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堵管的原因及讨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调查对象为随机筛选自医院2016年1~12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90例,对其置管期间堵管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90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堵管的有16.67%,冲管、封管不正确、导管接头松动、滑落、体位导管扭曲、药物性堵塞、血液高凝及血液反流等可导致堵管发生率增高(P0.05),而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期间堵管的发生和诸多因素相关联,及时进行预防性护理,方能有效降低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管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8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2例,占8.21%。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减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黄莉萍  徐晓丽  胡莎  赵珍珍 《全科护理》2021,19(13):1814-1816
目的:调查导致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5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其中发生组28例,未发生组97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病例信息及PICC置管时的操作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患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过小(<32周)、体重过轻(<1600 g)、穿刺位置在腘静脉、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导管阻塞是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1600 g、胎龄<32周、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新生儿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胎龄过小、出生体重轻、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应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连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结果: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共发生16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4%。不同性别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危险因素,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就诊于我院的PICC置管新生儿128例,其中发生PICC导管并发症32例。统计PICC导管并发症类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中,导管堵塞占比最高,其次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断裂。经单因素分析,出生体质量1500 g、外部未加固、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留置时间 15 d、连续输液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 g、外部未加固、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留置时间 15 d、连续输液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出生体质量1500 g、外部未加固、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留置时间 15 d、连续输液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需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7~12月收治的29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我科室2017年1~7月收治的29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预防并发症。比较两组新生儿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置管后穿刺点渗血、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新生儿PICC置管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1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60例患者中12例(7.5%)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与置管感染与置管时间、化疗疗程、换药次数、穿刺次数、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主要感染危险因素有置管时间、化疗疗程、换药次数、穿刺次数、患者年龄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76例,统计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例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肺癌化疗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PICC置管期间是否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分为病例组50例与对照组1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穿刺次数、同步放疗、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肢体活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BMI≥25、合并糖尿病、腺癌、置管前D-二聚体>0.5 mg/L、置管肢体过度或缺失活动(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受多因素影响,需强化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PICC置管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与对置管堵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遵循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PICC置管护理中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术后PICC置管护理中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ICC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PICC置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PICC置管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还可以延长留置时间,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行PICC置管的41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置管期间血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13例患者置管期间发生血栓16例,占3.87%;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导管尖端位置、既往血栓病史,活动量少、肥胖、血红蛋白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 APTT)是出现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重视肿瘤患者置管后血栓并发症,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和处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患儿资料,其中有11例(12. 50%)患儿发生PICC导管异位,命名为发生组,其余77例患者命名为未发生组,分别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时间、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静脉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置管静脉,因此,应通过恢复标准体重、评估血管、测量置管长度等预防和矫正置管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PICC导管脱出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8例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12例PICC导管脱出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PICC导管发生率12.2%,其主要原因为:护士操作不当、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依从性差等。结论了解PICC导管脱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导管脱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引发感染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入选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自身有并发症、免疫功能低及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个月、有化疗药物及激素使用史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后SCL-90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PICC置管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9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分析PICC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9例患者PICC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3.0%;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留置季节、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为导致PICC局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留置季节、白细胞计数均为影响PICC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局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加强医护合作,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以尽可能减少PICC局部感染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6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置管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置管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风险管理;2017年7~12月行PICC置管的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FMEA进行风险管理,探究导致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与解决方案并实施。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穿刺失败、导管堵塞、滑脱、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FMEA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582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 37例,其中PICC组32例,感染率8.1%,为2.79‰导管日;UVC组5例,感染率2.7%,为3.9‰导管日。PIC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UV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CRBSI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朱翊君  钟慧 《全科护理》2022,20(2):265-26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通过安普贴外敷、喜辽妥外涂后痊愈41例(91.11%),因静脉炎严重而拔管4例(8.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穿刺次数、置管途径、导管末端位置、置管时日龄的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置管途径、穿刺次数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早产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质量,警惕机械性静脉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冯菊华 《华西医学》2014,(9):1720-1722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一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患者术后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PICC置管患者术后使用医用粘胶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MARSI情况,并收集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发生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名PICC置管患者术后发生MARSI的有21例,约占2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发生MARSI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皮肤过敏史,粘胶性质,粘胶剂使用频次以及操作技术。结论 PICC置管患者术后发生MARSI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不仅需要医护人员提高风险识别意识,而且要依据不同病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尽可能避免MARSI发生的高位因素,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