度等方面奥维加与进口品等同,在不溶性微粒(10μm和25μm)方面优于进口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葡醛酸钠在肝力新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葡醛酸钠与肝力新注射液配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时间葡醛酸钠、肝力新的含量,并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不溶性微粒。结果实验温度下(15℃)4h内配伍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葡醛酸钠与肝力新注射液配伍4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奥罗糊剂(奥硝唑+罗红霉素)的根管消毒作用效果。方法从临床选择76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共85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3颗)用奥罗糊剂根管封药,对照组(42颗)使用FC进行根管消毒,进行观察疗效。结果奥罗糊剂组的疗效明显高于FC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罗糊剂是较好的根管消毒剂,能有效控制根管内的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