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共情倾向与关怀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关怀能力量表调查147名精神科护士的共情倾向、关怀能力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士共情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共情性关心、幻想、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关怀能力总分为(180.99±19.48)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精神科护士共情倾向的各维度(共情性关心、观点采择、幻想、个人痛苦)以及护士的职称、护龄是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共情倾向影响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建议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改善护士对病人的关怀,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共情倾向与关怀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对护士进行共情能力培养、提高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关怀能力量表对100名手术室护士的共情倾向、关怀能力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共情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身心忧急;关怀能力总分为(177.40±18.09)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外常模(P0.01);手术室护士共情倾向中的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与关怀能力总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身心忧急与关怀能力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共情倾向影响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建议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改善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关怀,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综合培养对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及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对10名护士进行6个月共情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参加共情能力培养后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与病人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护士职业倦怠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共情能力的提升需要综合培养,环境的改善与专业的培训可以增强共情能力,通过培训能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缓解护士职业倦怠,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情绪智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3所综合性医院的1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为(121.74±13.45)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05±21.27)分;情绪智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P0.01);夜班数量和情绪智力中的感知情绪和调控自我情绪是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情绪智力对急诊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与人格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选拔和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护人员版)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对34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总分为(100.35±13.69)分;其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谨慎性、外向性、亲和性、开放性和神经质。神经质与共情能力总分呈负相关(P0.01);开放性、亲和性和谨慎性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谨慎性是影响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护士共情能力与人格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在选拔护理人才和培养护士共情能力应考虑其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越张文燕王雪梅娄建坤庄淑芹王素花薛燕飞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0):726-72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与隐性缺勤的现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5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86.27±10.38)分,隐性缺勤得分为(17.33±5.0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人事关系、婚姻状况、每月加班数、同情满意、继发性创伤应激是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较为严重,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自身特点,采取降低共情疲劳的相关措施,降低护士的隐性缺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内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的护理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人文关怀能力在共情能力和叙事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将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护理叙事能力量表、杰斐逊共情量表、人文关怀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医院的21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叙事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总分分别为(130.47±15.25)分、(194.00±21.52)分、(110.57±17.77)分;叙事能力得分在护士对叙事医学的熟悉程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在同事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情能力得分在年龄、职称、对叙事医学的熟悉程度、同事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叙事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共情能力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1);人文关怀能力在共情能力与叙事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比是129.28%。结论:临床护士的共情、人文关怀及叙事能力之间关系密切,共情能力可以通过人文关怀能力影响护士的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正念水平及共情能力,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月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4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关怀能力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念水平、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验证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62.93±19.96)分,正念注意觉知总分为(64.09±13.10)分,共情能力总分为(104.42±17.0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念注意觉知及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Bootstrap法验证了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52%。结论: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关注护士正念水平及共情能力的评估,为提高护士关怀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工作倦怠程度与共情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提高共情服务能力制订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共情能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22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其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临床护士工作倦怠表现为中度的情绪衰竭、工作无成就感和低度的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得分为(36.54±7.34)分,与Maslach常模(5.37±5.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2,P〈0.01);共情能力总得分(85.00±6.32)分,属中等水平;随着护龄的增长,心理感知、情绪体验呈上升趋势。结论护士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感,提高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心内科护士共情能力和医学叙事能力的关系以及人文关怀品质在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3—4月选取西安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80名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21.0分析心内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共情能力和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采用AMOS23.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结果 本组心内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为(124.77±17.66)分,共情能力总分为(117.49±18.76)分,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为(158.03±18.15)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本组心内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医学叙事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β=0.745,P<0.001),人文关怀品质在共情能力与医学叙事能力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β=0.283,P<0.001),中介效应占比为37.99%。结论 本组心内科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文关怀品质、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文关怀品质在共情能力与医学叙事能力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要注重人文关怀品质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14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共情能力总分54.20分±9.80分;身心忧急属低水平,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3个维度均属中度水平;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属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属中度倦怠;共情能力中观点取替、同情关怀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共情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15.
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本文综述了共情,护士共情能力的概念、意义、作用,以及国内外护士共情能力培养的方法、效果,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护士共情能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科室间护士共情能力现状。方法随机抽样选取7个科室的279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医院护理人员的共情得分为(104.16±17.41)分,得分率为74.4%。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共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是影响护理人员共情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事关系的护士共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差,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并注重对在岗护士的心理引导,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共情培训对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长达6个月的共情培训,通过共情课程的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与马斯勒工作倦怠量表(MBI)对21名护士进行调查,培训前后分别随机对200名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经共情培训后,护士JSE-HP量表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帮助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MBI量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3.50%高于培训前的77.00%(P<0.05)。结论通过共情课程的培训,共情能力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可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缓解护士职业倦怠,促进护患沟通,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为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预防、干预共情疲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类主题和7个亚主题: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特点(生理症状、心理症状、行为特征);自我应对方式(认知重建、寻求支持);共情疲劳的累积效应(共情能力受损、自我成长)。结论 共情疲劳对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有重大影响;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应重视共情疲劳现象,及时开展评估和干预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某医院精神科护士19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结果 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77.91±10.1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和职称是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性质在情感护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仍有待提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水平有显著差异,医院管理者应注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培养,提高共情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