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类动物的三叉神经脊束核有相似的形态结构。其尾侧与颈段脊髓后角尖端灰质相连续。根据细胞构筑的特点,该核可分为尾侧脊束核、极间脊束核和咀侧脊束核。家兔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只包括咀侧与尾侧两部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又分为带状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巨细胞亚核,它们分别与脊髓后角灰质的RexedⅠ、Ⅱ和ⅢⅣ层相当。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主要与头面部的痛、温觉有关,并参与了头面部的针刺镇痛过程。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接受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脑干网状结构、中缝大核、兰斑、大脑皮质和脊髓的传入纤维。该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至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及板内核、内侧膝状体、脑干网状结构、某些脑神经核(孤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前庭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中缝大核、中脑顶盖与中央灰质、楔核、楔外核和内侧橄榄副核等)和上颈段脊髓。三叉神经传入纤维及其尾侧脊束核与中枢内的许多核团发生联系,并在那里与来源于不同部位的躯体或内脏的传入纤维发生会聚,这种直接的会聚可能为颜面部针刺冲动与来自躯体或内脏的痛冲动在同一部位相互作用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与脊髓、巨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和丘脑板内核的纤维联系可能为颜面部针刺镇痛以及颜面部针刺麻醉能进行身体其他部位手术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与巨细胞网状核、孤束核和延髓背外侧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可能为颜面部针刺抑制内脏痛和内脏牵拉反应提供了解剖学基础,这对支持体表内脏相关学说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临床实践和实验性研究表明:颜面部针刺具有镇痛、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和调整内脏功能等特点.当切断和封闭三叉神经(第二支)时,此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它提示颜面部针刺镇痛和调整内脏效应是通过三叉神经传入中枢的.文献记载,颜面部痛觉与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有关。我们也曾部分损坏家兔的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观察过在此核损坏前、后的针刺镇痛效应和内脏调整效应,结果显示:颜面部针刺镇痛和针刺对内脏调整效应有可能通过不同途径传至不同的中枢部位.因而,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在颜面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以引起家兔左前肢的运动反应为疼痛的客观指标。其实验步骤是首先测定正常组家兔,电针刺激“颊车”穴前、后疼痛的变化,然后于局麻下,部分损毁家兔左侧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于术后第9~11天之间,再测定电针刺激“颊车”穴前、后疼痛反应的变化,实验完毕,杀兔取脑做组织学定位检查。结果表明:电针刺激“颊车”穴后,正  相似文献   

4.
<正> 祖国的医学实践表明,针刺头面部穴位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且可用于治疗某些疾思。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针刺颜面部穴位既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又能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头面部针刺麻醉还能作远隔部位的手术。神经解剖学记载:颜面部痛觉是由三叉神经传入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脊束核的尾段内可记录出“痛”细胞放电,这就更加说明三叉神经及其尾侧脊束核与颜面部痛觉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祖国医学实践证明,头面部刺镇痛和针刺治病效果显著;近年来开展的头面部针剌麻醉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神经解剖学记载,颜面部痛、温觉是经三叉神经传入到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电生理学研究表明:在此核的尾段可记录到“痛”细胞放电.可见,三叉神经和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  相似文献   

6.
我们过去的实验证明,针刺面部穴位的镇痛效应是通过三叉神经传入的,并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由可以产生相应的诱发电位。为了进一步探讨镇痛的作用原理,我们在动物实验中观察,电针条件下三又神经脊束核诱发电位和三叉神经逆行动作电位的变化。一、电针对三叉神经脊束核诱发电位的影响刺激眶下神经可以在同侧三叉神经核范围内产生一个诱发电位,即先出现一个短时程的负相电位(简称N波),继之以一个长时程的正相电位(简称P波)。经实验分析N波及P波均为三叉神经核二级神经元产生的突触后场电位。电针分为二组,一组电针刺激同侧下颌神经;另一组电针“足三里”等穴位。电针的时间为5分钟,停针后再观察5分钟。在刺激神经干的11只家兔中有6只可以见到电针时中枢诱发电位呈不同程度的减弱,停止电针后均见恢复。而在电针作用下P波的变化往往比较敏感,个别动物P波可以完全消  相似文献   

7.
针刺镇痛的下行作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现有大量临床及实验材料证明,尾核、丘脑的束旁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背角等核团与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据我们观察,这些核团都接受大脑皮质的传出纤维,即在大脑皮质与核团间存在着直接的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针刺镇痛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作用方式,首先在猫的三叉神经脊束核记到了两类痛敏细胞放电,一为不会聚性的,即只对刺激三叉神经感受野作出反应;一为会聚性的,即不仅对刺激三叉神经感受野起反应,也能对三叉神经支配范围以外的刺激起反应。不会聚性痛敏细胞多集中于三叉神经脊束的背外侧部,会聚性痛敏细胞多集中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腹内侧部。穴位(颊车、合谷、足三里)电针或刺激坐骨神经均可抑制会聚性痛敏细胞放电,而对不会聚性痛敏细胞放电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核的镇痛作用和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红核属锥体外系,其主要机能是调节躯体运动和肌紧张。但近年来的工作指出它与感觉的调制也有关。如电刺激红核可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刺激红核可兴奋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电活动,而刺激NRM可加强电针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  相似文献   

10.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髓和低位脑干的分布。电针“合谷”穴和口面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其二者的传入信息在颈髓和低位脑干诱导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 5~ 8节段 ;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 ,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 ,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结论 :“合谷”穴和口面部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这可能是“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毕竟  张昆 《针刺研究》1996,21(3):42-45
电针持续刺激相当于“四白”穴区的眶下神经30分钟后,定量地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胶状质内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轴突终末内突触小泡聚集于突触前膜附近,数量减少;突触后膜增厚;线粒体增多。这些改变即可能是针刺镇痛效果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芎芷地龙汤不同时间预给药对偏头痛动物模型PKCγ、PKCε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芎芷地龙汤1 d、3 d、7 d预给药组,每组6只。按照预定给药,造模结束后2 h取材,real-time PCR法测定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硬脑膜PKCγ、PKCε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PKCγ mRNA在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硬脑膜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丘脑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药干预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硬脑膜PKCγ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其中以预防给药7 d组和舒马普坦组降低明显(P0.01);丘脑PKCγ mRNA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以1 d组、3 d组、舒马普坦组明显((P0.05或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PKCε mRNA在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丘脑表达水平降低(P0.01);给药干预后,PKCε mRNA在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表达水平降低,以预防给药7 d组和舒马普坦组降低明显(P0.01),在硬脑膜表达水平降低,以3 d组和舒马普坦组(均P0.01)较1 d组和7 d组(均P0.05)明显;PKCε mRNA在丘脑表达水平升高,各组升高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预防给药可以减少NTG诱发的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PKCγ mRNA、PKCε mRNA表达,而以预防给药7 d效果好于预防给药3 d、1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外关""阳陵泉"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三叉神经脊束核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第8日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针刺组和西药组于造模前7d及造模后30min分别针刺双侧"风池""外关""阳陵泉"及灌胃盐酸氟桂利嗪溶液,每日1次,连续8 d。观察大鼠造模前后行为学变化及50%缩足阈值,干预结束后,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干IL-6、TNF-α表达,RT-qPCR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m 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P<0.01),50%缩足阈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IL-6、TNF-α阳性细胞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脑干IL-6、TNF-α阳性细胞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外关""阳陵泉"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脑干IL-6、TNF-α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耳穴的脑、脊神经节投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三叉神经节、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结论 耳穴对脑、脊神经节的投射与其神经支配来源完全一致 ;耳穴对交感神经节的投射是大量的 ,且标记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癌基因fos(celluar oncogene,c-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增多,4h多于6h,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5-羟色胺1D受体(5-HT1DR)表达的影响,探讨本法治疗偏头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每组10只。疏肝调神组取"百会""风池""内关""太冲"、普通针刺组取"百会""风池"进行针刺,每次30min,每日1次,共8d。针刺干预结束后,于大鼠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RAMP1、5-HT1D R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中RAMP1的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5-HT1DR的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中RAMP1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5-HT1DR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疏肝调神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中RAMP1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5-HT1DR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激活5-H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吴国冀  陈正秋 《针刺研究》2001,26(4):314-320
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痛觉调制通路有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延脑头端腹内侧区 (RVM) -脊髓背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 ;PAG -伏核 -杏仁核 -缰核 -PAG回路 ;丘脑中央下核 -腹外侧眶皮层 -PAG通路 ;大脑皮层下行抑制通路 :皮层SⅡ -伏核 /缰核 -中缝大核(NRM) -脊髓背角通路 ;皮层SⅡ区 -运动皮层 -丘脑髓板内核群通路 ;皮层SmⅠ区 -尾核 -丘脑束旁核通路 ;下丘脑弓状核 (ARH)痛觉调制通路 :ARH -中缝背核 /蓝斑 /PAG通路 ;ARH -中缝背核 -脊髓背角通路 ;ARH -垂体前叶、中间叶 -丘脑束旁核通路 ;边缘系统 -外侧缰核 -中缝背核 /PAG -NRM/蓝斑 -脊髓背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 ;痛觉调制的易化通路 :RVM -脊髓背角通路 ;大脑皮层SⅡ -SⅠ通路  相似文献   

18.
皮层诱发电位作为一个痛反应的指标,目前已广泛用于针麻的原理研究。为了阐明鼻针麻醉作用的原理,我们观察了鼻针对家兔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为探索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在鼻针麻醉中的作用建立一个痛反应指标。方法实验用体重2.5公斤左右的健康成年家兔22只,分成二组,对照组10只,鼻针组12只。动物制备:在硫喷妥钠(25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们在猫的三叉神经脊束核所见,针刺对三叉核痛敏细胞放电抑制作用主要属于突触前抑制。本实验是加强突触前抑制,观察能否提高针刺镇痛效应。对70名正常人和手术病人测痛阈和耐痛阈(钾离子透入法),针刺合谷穴可以提高痛阈或耐痛阈。给受试者口服“安定”10毫克一小时后重复药前程序,则痛阈提高(比针刺合谷穴)70.31%(P<0.01),耐痛阈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上蠲痛合剂对偏头痛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剂量:与等效剂量等容积),模型组(生理盐水剂量:与等效剂量等容积),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等效剂量,7.46 g/(kg·d)],清上蠲痛合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等效剂量,7.46 g/(kg·d)],舒马普坦组[等效剂量,4.5 mg/(kg·d),浓度是1 m L/mg],每组12只,采用硝酸甘油(GTN)皮下注射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预防组连续给药6天后造模用药。观察挠头、爬笼出现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高)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6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6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30 min、90 min和120 min爬笼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30 min、90 min和120 min爬笼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阳性组、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高、中剂量治疗组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阳性细胞数相对模型组有显著下降(P0.05);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治疗组高、治疗组中、阳性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蠲痛合剂能明显预防和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