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的探讨IL-10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L-10、TGFβ1干预和两者共同干预,用ELISA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的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TGFp1显著增强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IL-10单独干预对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无明显影响,但IL-10可显著抑制TGFβ1促进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结论TGFβ1显著促进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IL-10对TGFβ1的促HSC Ⅰ型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IL-10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0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L-10、TGF β1干预和两者共同干预,用ELISA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的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TGF β1显著增强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IL-10单独干预对HSC的I型胶原的合成无明显影响,但IL-10可显著抑制TGF β1促进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结论TGFβ1显著促进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IL-10对TGF β1的促HSC Ⅰ型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IL-10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晓丽 《中国药房》2020,(11):1353-1358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乙醛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CFSC-8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FSC-8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5μmol/L秋水仙碱)和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30、60、120μmol/L)。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加入200μmol/L乙醛溶液诱导活化,并同时加入相应药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等体积空白培养液),共同作用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另取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5μmol/L秋水仙碱)和苦参碱中、高浓度组(60、120μmol/L),同法活化和加药处理。分别采用酶消化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TGF-β1Ⅱ型受...  相似文献   

4.
张建荣  刘志刚  李丽华 《河北医药》2012,34(12):1841-1842
近年来关于苦参素的实验研究很多,大多是在抗病毒方面[1,2].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苦参素可以阻止甚至逆转肝脏纤维化,但其作用机制及调节途径尚不明确.肝纤维化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增生沉积为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点,肝星状细胞(HSC)是胶原合成和降解的关键细胞,苦参素可能是通过抑制HSC总胶原及Ⅰ型胶原的合成,从而产生抗肝脏纤维化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6种黄酮化合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颜木素、槲皮素、芹菜素、根皮素、橙皮素和查尔酮对血清、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合成。结果:黄颜木素、槲皮素、芹菜素、根皮素、橙皮素和查尔酮(12.5~50μmol/L)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血清、巨噬细胞上清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胶原合成。结论:黄颜木素、槲皮素、芹菜素、根皮素、橙皮素和查尔酮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可能具有潜在的肝纤维化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梅英 《河北医药》2013,35(16):2456-2457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中心环节,其中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最为重要[1]。为此我们拟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对体外培养HSC增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苦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袁桃霞等的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和MTT法(甲基噻唑基四唑,metyl thiazolyl tetronzolium)及ABC免疫酶染色方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I型胶原的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μg·L-1)和(或)Tet(1.6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3、Smad7以及αSMA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Tet(0.4~3.2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μmol·L-1)抑制TGFβ1诱导的HSCαSMA表达,伴有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培养大鼠HSC,初次传代后,HSC随机分为4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加药后72小时,噻唑蓝(MTT)法检测雌二醇对HSC增殖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其对HSC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其对HSC的α-SMA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发现雌二醇抑制HSC的增殖;RT-PCR分析雌二醇干预组HSC TGF-β1mRNA、CTGF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雌二醇干预组HSC 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并且都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雌二醇具有抑制肝纤维化作用是因为:①可以抑制HSC的增殖、活化;②抑制了致纤维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下游信号CTGF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人肝星状细胞(HSCs)LX-2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LX-2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华蟾素低、中、高实验组。空白组予以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照组予以含10 ng·m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培养基处理,华蟾素低、中、高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0.5,1和2 mg·mL-1华蟾素处理。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华蟾素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α-SMA和Collagen-ⅠmRNA的表达情况;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随着TGF-β1浓度的递增,α-SMA、Collagen-Ⅰ在LX-2细胞中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TGF-β1可诱导LX-2细胞活化增殖。CCK-8实验测得华蟾素...  相似文献   

11.
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抑制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抑制肝细胞生长过程中 ,阿魏酸钠 (sodiumferulic,SF)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株 (L0 2细胞 )为对照 ,5 μg·L-1TGFβ1处理的细胞为模型组 ,MTT比色法及3 H TdR参入法分别检测TGFβ1及SF对L0 2细胞生长和DNA合成的影响 ;以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TGFβ1和SF对L0 2细胞周期各时相变化的影响 ;采用化学荧光探针DCFH DA ,经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TGFβ1致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 (ROS)生成情况及不同浓度的SF的干预作用。结果  5 μg·L-1TGFβ1处理L0 2细胞 2 4h ,细胞存活率下降为对照组的 6 7 93% (P <0 0 1vs对照组 ) ,细胞DNA合成抑制率为 37 5 6 % ,2 5 0μmol·L-1SF可以使L0 2细胞存活率升高 19 2 8% (P <0 0 1vs模型组 ) ,DNA合成增加 17 71% (P <0 0 5vs模型组 ) ;SF促进L0 2细胞周期由G0 /G1期向S期和G2 /M期过渡 ,12 5 μmol·L-1和 2 5 0 μmol·L-1SF使L0 2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分别增加 11 4 5 %和 17 92 % (P <0 0 1vs模型组 ) ;5 μg·L-1TGFβ1使L0 2细胞内ROS产生量升高为对照组的1 90倍 ,6 2 5 μmol·L-1~ 2 5 0 μmol·L-1SF分别降低TGFβ1的诱导作用 14 5 %~ 2 7 5 %。结论 阿魏酸钠对抗由TGFβ1引起的肝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  相似文献   

12.
何颖  张伦理 《江西医药》2011,46(6):502-50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1)BMSCs对HSCs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按1:1细胞比例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室接种BMSCs(1×105cells/well),下室接种HSCs;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代替BMSCs接种于上室;空白组为HSCs单独培养。培养24、48、72h后MTT法检测HSCs增殖抑制率;(2)BMSCs对HSCs胶原合成的影响:实验分为3组,A:HSCs组,B:HSCs+TGF-β1组,C:共培养+TGF-β1组。按上述方法进行BMSCs、HSCs共培养,培养液中加入TGF-β1诱导活化。培养72h后,取出BMSCs并换液,24h后收集培养液,用ELISA方法测定Ⅰ型胶原浓度,收集HSCs,RT-PCR检测HSCsα-SMA以及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培养24、48、72 h后,共培养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提高HSCs增殖抑制率(P〈0.01);比较B组,C组Ⅰ型胶原浓度显著下降(P〈0.01),同时HSCsα-SMA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下调(P〈0.01)。结论 BMSCs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以及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和Ⅰ型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3.
黄芪总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 (AST)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枯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及含新生牛血清 (NBS)和健康大鼠血清 (RS)的混合血清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系HSC T6 ,用 3H TdR和3H 脯氨酸参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状况。结果 AST(1 6、32、64、1 2 8和 2 56mg·L- 1 )对KCCM 1∶4刺激HSC 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含 1 0 %NBS- 3 %RS混合血清刺激的HSC T6细胞 ,AST(32、64、1 2 8和 2 56mg·L- 1 )作用 48h对HSC T6细胞增殖 ,及AST(1 6、32、64、1 2 8和 2 56mg·L- 1 )作用 72h对HSC T6细胞胶原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呈浓度依赖型趋势。结论 AST对体外激活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产生胶原有明显抑制作用 ,该作用可能是AST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虫草多糖对离体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虫草多糖(C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HSC),以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3H-Pro)掺人法观察CP对HS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在(1.0~40)μg/ml剂量范围内,CP可明显抑制HSC增殖及胶原合成,呈药物浓度依赖关系。结论:CP在体外可抑制HS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提示该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复方86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861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 ,传一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作用48小时 ,以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作用。传一代细胞以10mg/ml复方861作用48小时后 ,以ELISA法、斑点杂交法检测胶原蛋白分泌及相应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1.56~100mg/ml复方861(经0.45μm滤膜过滤)可使MTT转化率下降 ,细胞增殖受抑 ,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10mg/ml复方861可使I、III、IV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分泌量下降。结论复方861抗纤维化的部分机理在于抑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在肝脏内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芍芪多苷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及部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芍芪多苷(SQDG)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建立人白蛋白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QDG给药组(42.5、85、170mg.kg-1)和阳性对照秋水仙碱组(Col0.1mg·kg-1)。HE染色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3H-Pro参入法检测SQDG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T6)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SQDG对升高的血清转氨酶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SQDG可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纤维沉积、肝小叶的破坏等均有所减轻。SQDG还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yp含量,降低血清中HA和PCⅢ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SQDG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匀浆中MDA的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改善肝脏氧化状态。SQDG(20~160mg·L-1)体外给药还可明显降低HSC-T6的3H-Pro参入量。结论SQDG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和抑制HSC的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体外培养人HSC-LX2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瘦素(leptin)刺激24h,各药物与细胞共孵育24h后,采用荧光PCR检测各组TGF-β1 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leptin组比较,白花丹醌各剂量组作用24h后,HSC-LX2细胞中TGF-β1 mRNA的水平明显降低,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各剂量组对HSC-LX2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是从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TGF-β1表达,从而抑制HSCECM的合成,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蛋白合成以及JAK1、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JAK1抑制剂AG490对瘦素诱导的JAK1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AG490、LX-2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应用RT-PCR法检测LX-2转染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增加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呈剂量效应关系,当瘦素浓度为8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瘦素促进JAK1、STAT3磷酸化,呈时间效应关系;AG490完全阻断瘦素诱导的JAK1、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LX-2转染STAT3-ASON阻断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瘦素通过增加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而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并调节该过程,AG490和LX-2转染STAT3-ASON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在人HSC中,活化的JAK1和STAT3信号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病理性血管生成与重构,阻碍了肝纤维化的逆转与恢复。血管生成及其信号调控系统已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标,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已显示出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的周细胞,可以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瘦素、血管生成素-1等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多途径地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该文对近年来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可以为抗肝纤维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