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皮素抗血清对败血症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败血症休克中均发病学意义,本工作在结扎大鼠盲肠并穿孔的晚期败血症模型上观察内皮素抗血清(ET-Ab)列败血症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浆ET含量(放免测定)显著增加(77±1.4 vs假手术动物3.1±0.2pg/ml,p<0.01)。用特异的内皮素抗血清治疗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休克动物的低血压、低血糖状态和组织细胞的损伤。结果证实,内皮素是败血症休克发病重要体液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在家兔原发性小肠带血损伤的肠系膜上动豚闭塞性休克(Superior Mecen-teric Artery Occlusion休克,SMAO休克)模型上,小肠缺血期内肠膣局部灌注654-2,观察其对休克小肠的直接保护作用,以探讨654-2的抗休克机制。 雄性家兔,1%普鲁卡因局麻下完成各种手术:游离SMA;十二指肠中段和迥肠末端各造一瘘插管以供小肠腔灌注;颈总动脉插入心导管,颈外静脉插入静脉导管,股  相似文献   

3.
ACTH(1-24)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phin,ACTH)的N端24肽[ACTH(1-24)]通过迷走神经抗炎通路的激活能快速、高效地发挥抗休克作用,并能降低休克的炎性连锁反应及显著减轻休克后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这将为新型药物的开发和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四逆汤是中医治疗休克的有效方剂。本实验在家兔晚期失血性休克和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模型上观察四逆汤煎剂肠道给药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治疗失血性休克:从股动脉放血到血压40mmHg,维持该值2小时,然后从股静脉输回全部放出的血液。治疗组在失血性低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将Co Q_(10)作为细胞代谢和细胞呼吸激活剂,试用于休克、缺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实验和临床治疗,据报告有较好疗效。但外源性Co Q_(10)能否进入线粒体发挥电子传递作用,尚有争议,故Co Q_(10)的治疗机理仍不清楚。将脂晚体(Liposome,具有磷脂双层分予结构的人工生物膜)作为药物载体,运送药物到达特定的组织和细胞,是非常有前途的冶疗措施,目前已应用于肿瘤,先天性酶缺乏、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临床实践,但迄今未见循环休克领域里应用脂质体的报造。本工作应用脂质体携带Co Q_(10)治疗大鼠内毒毒休克,以探讨Co Q_(10)的作用机理及休克领域使用脂质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5-羟色胺(5-HT)等化学介质的释放,参与休克的发病学已为众人所知。但在休克不同阶段中5-HT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我们比较了内毒素和临床上抗休克有效药物之一——山莨菪碱(654-2),对狗血色氨酸(5-HT前体)、5-HT、循环血小板的影响,及在体外对兔血小板释放5-HT和溶酶体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5-HT释放在内毒素休克中的意义及654-2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在大鼠内毒素休克的模型上,观察了肝线粒体结构和离子(Ca~(2+)、Mg~(2+))的变化。实验分为两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n=14);(2)内毒素休克组(n=16),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6mg/kg。结果发现,1小时内毒素休克组动物肝组织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分别为33.61μg/g湿重和5.09nmol/mg蛋白,较对照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在多种休克模型上证实,随着休克过程的进行性加重,血镁浓度进行性升高。为了探讨休克过程中血镁升高的来源,我们在晚期失血性休克(HS)和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模型上观察组织镁的变化。HS: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到40mmHg,维持该水平到贮血器内  相似文献   

9.
已有不少文献报道前列腺素(PGs)在失血性及内毒素性休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关其在肠系膜上动脉阻塞(SMAO)性休克中的作用报导不多。本实验通过予先分别注射小剂量aspirin(环氧化酶抑制剂)、咪唑(imidazole, TXA_2合成抑制剂)观察一系列指标,以进一步探讨PG、TX在SMAO休克中的作用以及aspirin、imidazole影响上述休克过程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腺苷A3受体(A3AR)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阻力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降低是决定创伤休克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腺苷是机体遭受创伤、缺氧时大量释放的重要内源性调质,并通过相应受体发挥作用。本研究拟观察腺苷A3受体(A3AR)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休克血管反应性变化间的关系,初步探讨A3AR是否参与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方法:参照以往的工作基础,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40 mmHg)模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采用离体小血管张力测定仪检测;A3AR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情况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进行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后0-4 h,其肠系膜上动脉1-2级分支血管对由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呈现“双向性”变化;A3AR mRNA表达随休克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A3AR的蛋白表达在休克后即刻呈增加趋势,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尤其以休克后4h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此外,A3AR激动剂可部分恢复休克2 h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且该作用可被A3AR阻断剂MRS1523所拮抗。结论:A3AR参与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形成,在失血性休克后激动A3AR受体可保护血管功能,部分恢复失血性休克后大鼠阻力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应用2400mosmol/L高渗盐水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获得满意效果,但机理未明。本工作在家免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模型上,比较高渗盐水与高渗葡萄糖液和不同浓度盐水的抗休克作用,以探讨高渗盐水的抗休克机理。 雄兔40只,局麻下开腹用无创止血钳夹闭肠系膜上动脉一小时,然后开夹恢复肠道血流,造成SMAO休克。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0只。①高盐组:于开夹后15分钟内输入2400mosol/L NaCl液5ml/kg,其后60分钟内输入生理盐水55ml/kg;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PHSML)引流对失血性休克小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平衡的作用。方法:复制小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液体复苏后,引流肠淋巴液。在液体复苏后6 h,检测肾组织ACE、ACE2、血管紧张素II(Ang II)1型受体(AT1R)、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R)的mRNA表达以及Ang II、Ang(1-7)含量。结果:失血性休克提高了肾组织ACE mRNA、AT1R mRNA和Ang II水平,降低了ACE2 mRNA、MasR mRNA和Ang(1-7)水平,PHSML引流抑制了失血性休克对ACE2和AT1R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PHSML引流也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增加ACE/ACE2、Ang II/Ang(1-7)和AT1R/MasR比值的作用。结论:PHSML引流恢复了失血性休克后肾组织的ACE/ACE2平衡,有利于减轻失血性休克所致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在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点肠系膜上动脉(SMA)一级分支微血管环的血管反应性、SMA中Ang-1、Ang-2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观察在缺氧高血管反应期和低血管反应期,给予和抑制Ang-1、Ang-2对SMA一级分支血管环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1)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反应性呈早期增高、晚期降低的双相变化,休克10min组NE的Emax最高,为正常的129.3%(P0.01);Ang-1的蛋白表达也呈早期增高、晚期降低的双相变化,休克10min组的Ang-1蛋白表达最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85倍;Ang-2的蛋白表达在休克早期变化不大,在休克后期逐渐增高,休克4h组的Ang-2蛋白表达最高,为正常对照组的2.90倍。(2)在高血管反应期(缺氧30min),外源性给予Ang-1对血管反应性影响不大,尽管NE的Emax增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外源性给予Ang-2可降低血管反应性(P0.01);在低血管反应期(缺氧4h),外源性给予Ang-1可改善血管反应性(P0.01),外源性给予Ang-2可进一步降低血管反应性(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Ang-1、Ang-2的差异表达,这种差异表达参与了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 um_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BKCa)在重症失血性休克中的变化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harybodotoxin(CTX)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恢复作用。方法1.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一侧股静脉用以测量血压和放血 ;2.酶法分离出单个肠系膜A2、A3血管平滑肌细胞 ;3.应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记录法记录休克组及假手术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变化 ,并用 pClamp7.0软件对所记录通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整体动物静脉给药比较观察生理盐水和CTX对休克动物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升压作用的影响 ,并计算对比休克动物24h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后BKCa 异常激活 ,在高钾细胞外液中 ,单通道电导由对照组的(131±4)pS(n=52)增加为休克时的(172±6)pS(n=38,P<0.01) ;通道的开放概率(Po)在膜电位为20、40和60mV时 ,比正常组增加 ,但没有显著意义(P>0.05) ,而随着膜电位的增加 ,休克组开放概率的增加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使Po增加e倍的电压增幅由14mV降为11mV) ,当膜电位去极化为80和100mV时 ,Po分别由对照组的(15.5±2.8) %和(19.6±3.8) %增加为休克组的(21.2±2.6) %(P<0.05)和(30.3±3.4) %(P<0.01)。休克120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ho激酶和PKC在环孢素A( CsA)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及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和缺氧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MSC),观察了Rho激酶和PKC在CsA调节休克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MPTP开放的影响,同时观察CsA对休克动物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 CsA明显改善了休克血管反应性,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显著拮抗CsA恢复休克血管反应性的作用,但是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CsA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CsA和Rho激酶激动剂U46619都可抑制缺氧后线粒体MPTP的开放程度。休克后大鼠血液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均显著增加,但CsA处理仅使其轻微减少。结论 CsA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改善休克后血管的低反应性,发挥对创伤休克的治疗作用。 Rho激酶参与了这其中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及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节律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RT-PCR检测模型肠系膜上动脉节律基因per1、pe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休克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肠系膜上动脉节律基因per1、per2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模型肠系膜上动脉节律基因per1、per2表达水平下调,提示失血性休克可以影响节律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保护作用以及与蛋白激酶C(PKC)α、ε的关系。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吡那地尔在休克前不同时间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的升压效应[平均动脉压(MAP)增幅]和收缩血管效应[肠系膜上动脉(SMA)管径变化]的影响,以及对SMA一级分支微血管环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观察PKCα、PKCε抑制剂对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保护效应的影响,以及吡那地尔预处理对PKCα、PKCε蛋白转位的影响,证实PKCα和PKCε的作用。结果:(1)失血性休克2 h后,NE的升压效应和收缩血管效应、SMA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1),25μg/kg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可改善休克后的上述变化;(2)PKCα和PKCε的拮抗剂可以消除25μg/kg 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诱导的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保护,使NE的Emax分别降低42.9%和62.9%(P0.01),使Ca2+的Emax分别降低31.1%和56.1%(P0.01);25μg/kg 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使PKCα和PKCε的胞膜表达较休克2 h增高,胞浆表达较休克2 h降低(P0.01)。结论:吡那地尔预处理可通过诱导PKCα和PKCε的转位和活化,提高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反应性和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内毒素休克时狗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变化。以粘质沙雷菌内毒素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分别于内毒素注射前、注射后2小时、6小时取血,分离白细胞,以[~3H]-地塞米松(~3H-Dex)为放射性配基,测定了白细胞特异结合(Rs)的变化。两组动物(麻醉和清醒)实验结果表明。内毒素注射后2小时白细胞Rs均显著降低(P<0.01,P<0.05),6小时均有恢复的趋势。在清醒组,内毒素注射后6小时GCR结合容量不变,平衡解离常数显著增高(P<0.01)。提示GCR的亲和力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在受体水平上作用的变化对内毒素休克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属硫蛋白的抗休克作用及其与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的细胞保护机制及与内皮素(ET)的关系,在大鼠止血带休克模型上观察到MT明显改善动物休克状态的同时显著抑制其血浆ET含量的增加。离体实验发现MT呈剂量依赖地抑制ET的缩血管作用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刺激ET的释放。提示MT可以通过抑制ET的释放和拮抗ET的缩血管效应,发挥其内源性抗损伤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