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GCS评分及急救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2.46±3.78)min及急诊科救治时间(18.38±5.67)min均短于对照组(15.53±5.52)min、(25.53±7.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GCS评分(13.43±1.02)分高于对照组(11.57±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1.54%高于对照组66.13%,住院前死亡率4.62%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前医生与呼救者沟通对减少空返率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12月院前急救1778次为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以2017年1月至7月院前急救1086次为研究组,出车前先与呼救者沟通,比较两组院前急救空返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自行来院比减少,平均出车时间无明显变化,院前急救空返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院前急救前医生与呼救者沟通,出车时间无明显增加,而空返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施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的AMI病人158例,按入院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由医护人员出车接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72例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未接受专业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对比两组发病至抢救时间以及溶栓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血栓再通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24.25min±12.62min)、溶栓时间(1.62d±0.83d)与住院时间(9.57d±4.48d)均短于对照组(45.14min±16.45min,4.03d±1.68d,18.65d±5.79d)(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9.07%)高于对照组(58.33%)(P0.05),病死率(6.98%)低于对照组(18.06%)(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AMI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颅脑外伤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至本院急救的40例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2014年1~12月至本院急救的4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照组)以及本院9名急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式进行院前急救。观察组:采用品管圈进行院前急救。结果干预前患者死亡率、残疾率、植物生存率、痊愈率为17.50%、32.50%、10.00%、40.00%,干预后分别为2.50%、22.50%、0.00%、75.00%,干预后患者结局明显优于干预前( P<0.05)。干预前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为(23.46±10.54)min,医院反应时间为(18.25±8.13)min,而干预后分别为(14.06±10.00)、(5.82±3.14) min,干预后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医院反应时间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升颅脑外伤院前急救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缩短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及医院反应时间,有助于提升预后。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48-1949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120急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改进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的时间以及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方法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15.76±2.27)min,而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38.18±7.4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9.76±5.32)min、(65.43±10.72)min;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23.64%(13/55),病死率5.45%(3/5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72%(29/53)、15.09%(8/5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最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与控制性手术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接受急救治疗的严重胸部外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院前急救与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开展院前急救与控制性手术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105.32±18.22)ml、(12.32±2.32)h、(2.88±1.02)h、(4.21±1.25)h、(2.11±1.25)分、(9.12±2.92)d,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7.62%、92.86%,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控制性手术急救护理措施用于严重胸部外伤患者中,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急救效果,还可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对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有着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急诊科经"120"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6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141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实验组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及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5±0.03)min,心电图时间(4.31±0.89)min,静脉采血时间(4.58±1.13)min,静脉用药时间(4.59±1.09)min,急救总时间(40.06±5.47)min;对照组分诊评估时间(2.24±0.49)min,心电图时间(7.48±1.67)min,静脉采血时间(8.96±2.64)min,静脉用药时间(7.58±2.37)min,急救总时间(62.16±8.77)min,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8.35±2.1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2.06±1.89)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3.24±4.3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8.01±3.9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提升抢救时间,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本院诊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人数有38例,总满意度为90.48%,高于对照组(83.33%)(χ~2=10.153,P<0.05);观察组患者专科护理评分为(91.45±5.21)分,高于对照组(t=10.254,P<0.05),环境满意评分为(99.24±4.68)分,高于对照组(t=14.642,P<0.05),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为(96.45±3.78)分,高于对照组(t=12.542,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护理评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改进院前急救流程在急性脑出血病人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8例)和对照组(男性42例 ,女性37例) ,以改进的急救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救治,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出诊到达时间、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患者治疗48 h内死亡人数及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时间上观察组(18±2. 5)min,对照组(17. 90±2. 56)min、手术治疗时间上观察组(3. 50±1. 30)h,对照组(3. 51±1. 23)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急救介入时间观察组(15. 80±6. 83)min,对照组(36. 79±14. 52)min、待手术时间上观察组(28. 98±11. 20)min,对照组(58. 45±18. 56)min,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患者治疗48 h内死亡人数(观察组8例,对照组22例) ,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两组并发症发病率相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改进院前急救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救治明显缩短了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救知识宣教在突发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社区接受急救知识宣教的80例急危重症紧急入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另选同社区未开展急救知识宣教前突发危重症入院患者50例设为未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知晓率、急救效率、入院前后GCS评分、病死率、残疾率。结果干预组总知晓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0.05);干预组发病至呼救时间、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分别为(6.15±1.25)min、(18.31±7.10)min,显著低于未干预组的(18.31±7.10)min、(22.74±8.24)min(P0.05);入院后GCS评分干预组较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死率、残疾率分别为7.50%、26.25%,低于未干预组的14.00%、3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知识宣教可提高患者知晓率,缩短发病至呼救时间及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并降低病死率、残疾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4-6月院前救护的457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4-6月院前救护的492例为观察组,分别按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思维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明显缩短[(2.8±0.9)min vs(3.9±1.0)min]、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97.7%vs 88.8%)、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96.9%vs 87.9%),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能缩短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0.2)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1±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0.5)min和(25.3±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8.0%(2/25),低于对照组32.0%(8/2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分诊评估和急诊停留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比较2组间院内转运时间、护理意外和病情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院内转运所需时间,观察组为(31.9±5.3)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7.6) min.观察组护理意外及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成批外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成批外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院前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路径理论进行院前急救及护理,比较两组自接到"120"电话后至出车时间、达目的地的时间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接到"120"电话后至出车时间、达目的地的时间较对照组短,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成批外伤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观察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12月入院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9月入院的4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不良事件、医生与护士长满意度与幸存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呼救至院前急救间隔、呼救至入院治疗间隔、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致残率与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实施后医生与护士长满意评分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7年4月,由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加入本院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8家乡镇卫生院转运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12例。体系建立前为对照组,64例;体系建立后为实验组,448例。比较2组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救治护理的时间节点及救治效率。结果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建立后,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非PCI医院的FMC至首份心电图时间从平均(31±13)min缩短至(9±5)min,10 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患者比例达84.7%;FMC至服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的时间从平均(60±13)min缩短至(20±3)min;对于溶栓患者,FMC至开始溶栓时间从平均(74±38)min缩短至(30±2)min;对于转运PCI患者,FMC至开始转运时间从平均(123±59)min缩短至(52±28)min,门-球时间从平均(119.4±23.6)min缩短至(60.7±21.5)min,2组患者时间节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系建立后,平均住院时间有(11.9±3.2)d降至(8.4±2.8)d,人均住院费用减少(38582±9186)元降至(30479±8213)元,院内病死率从9.3%明显降低至0.7%,2组患者救治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显著缩短了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非PCI医院对STEMI患者的早期救治护理的时间,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沟通技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入院安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妇科急腹症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