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32只雄性SD大鼠,其中29只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大鼠模型(光损伤组),另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取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以及光损伤组大鼠光损伤后0、6、12、24、48、72 h和7、14 d的视网膜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EPO、EPOR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观察EPO和EPOR蛋白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视网膜光损伤后,EPO和EPOR蛋白表达增加,光损伤后48 h达到高峰;光损伤组EPO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光损伤后12、24、48、72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光损伤组EP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光损伤后6、12、24、48、72 h和7、14 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RT-PCR检测显示:视网膜光损伤后,EPO和EPOR mRNA表达增加,分别于光损伤后24 h和48 h达到高峰;光损伤组EPO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光损伤后12、24、48、72 h和7、14 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光损伤组EPO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光损伤后6、12、24、48、72 h和7、14 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观察显示:视网膜光损伤后24 h,光感受器内外段EPOR蛋白表达略增强,EPO蛋白表达相对较弱。结论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EPO和EPOR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有一定的时效性,提示内源性EPO和EPOR参与视网膜光损伤的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手术组(B组)、吡拉西坦组(C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6 h、24 h、72 h和5 d时取大鼠脊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AQP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均从6 h开始出现脊髓水肿,72 h达到高峰,且C组脊髓水肿低于B组。同样AQP4表达在手术后开始升高,72 h后达到高峰,且B组较A组和C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AQP4与脊髓水肿形成有关,吡拉西坦可以抑制脊髓组织内AQP4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AQP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进行细胞鉴定,CoCl2诱导细胞缺氧,RT-PCR测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AQP4和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显示95%以上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中间丝波形蛋白呈阳性。Müller细胞AQP4 mRNA和VEGFmRNA的表达在缺氧条件下均升高,VEGF更明显,且呈部分浓度和时间相关性。缺氧12 h时VEGF mRNA表达达高峰,24 h时AQP4 mRNA达高峰。结论:AQP4和VEGF均与缺氧时的细胞水肿有关,二者关系密切,VEGF的作用较早且强。  相似文献   

4.
冯炜  霍冬梅  廖蕴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28-1029,1058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后不同时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清及尿液中的浓度的变化及在ARF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I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醇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RI术后不同时间段血、尿VEGF水平,并与肾功能做相关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后6h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显著升高,至术后48h达高峰,从术后72h开始回落(P〈0.05);手术组术后6h血清VEGF显著升高,术后12h达高峰,从术后24h开始下降至正常;手术组术后6h尿液VEGF显著升高(P〈0.01)。至术后24h降至低于假手术组,从术后48h开始回升。结论模型大鼠血、尿VEGF水平在5—12h显著升高,可作为大鼠肾脏IRI早期肾脏缺血缺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0只幼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于术后6h、12h、24h和48h处死动物,分别行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率的测定,以伊文思兰含量判定血脑屏障通透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和RT--PCR,技术检测脑组织内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内毒素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兰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内毒素注射后6h时,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12h时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感染性脑水肿后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增加,且与脑组织含水量和BBB的破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 (RIR)损伤时明胶酶A(MMP 2 )和明胶酶B(MMP 9)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前房高压灌注法造成大鼠视网膜缺血 1h ,RIR 0 ,3,2 4 ,4 8和 72h后取材 ,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 2 ,9的表达 ,以视网膜电图 (ERG)评估视网膜损伤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RIR0h视网膜MMP 2 ,9表达极弱 ,阳性染色于RIR 3h增加 ,2 4h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ERGb波波幅于RIR 2 4h达最低 ,之后逐渐恢复。结论 :明胶酶是参与RIR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与创伤性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大鼠60只。伤后4h、8h、24h、48h、和72h组。在大鼠中度冲击加速性损伤模型中,以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QP4蛋白表达,并进行脑水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4h即出现内皮细胞肿胀、紧密连接开放、细胞器变形、血管周围水肿等超微结构损伤征象。脑的含水量亦然(P〈0.05)。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同时AQP4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01),24h达到最低,48h有所回升,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呈负性相关(r=-0.710,P=0.01)。结论大鼠脑外伤后AQP4早期的迅速下调,是机体对脑损伤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推测其具有一定阻止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中的变化及其对肝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两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48只。D-氨基半乳糖(D-Gal)诱发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后分6、12、24、36、48、72、120、168h8个时间点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变化。结果造模后24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等指标显著升高(均P〈0.05),以48~72h为著。PCNA在正常组表达很少,造模后6h显著升高(P〈0.01),48h达最高峰,72h则明显下降(P〈0.01)。VEGF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表达量很少或不表达,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VEGF水平逐渐升高,其变化与PCNA一致,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结论VEGF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表达与肝细胞再生程度密切相关,其对肝再生具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为急性肝衰竭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过程中生存素(Survivi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选用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两组:A对照组6只;B实验组36只(每个时间段6只).B组采用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 min,恢复视网膜血供,建立1、6、12、24、48、72 h 的RIR模型.A组仅暴露单侧颈总动脉不结扎.结果 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对视网膜的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视网膜内层细胞减少,层次变薄.②缺血再灌注12 h凋亡细胞数开始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数达到高峰,之后又逐渐减少.③实验组在RIR 1 h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和内核层(INL) Caspase-3表达开始出现,再灌注6 h明显升高,12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urvivin表达延迟于Caspase-3 的表达,再灌注12 h开始增加,24 h后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④IL-1α正常对照组有较低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1 h表达升高,6 h达到高峰,并且持续到12 h后开始发生降低,72 h后基本上降为正常.结论 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对视网膜的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视网膜内层细胞减少,层次变薄.②细胞凋亡可能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损伤的主要方式,其发生与Survivin和Caspase-3的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③ IL-1α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即开始升高,参与了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韩威  宋立新  张璐  张永亮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2):925-928,931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引发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改变。【方法】复制Marmarou’s脑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手术对照组和各损伤组肺组织VEGF及其受体Flk-1、Flt-1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VEGF和Flk-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加强: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损伤后8、12、24和48 h显著升高(P〈0.01),mRNA表达水平在损伤后24和48 h显著升高(P〈0.01);Flk-1蛋白表达水平在损伤后24和48 h显著升高(P〈0.01),mRNA水平损伤后48 h明显升高(P〈0.05);Flt-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表达水平在损伤后24和48 h显著降低(P〈0.01),mRNA水平在损伤后8、12、24和48 h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处理组(CU组)和对照组(S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24、72h和7d时观察大鼠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视网膜Caspase-3酶的表达活性及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模型均制作成功,细胞组织学检查可见CU组损伤明显轻于其他组。CU组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细胞凋亡数量均显著多于SH组(均P〈0.01),但显著少于IR组(P〈0.01);CU组p53表达水平及Caspase-3酶活性均显著强于SH组(均P〈0.01),但显著弱于IR组(P〈0.01)。结论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模型,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处理组(CU)和对照组(SC),每组又分为再灌注后2h、6h、24h、72h和7d等5个亚组(n=9)。用TUNFL(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观察大鼠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酶表达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CU组能显著减少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细胞凋亡数量(P<0.01),抑制p53蛋白表达(P<0.01)。[结论]姜黄素对SHR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RIRI)模型。选用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茶多酚预处理组。于肾缺血再灌注(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RIR)开始时刻、RIR后2h、RIR后24h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肾组织SOD、肾组织MDA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茶多酚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RIRI组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及血清中的SOD降低及MDA水平增加(P〈0.05)。而茶多酚预处理组SCr、血清MDA和肾组织MDA均比单纯RIRI组低(P〈0.05),血清SOD水平及肾组织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茶多酚能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尼莫地平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96只DHCA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DHCA)和尼莫地平组(DHCA+尼莫地平),每组48只,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根据时相再分为缺血后再灌注0h(T1)、2h(T2)、6h(T3)、12h(T4)、24h(T5)和48h(T6)共6个亚组,每组8只;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S100β含量及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在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开始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含水量从T2~T5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尼莫地平能明显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缺血大鼠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为姜黄素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3只健康成熟无眼疾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组)、模型组(15只)、Cur组(15只),缺血前1h,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ur组腹腔注射姜黄素,前房加压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模型组和Cur组分别在2h,6h,12h,24h,48h5个时间段,通过腹腔注射10g/L戊巴比妥钠处死大鼠,立即摘取实验眼球,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阳性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Bal-2阳性表达,模型组和Cu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2h可见Bal-2阳性表达,6h,12hBal-2阳性表达逐渐增加,24h阳性表达达高峰,48h阳性表达逐渐减少;Bax在正常组未见阳性表达,模型组和Cu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2h可见Bax阳性表达,6hBax阳性表达逐渐增加,12h阳性表达达高峰,24h阳性表达逐渐减少,48h表达明显下降;在各时间段Cur组Bcl-2阳性表达数均高于模型组;Bax阳性表达数均低于模型组,各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增加神经节细胞Bcl-2表达,减少Bax阳性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损伤,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兴毅  宋国林  韩江全  阳生光  刘侃 《西部医学》2009,21(11):1850-1852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大脑海马回中Bcl-2及Bax的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2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I/R)组24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Bcl-2及Bax的表达,测量其平均灰度值,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在I/R组,可见Bcl-2平均灰度值在3小时降低;Bax在3小时平均灰度值开始降低,12小时继续降低,24小时降低达到高峰,到48小时开始回升;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均〈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参与了脑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检测1、6、12、24、48、72 h各组大鼠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主要出现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大鼠视网膜在再灌注6 h逐渐出现细胞凋亡,12 h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偶尔在外核层可见凋亡细胞.然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但是,到了术后72 h,仍然可见视网膜内有细胞凋亡.结论通过结扎颈总动脉,可以见到大鼠视网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细胞凋亡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了手术后72 h,损伤的视网膜尚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棕榈油(palm oil,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棕榈油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PO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组与PO处理组再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72 h、7 d等6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体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电泳(westernblotting,WB)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O的保护作用。结果①TTC染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未见缺血失染区域,缺血再灌注组与棕榈油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2h均未见明显的缺血失染区,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72 h、7 d各时间点,PO处理组梗死质量百分比与对应的IR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梗死脑区质量百分比减少;②WB:缺血再灌注组及棕榈油组从再灌注6 h开始Bcl-2、Bax在半暗带区表达增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Bcl-2于缺血12 h达高峰,Bax于缺血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PO处理组与相应缺血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①棕榈油可以减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缺血受损范围;②棕榈油能够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作用,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作用,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和bF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IGF-1治疗组,制备脑缺血模型,分别于脑缺血后12h、24 h、3d、7d采用改良mNSS评分量表评价大鼠的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及反射等神经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皮层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皮层bF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12h、24 h、3d、7d各时间点,IGF-1治疗组的mNSS评分值[(8.67±1.21)分,(7.50±1.52)分,(4.33±1.03)分,(3.67±1.37)分]均低于脑缺血组[(11.0±1.26)分,(9.83±1.33)分,(7.83±1.17)分,(7.17±1.72)分](P<0.05).IGF-1治疗组各时间点bFGF蛋白表达均较脑缺血组升高(P<0.05),尤其是脑缺血后12h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治疗组各时间点bFGF mRNA表达均较脑缺血组高(P<0.05),脑缺血后24 h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1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调控bFGF蛋白和bFG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