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调强组28例,常规组26例。比较两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组总缓解率(CR+PR)为89.3%,高于常规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强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高于常规组,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患者口干症发生率和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IMRT治疗鼻咽癌,近期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爽  陈媛媛  胡巧英 《肿瘤学杂志》2016,22(10):821-826
摘 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后出现腮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8~2011年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出现腮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析原发肿瘤侵犯的结构及淋巴结分布规律。重新勾画腮腺浅叶,分析复发侧的腮腺及浅叶剂量参数。[结果] 9例腮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年龄44岁)均为局部晚期,复发部位主要位于腮腺浅叶(14/16),初诊至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5个月。转移同侧的颈淋巴结分布情况为:咽后淋巴结(9/9)、Ⅱ区(9/9)、 Ⅲ区 (4/9)、Ⅳ区(1/9)、Ⅴa区(2/9)、锁骨上区(2/9)。同侧阳性淋巴结77%存在包膜外侵。复发侧腮腺及腮腺浅叶的平均剂量分别为32.2Gy和25Gy。[结论] 对于颈部多发淋巴结,尤其是咽后及Ⅱ区巨大淋巴结伴包膜外侵的患者,应提高腮腺区域亚临床病灶的警惕。对高危患者腮腺区的保护是调强放疗后腮腺淋巴结转移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早期鼻咽癌的首选放疗技术,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并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单纯放疗作为Ⅰ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已达成共识,但Ⅱ期鼻咽癌的治疗选择单纯IMRT还是放化疗综合治疗,仍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争议点。研究表明,相对单纯IMRT,IMRT联合同步化疗在Ⅱ期鼻咽癌治疗中并未体现出积极作用,且增加了治疗相关急性毒副反应,化疗对Ⅱ期鼻咽癌的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再程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男性46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9岁(37~65岁),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10~57个月)。全组患者均行调强放疗,肿瘤靶体积GTV总剂量为60~70Gy,每次分割剂量1.8~2.3Gy。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1.8%。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亡28例,再复发3例,再复发同时转移2例,转移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化疗(=0.003)与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0.000)和GTV体积(=0.019)是影响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有效、可靠,化疗与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重点分析复发患者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以评价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9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NPC)患者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并对12例局部治疗失败患者进行剂量学分析。结果 全组1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1% 、99.3%;全组2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6.5% 、98.5%。共有12例局部治疗失败,且均为野内复发。结论 目前的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能够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靶区覆盖情况好,同时有效保护了邻近危机器官。野内复发提示更小范围的合理化靶区设置和原发肿瘤局部加量照射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调强放射治疗的应用使得鼻咽癌的生存得到显著改善,但Ⅱ~Ⅳa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远处转移。诱导化疗由于具有减轻肿瘤负荷、消除微转移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关注,但诱导化疗在Ⅱ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最佳治疗模式尚不明确,全文回顾分析近年来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的相关研究,就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在Ⅱ~Ⅳa期鼻咽癌中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133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疗效、不良反应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09年在本院接受全程IMRT的133例患者入组分析,其中22例单纯放疗,111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66.0~76.6 Gy分30~33次,颈部阳性淋巴结66.0~72.4 Gy分30 ~33次,高危临床靶体积56.0~63.5 Gy分28~33次,低危临床靶体积50.4 ~53.2 Gy分28次。结果随访率为97.7%,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44例。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88.3%、83.2%;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5.4%、95.4%;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9.2%、96.8%、96.8%;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8%、79.8%、79.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76.7%、76.7%。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年龄及放疗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x2 =5.56、9.10、4.89,P=0.018、0.003、0.027),同时N分期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x2=8.98,P=0.003)。3级急性不良反应率分别为皮肤1.4%、口腔黏膜34.7%、唾液腺20.1%、骨髓抑制1.4%。全组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患者IMRT能获得较好局部、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模式,N分期、发病年龄、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洪明  王明臣  马瑞忠 《癌症进展》2012,10(4):381-386,395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1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6MXV-X线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实验组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同时,节拍性口服卡培他滨每次500mg,每日2次,疗程12个月或至疾病进展为止。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完成实验,近期疗效:实验组有效率(RR)100%,对照组有效率9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2.3%和78.3%,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8.8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719个月;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8%和50.0%,中位OS为50.126个月,中位PFS为24.962个月。两组间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OS:χ2=5.587,P=0.018;PFS:χ2=3.868,P=0.049)。两组治疗结束后均出现VEGF、PDGF-BB水平下降,TSP-1水平升高,且实验组变化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各指标变化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皮肤反应及口腔、口咽部黏膜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增强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能力,而并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用电子射野图像器件(EPID)拍摄的射野片研究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比较8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和EPID图像,得到各个骨性标志间各个方向的偏差,分别以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最大偏差代表该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范围是-5mm到5.5mm,平均值是(-0.87±1.3)mm,(-0.28±1.5)mm和(-0.55±1.6)mm,大于2mm的误差分别占17.3%、14.3%和17.3%,且各次治疗的摆位误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各次治疗间也没有显著差异,首次治疗时拍摄射野片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7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晚期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晚期不良反应并分析危险因素。
方法 共 299例鼻咽癌首程接受调强放疗,鼻咽及颈部肿瘤处方剂量为70 Gy,亚临床区域剂量为6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预防剂量为54 Gy,5 次/周共30次。分析本院随访的 176例患者资料。危险因素行Logistic法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随访率为99.7%。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干燥、听力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4.5%、61.4%。0~1级皮肤、皮下或鼻咽黏膜发生率分别为91.5%、93.2%或97.2%。1~2级张口困难发生率为3.4%。严重治疗并发症包括 5例颅神经损伤,2例鼻咽出血(其中 1例因鼻咽大出血而死亡)。影响口干、听力下降危险因素有化疗(χ2=7.38、7.96,P=0.007、0.005)和腮腺中位剂量、内耳中位剂量(χ2=4.09、7.96,P=0.043、0.005)。
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大多数只有轻度皮肤、皮下及鼻咽黏膜组织不良反应;除早期病变外,由于放疗剂量和化疗因素使口干、听力下降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74例初治鼻咽癌IMRT局控率及11例确诊为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6%、5.6%、6.4%。局部复发时间:放疗后11~61个月,其中9例(9/11,81.8%)3年内复发;余2例复发时间分别为53个月、61个月。11例局部复发病例中10例(10/11,90.9%)为原GTV区域野内复发。不同T分期及临床分期之间局部复发无明显差异。11例局部复发患者,7例接受了放疗为主的二程综合治疗,仅1例筛窦边缘复发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其余6例,1例死于二程放疗后鼻咽大出血,5例均于二程放疗后1年内再复发。[结论]鼻咽癌IMRT后局部复发率低,局部复发形式以GTV高剂量区野内复发为主;局部复发与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复发患者二程调强放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2.
陈诚  黄生富  何侠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07-910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136例经病理证实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入组,所有病例行调强放疗治疗后定期随访,中位随访期38个月(5~74个月)。[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性别对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39),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对无转移生存率(P值分别为0.017、0.006、0.012)和无瘤生存率(P值分别为0.007、0.017、0.011)有显著性影响。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无转移生存率(RR=2.963,P=0.002)和无瘤生存率(RR=2.520,P=0.002)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临床分期为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2008分期系统能够很好地预测鼻咽癌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计划与初始计划的差异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13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21次时行螺旋CT扫描,以热塑面膜上的3个激光定位标记点作为参考标记,将首次治疗计划复制到新CT图像上,利用调强计划系统进行正向计算,得到原计划在第21次时的实际剂量分布,并与初始计划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第21次时,腮腺体积均有减小,左侧减少(10.53±6.73)cm=5.637,=0.000),右侧减少(10.49±11.31)cm=3.345,=0.006);左腮腺V26为(2.20±2.64)%(=3.016,=0.011),右腮腺V26为(2.13±2.96)%(=2.596,=0.023),而双侧平均剂量Dmean与V(50Gy)无统计学意义。脑干Dmax为(3.18±5.56)Gy(=2.066,=0.061),脑干D1cc为(4.00±5.30)Gy(=2.723,=0.019)),脑干D1%为(4.22±6.27)Gy(=2.426,=0.032)。脊髓D0.1cc为(7.59±6.90)Gy(=3.969,=0.002),脊髓D1cc为(3.96±3.95)Gy(=3.618,=0.004),脊髓Dmax为(8.49±6.01)Gy(=5.094,=0.000),脊髓Dmean为(2.05±2.79)Gy(=2.657,=0.021)。靶区Dmax为(1.12±2.54)Gy(=1.583,=0.139),靶区Dmin为(2.72±6.51)Gy(=1.509,=0.157),靶区Dmean为(0.12±0.49)Gy(=0.908,=0.382)。此外,垂体、晶体、眼球、颞叶剂量等均无显著意义。在分析剂量变化与体重、T分期、N分期、位置变化(以齿状突为参考点)的研究中,仅显示T分期影响脑干的Dmax值(=0.561,=0.046),其余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虽然靶区的剂量变化不大,但是脑干和脊髓的剂量增高明显,差异较大,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再次CT重新勾画计算,以保护脑干和脊髓。  相似文献   

14.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技术使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放疗的剂量得以优化,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靶区运动、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影响IMRT的准确性.我们将影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系统应用于NPC的IMRT,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分析合并腮腺可疑淋巴结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例,对合并有腮腺可疑淋巴结者,分析其表现形式;回顾比较对腮腺淋巴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是否存在疗效差异。[结果] 38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64例初治前MRI发现合并有腮腺可疑淋巴结,按拟定标准,其中17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淋巴结转移,均为Ⅲ~Ⅳa期,颈淋巴结分期大多达N2以上(70.6%),多伴有受累腮腺同侧颈部Ⅱ区大淋巴结(直径>3cm)或包膜外侵犯,及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88.2%)。全部64例患者中,34例患者不设腮腺靶区,其余30例予部分腮腺或全腮腺照射,均未发现腮腺或腮腺淋巴结复发/转移。[结论] 基于MRI检查发现腮腺淋巴结的鼻咽癌患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高度怀疑腮腺淋巴结为鼻咽癌转移可能,宜给予放疗干预;不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的影像学观察或可以较好地降低腮腺受量,改善调强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可以形成更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安全地增加肿瘤的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调强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22例鼻咽癌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中,Ⅰ期11例,Ⅱ期34例,Ⅲ期62例,Ⅳa期15例。调强放疗计划与实施由PEACOCK系统完成。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分30次;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0—66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1(CTV1)60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2(CTV2)54Gy分30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局部或区域控制率计算,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6~46个月)。全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91.4%、85.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9%、88.6%和85.6%,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6.5%、93.2%、93.2%。T晚期(T3+T4期)与T早期(T1+T2期)的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P=0.148)。颈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区域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P=0.094),但其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8,P=0.004)。在治疗失败的17例中,局部和区域失败各占17.6%,远处转移占70.6%。结论单纯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提高了初治特别是T晚期和颈淋巴结阳性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和区域控制。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复发鼻咽癌35例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疗效及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7月就诊的35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6~264个月)。单纯鼻咽局部复发10例,合并颈部淋巴结9例,单纯淋巴结复发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1例、乳突根部淋巴结1例),单纯海绵窦复发4例,鼻咽合并颅底、海绵窦、桥小脑角及颈动脉鞘复发6例,单纯颈动脉鞘复发4例.其中合并化疗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局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放疗疗效以及相关副反应.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TV中位体积为43.68cm^3(5.91~181cm^3).GTV的D95为69.20Gy,V95为97.64%,平均剂量71.56Gy。急性反应轻,罕见Ⅲ度以上皮肤黏膜反应。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总生存率7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4%。5例死于鼻咽大出血。[结论]IMRT是复发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疗效可靠,耐受性好。死亡原因主要是鼻咽大出血。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比较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治疗计划中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唾液腺的剂量。[方法] 收集2015~2016年行放疗的31例鼻咽癌患者,将定位数据及靶区勾画信息分别传输至Tomotherapy TPS工作站及Elekta Pinnacle TPS工作站进行调强计划设计,比较两个治疗计划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唾液腺平均剂量、腮腺D50等指标。[结果]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与常规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适形度指数(P<0.001)与均匀性指数(P<0.001)均有明显优势。腮腺的受照射剂量在常规调强放疗计划中更有优势(右侧P=0.01,左侧P=0.001)。腮腺D50在两组放疗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P=0.671,左侧P=0.156)。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中颌下腺的平均剂量明显降低(右侧P=0.007,左侧P=0.007)。[结论]两组放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相较于传统调强放疗计划,螺旋断层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有更好的靶区剂量覆盖,剂量均匀性,在颌下腺保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调强放疗受照剂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分布特性。方法用拓能公司WiMRT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放疗方式下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时靶区受照剂量高、正照组织受照剂量低,但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大。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明显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