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在小儿时期发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有关。有资料显示,近年来 KD 发病率明显增高,川崎病患儿约30%可有心脏损害,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严重者会因冠状动脉破裂、梗死而猝死,被称为“儿童冠心病”[1-2]。早期控制病情发展只是成功的第1步,全面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才是 KD 治疗的最终目的。本科在患儿出院后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定期为患儿家长及患儿提供生活指导、疾病康复及护理知识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川崎病患儿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8月对本院儿科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川崎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川崎病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比较2组护理指标.结果 2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CNP用于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川崎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川崎病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比较2组护理指标。结果2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CNP用于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冼建妹  周传恩  陈慧 《全科护理》2016,(17):1772-1774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川崎病患儿采取抛掷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14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EBN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清学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退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退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传统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EBN在改善KD患儿病情、促进患儿恢复中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2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有无开展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川崎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追踪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延伸护理服务能够减少川崎病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对川崎病患儿开展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后,分析其效果情况。方法:就诊时间段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选出愿意参加且病情符合的6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儿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应用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后,能够减少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且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吉 《当代护士》2004,(5):39-40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并发心肌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临床发现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科近年共收治川崎病30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运动负荷试验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确诊为川崎病的54例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发热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且分别在运动负荷试验前、中、后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结果:54例患儿均顺利配合完成了此项试验,无1例意外事件发生。结论:运动试验前、后认真落实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是川崎病患儿顺利完成运动负荷试验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12个月后,研究组的Frankl依从性量表、川崎病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个月后,研究组的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12个月后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延续护理能够有效减缓川崎病患儿的病情进展,改善GDF-15、SAA、MMP-3、TIMP-1水平,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风险,提高患儿家长遵医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目的 总结1例川崎病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的规范化综合护理。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发热护理、皮肤黏膜护理、消毒隔离、并发症预防、用药护理。结果 经过13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完好,无并发症发生,未发生院内感染,顺利出院。结论 对川崎病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给予规范化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正>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因1962年10月由日本人川崎富做首次报告,故取名川崎病,我国于1976年报道了首例患儿。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结缔组织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1]。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并发冠状动脉瘤,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2]。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5  相似文献   

17.
金璇  韩桂霞  张霞 《全科护理》2012,10(13):1247-1247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80%以上<3岁,男多于女,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为自限性,病程多为6周~8周,有心血管症状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2,3]。川崎病在儿科临床中属于少见病,病情急、重。2011年2月我科收治1例川崎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因1962年10月由日本人川崎富做首次报告,故取名川崎病,我国于1976年报道了首例患儿。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结缔组织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并发冠状动脉瘤,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5例,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工VIG)治疗的必要性和IVIG治疗对KD的影响及其应用IVIO的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2005年珠海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42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为10天内退热后确诊且无冠脉病变。将其分2组,治疗组(30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常规组(12例)未使用,余治疗相同。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随访0.5年后CAL例数治疗组无1例,常规组2例(16%),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IVIG治疗KD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极其IVIG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川崎病患儿用药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川崎病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用药护理方法。结果川崎病治疗的主要用药有阿司匹林、人免疫球蛋白、头孢类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及胃肠道功能紊乱。57例患儿中,治愈6例,好转50例,未愈要求离院1例。结论专业的用药护理对促进川崎病患儿恢复健康及防止病情复发至关重要,也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