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神经内科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以降低住院脑卒中患者口服药缺陷频次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并实施、效果确认等10个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QCC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频次明显减少,服药缺陷频次由9.2次/周降至3.4次/周,降幅为6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CC可以有效降低口服给药缺陷频次,保证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口服给药缺陷频次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管理中融入品管圈的手法和技巧,对口服给药缺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口服给药缺陷率由33.3%降至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口服给药缺陷率,减少了护理纠纷,而且使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及科室凝聚力得到了提高。品管圈活动是提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准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提高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准备充分性"为活动主题确立进行现状把握,设定活动目标,通过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该课题分析原因及制定相应对策。结果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的准备缺陷率有了大幅下降,从原来的18.8%迅速降低至改善后的7.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准备中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肠镜检查前准备缺陷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成立品管圈小组,将降低住院患者特殊检查准备工作缺陷率定为活动主题,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特殊检查前准备工作缺陷率由26.4%降至11.0%。应用品管圈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特殊检查前准备工作的缺陷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搬运骨折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75.2%下降至27.8%,目标达成率100%,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班缺陷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病区目前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确定真因,进行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并对改善后的效果进行确认,制定危重患者床头交班流程图,认真、规范进行交班,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班缺陷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科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危重患者床头交班更加规范,调查显示:对策实施前危重患者床头交班缺陷率64%,对策实施后危重患者床头交班缺陷率2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危重患者床头交班缺陷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依据本院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对本科3月份科室一级质控护理记录缺陷项目及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运用鱼骨图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积极实施、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由开展前12.97%降低到4.8%。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胡燕 《当代护士》2017,(11):18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住院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分析腕带佩戴缺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前腕带缺陷率为35.63%,品管圈活动后腕带缺陷率为7.59%,腕带佩戴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规范腕带佩戴,提高护理人员腕带核对意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院4个外科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27.40%降至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实现腹部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重点患者交接缺陷,采取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交接环节中缺陷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由活动前50%降至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按照品管活动步骤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器械准备的缺陷率由7.59%降低为2.2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综合能力,降低了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品管圈(QCC)的方法和技巧,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方法:首先建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确定主题,然后通过制定行动计划、锁定目标,对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原因进行调查,解析问题及分析主要原因,最后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确认效果、对结果进行标准化、形成制度,使品管圈持续实行。结果:QCC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延服率、服药时间错误率、漏服率均低于QCC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压疮护理缺陷率中的效果。方法 2013年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为"降低高危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率",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对压疮护理缺陷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6个月后科室压疮护理缺陷率由23.20%下降至8.87%,压疮发生率由7.62%下降至2.38%,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压疮护理缺陷率及压疮发生率,建立了标准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流程,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在降低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9月我科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成立QCC小组,采集临床送检的标本情况,对标本发生缺陷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找出真因,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通过QCC活动,住院患者标本的送检缺陷率由6.18%下降到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规范了标本采集的流程,并制作出新型试管架。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效果显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住院管道标识缺陷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管道标识进行规范。结果住院患者管道标识缺陷率由87.50%降低到13.1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降低管道标识缺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肿瘤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漏服率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成立品管圈,开展以"降低口服药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发生漏服药物的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措施,行效果评价,进行推广。结果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3%下降到改善后的3.7%,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0 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正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神经肿瘤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也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田小玲  俞金芳  朱芬   《护理与康复》2016,15(7):683-685
总结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为本次活动的改善主题,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通过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由改善前39.0%提高到改善后的67.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住院患儿地高辛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预防用药差错、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根据医院质量控制标准成立QCC小组,全员通过文献查阅、解读政策、主题评价等方法确定“降低住院患儿地高辛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步骤在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美国医院药剂师学会“预防院内给药差错指南”标准及美国国家用药差错报告和预防协调委员会制定的给药错误分级标准评价改善前后地高辛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及错误严重程度。结果通过QCC活动,住院患儿地高辛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由11.29%降至1.73%,降幅为9.56%,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地高辛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切实保障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