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切口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OD)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接受椎间盘切除手术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5例,入院时随机分为MED组(n=12)和OD组(n=1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摘除椎间盘重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满意率.结果 MED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明显高于OD组(P<0.05),MED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小于OD组(P<0.05).两组术中摘除髓核组织重量无明显差别(P>0.05).和术前相比,术后MED组和OD组的Oswestry评分具有明显改善,但术前和术后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间临床效果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OD和单切口MED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单切口MED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更加符合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PTED)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TED组(n=45)与MED组(n=53),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腰椎曲度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1)PTED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ED组,但MED组手术时间短于PTED组,透视次数少于PTED组(P0.0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6个月,两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障碍指数均降低、JOA评分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ED组术后6个月Cobb角缩小,与PTE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结果:86例平均术中出血量45 ml,平均下床时间3 d,平均住院时间6 d,切口均一期愈合,并发症6例。随访3~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90.7%。结论: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只有规范操作,方可取得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及椎管减压治疗.疗效评定采用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结果]46例中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4例, 基本缓解8例, 优良率91.3%.[结论]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otomy,MED)与有限化手术(limited-incision LIM)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MED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冷光源下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有限化手术(LIM)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将两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比LIM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Nakai疗效评定标准,MED组:优22例,良16例;LIM组:优21例,良14例;两组优良率MED组优于LIM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ED比LIM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略好,出血少,更具有微创优势,但操作困难,时间略长,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腰椎髓核摘除术(open discectomy,O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MED组25例,OD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评估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ME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60、17.364、2.764,P均<0.05),而MED组手术时间多于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1,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D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OD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1例并发症,OD组出现3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1例出现术后复发,OD组2例出现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OD对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两者均能取得较佳疗效及安全性,但在开展早期MED手术时间长于OD.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9例,接受椎间孔镜下系统治疗82例,接受椎间盘镜下系统5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PTED组和MED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46%(PTED)和91.23%(M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MED组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复发率较MED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3/82)和3.50%(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良好地手术效果,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术后早期复发率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显微椎间盘切除术(MED)与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63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为MED椎间盘镜组448例,对照组为常规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41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时间情况.结果 MED椎间盘镜组优良率94.5%,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9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ED组在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时间优于后路开窗组(P<0.05).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与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相,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RS与VAS评分(视觉模拟法)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RS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放射状切口与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2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3.16±3.08)min,术中出血量为(125.83±7.42)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84±2.67)min,术中出血量为(6.27±1.46)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19/16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75%(6/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8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开放性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的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不同时间点的脊柱Oswestrv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6个月的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切口疼痛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手术前后两组ODI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外线热成像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88.64%(3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82%与11.36%,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0.91%与86.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具有微创性,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疼痛减轻,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20-342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腰椎恢复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能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腰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研究组予以PEL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半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透视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JOA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两组患者ODI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JOA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L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与MED治疗疗效相当,但PELD对患者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与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A术式组)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组(B术式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术前术后Karnofsky评分及手术效果比较.[结果]术前两种术式Karnofsk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A术式Karnofsky评分明显低于B术式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平均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根治性切除术明显,且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优于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9例,女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Quadrant微创TLIF组(Mini-TLIF,53例)和开放性TLF组(Open-TLIF,6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症状改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有效护理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Mini-TLIF组优于Open-TLI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91,57.72,56.55,11.20,12.46;P<0.01).Mini-TLIF和Open-TLIF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4.108,40.964;P <0.01),但在治疗前后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ni-TLIF组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Open-TLIF组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1例和伤口血肿10例;两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伤口血肿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8.894,7.441;P <0.01).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症状,但是经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放性TLIF小或少,患者术后痛苦小、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不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临床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MED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60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情况均少于小切口手术组,而手术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按照Nakai评定标准,MED组:优76例,良20例。小切口手术组:优72例,良23例。二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联合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112例采用MED联合PVB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开放椎板开窗术(OD)联合PVB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情况(术后3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采用Nakai评分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3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2%比87.96%,P<0.05)。结论 MED联合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创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方晓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01-3101
目的 探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住院天数.结果 MC组切口长度、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明显优于OC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优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