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管理四阶梯供给模式在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心血管事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并接受呼吸支持患者45例做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并接受呼吸支持患者45例做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时,导管室护士遵照医师指示开展相应的呼吸道支持护理,试验组患者结合医师指示按照呼吸管理四阶梯模式开展呼吸支持护理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术中急性心血管事件及时控制率、手术完成率、手术医师对导管室护理配合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呼吸管理四阶梯供给模式对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并发心血管事件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术中心血管事件及时控制率与手术完成率,深受手术医师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IABP治疗,并加强护理及监护.结果 所有患者18例有效,2例好转.结论 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术中无死亡,术中所有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PCI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应用IABP支持后,能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灌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同时熟练的医护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使用IABP辅助循环时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在使用IABP辅助治疗期间,通过仔细监测和精心护理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及泵衰竭。结论: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以短时间内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析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动态变化,认为其活性对早期发现急性心梗的三大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术中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的变化,并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血氧饱和度和尿量也明显上升,心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对于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 vs 75.3,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显著多于心源性休克组(69.6% vs 48.4%,P<0.05).而有糖尿病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心源性休克组比心脏破裂组多见(分别为63% vs 28.3%,16.1% vs 2.2%,P<0.05).心源性休克组行急诊冠脉造影率更高(40.3% vs 21.7%,P<0.05),但PCI术后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低(40% vs 100%,P<0.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就诊时间延迟、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及陈旧心梗史、大面积梗死、无心肌再灌注可能为并发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价值及睡眠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34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睡眠质量改善有显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本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认为早期诊断、急救与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3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发现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往往无明显诱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征象易被基础疾病症状及AMI的突出症状掩盖,不易被发现。复发性AMI患者尤其是高龄(大于80岁)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比例大,病死率高。认识其表现的多样性,在临床护理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加大对高龄复发性AMI患者的观察、护理力度,有助于及早发现心源性休克先兆,为预防和抢救老年急性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而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相对少见,但AMI合并CI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增加~([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面积波及两个脑叶以上),患者除出现上述多种严重心脏并发症外,还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脑疝、肢体活动障碍,导致死亡或残废,增加了治疗和护理上的难度。近期本科收治了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同时该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2005年5月~2006年6月对120例急性心梗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从疾病知识、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护理分析。结果115例患者经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3例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延长住院天数,2例患者由于并发症死亡。结论长期自我保健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作的关键,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而且恢复较慢,受不良刺激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再梗塞,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护士必须具有现代化护理技术,早发现、早治疗,创造良好环境,给予更多的生活护理和照顾,使患者在最先进的康复护理下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心脏骤停后可使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导致较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时由于多次电击除颤和长时间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可造成心肌广泛损伤,心肺复苏后急性心梗早期病情变化快,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所以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1例抢救心肺复苏成功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是AMI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达7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辅助循环装置,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能改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至45.4%[2]。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月,对9例高龄AMI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用IABP进行救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无护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71~90岁,平均76.4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梗4例,急性前壁1例,急性前壁伴急性下壁心梗3例,急性前壁并右室梗死1例…  相似文献   

15.
周雪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01-1002
目的探讨早期血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临床护士对其认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将血钠浓度135 mmol/L作为A组,血钠浓度在120~135 mmol/L为B组,血钠浓度120 mmol/L为C组,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并总结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重点。结果各组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9.38%、3.13%、3.13%;B组:41.94%、25.81%、20.97%;C组:60%、40%、40%。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C组肌酸激酶(CK)与A组、B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梗早期出现的低钠血症与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提高临床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认识,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病情的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主要包括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项临床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有效的护理在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常规流程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发作至急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D-to-B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导管室绿色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门-球囊扩张时间,降低恶性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行IABP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回升,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治疗效果满意,住院2~3周出院;1例高龄患者因心肌梗死面积广泛,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韦莉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70-517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中医中药护理。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临床治愈,并发心律失常5例,并发心源性休克1例,死亡2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诊治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所进行的诊治方法。结果:本组16例患者治愈出院,9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在抢救治疗中医生与护士应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和熟练的急救技能,严密监测病情,积极贯彻各项诊治与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和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