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最初在职业病研究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工人总死亡率比一般人群要低,这是因为患有严重疾病或伤残的人不会被雇用。因此,如果没有考虑这一效应而将工人的死亡率与一般人群的死亡率相比较,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焦化厂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某焦化厂175名作业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焦化厂作业环境中存在某些毒物可诱发接触人群细胞遗传学损伤,且听凭程度与接毒 线性上关,具显著累积效应,但不受年龄及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倒班作业对石油化工企业男性工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8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倒班的情况,分为倒班组619人和非倒班组362人(两组人群在年龄、BMI等混淆因素均衡),分析倒班作业对2组人群血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倒班工龄对倒班作业人群的血压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倒班组与非倒班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比较,倒班组均高于非倒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倒班工龄四分位数间距划分的4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比较,倒班工龄4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三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倒班作业人群随着倒班工龄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升高(P0.05)。利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倒班组患高血压的风险为非倒班组人群的1.5倍(P0.05)。并且倒班工龄4组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为倒班工龄1组人群的2.7倍(P0.05)。结论倒班作业可使男性工人血压升高,并且增加男性工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与工作有关疾病是一类发生在职业人群中的由多因素所诱发或加重的一类疾病。我们为探讨焦化作业工人与工作有关疾病,对滕州市焦化厂505名从事焦化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工作现场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血压变化及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职业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曾在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中受检的从事橡胶业、铝业、制漆染料业、汽车制造业4种不同职业人群的血压进行随访观测,其中观察组2863人,对照组794人。结果 所有观察对象10年后的血压水平均高于10年前,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汽车制造业工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4种职业人群中汽车制造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较多,该作业工人是血压异常和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于淼  袁聚祥 《现代养生》2023,(21):1637-1641
目的 探讨钢铁企业工人生活行为和职业有害因素对不同肥胖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参加河北钢铁公司职业体检的4972名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肥胖和代谢健康状况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代谢健康非全身肥胖(MHNO)在总人群中占27.8%,代谢不健康型非全身肥胖(MUNO)在总人群中占23.6%,代谢健康肥胖(MHO)在总人群中占15.1%,代谢不健康全身肥胖(MUO)在总人群中占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工龄、倒班作业、噪声作业以及高温作业在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状况与MUNO表型有关(P<0.05)。以MHNO为参照,MHO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和噪声作业与MHO表型有关(P<0.05)。以MHNO为参照,MUO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饮酒状况和倒班作业与MUO表型有关(P<0.05)。结论 以MHNO为参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状况与MUNO...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区三氯乙烯作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为三氯乙烯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4年辖区三氯乙烯作业人群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共374名,并选取同期三氯乙烯作业工人上岗前检查数据共126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氯乙烯作业人群总异常率为73.8%,2014年度该群体总异常率高于2013年度的总异常率;三氯乙烯作业人群的肝功能异常率为21.66%,高于上岗前工人肝功能异常率,主要为胆红素升高(57例),占肝功能异常的69.5%;肝功能异常与性别有关联,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肝功能异常,优势比为2.95。结论该区三氯乙烯作业群体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该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态势也趋于恶化,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该群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基因-基因-环境间交互作用。方法收集500例肺癌确诊患者和517例非肺癌对照个体的16种代谢酶基因6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资料及主要的环境因素(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烟龄、吸烟量和肿瘤家族史)暴露情况,在遗传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的基础上,采用MDR分析其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该资料符合HWE(P=0.238~0.937);多环芳烃受体基因(aryl hydrocarbon acceptor,AhR)rs2158041位点和乙醛脱氢酶2基因(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rs4646782位点杂合型及烟龄较长等交互组合的"高危"人群是非上述组合的"低危"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2.639倍(OR=2.639,95%CI:2.047~3.403)。结论 rs2158041、rs4646782、烟龄三因素在肺癌发病中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可增加1.639倍发病风险。MDR法在分析疾病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中切实可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卫丽娜  张会超  于咏梅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373-1374
目的观察微波对从事微波作业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K7222K血液分析仪对从事微波作业人员和未接触微波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白细胞进行测定,观察2组白细胞的变化,总结分析微波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从事微波作业人员白细胞比未接触微波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白细胞计数值普遍偏低。结论微波对白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对从事微波作业人员白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丙烯腈作业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低浓度(1.040mg/m3)丙烯腈(Acrylonitrile,AN)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24名AN作业工人(接触组)和224名不接触毒物工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①AN作业人群可有类神经症和咽部刺激等症状,其中头昏、记忆力减退、胸闷、食欲不振等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②血清 -GT、USC N平均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③接触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吸烟与AN遗传效应之间有某种协同作用。结论认为 AN在低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2 mg/m3)下,对接触人群仍会发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低浓度光气接触对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179名光气作业人员为接触组,153名不接触任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显示,接触组MDA含量及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但仅在30岁以下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温噪声环境对作业工人部分肾功能水平的影响,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以北京市密云县某企业灌装车间307名高温噪声作业工人为接触组,未接触高温噪声及其他有害因素的200人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的肌酐、尿素氮、β2-微量球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温噪声作业接触组血肌酐、尿素氮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量球蛋白虽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作业工龄15 a者血肌酐、尿素氮的检测结果高于≤15 a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的中年人群3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中的男性人群3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噪声环境对作业工人部分肾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各相关部门应把对肾功能的检测纳入到高温噪声作业人群的常规检测中来,同时要强化高温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大型铟冶炼厂作业工人的生命质量,为预防和控制铟冶炼接触人群健康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铟冶炼厂作业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检测,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08名铟冶炼厂作业工人(观察组)和243名铟冶炼厂辅助工种工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铟冶炼过程中存在粉尘、铅、砷、镉、铟、砷化氢、各种酸碱、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砷化氢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两组调查人群躯体功能和社会角色功能分值接近;观察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两组心理功能对角色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健康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躯体功能对角色的影响、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角色功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分值均低于男性。结论某铟冶炼厂主要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化学、物理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对照组比较,铟冶炼厂职业接触人群的生命质量较低,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铟冶炼厂作业工人职业接触引起的职业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华义  谭卫红  李春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171-2173
目的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高温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温作业工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钢铁企业1252名炼钢、连铸、轧钢、行车等工种作业工人作为高温组,同车间管理、调度等351人作为对照组。选择可能对作业工人的血压产生危害的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工作经历、体检指标共10项,对指标进行量化分级。结果高温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2.23%,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高温作业及作业时间、心电图及性别等因素与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高温作业工人的血压影响因素主要有时间、高温及性别。  相似文献   

15.
焊接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的发展 ,从事焊接作业的人数逐渐增多。由于私营企业不断增加 ,农民大量转为工业人员 ,企业法人职业卫生观念淡薄 ,企业及工人均存在短期行为 ,电焊作业的粉尘危害和职业中毒问题屡有发生 ,生产环境恶劣 ,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匮乏 ,自我保护性差[1~ 3] 。焊接作业 ,因其设备简单 ,分布复杂 ,职业病危害种类多等特点 ,其职业卫生问题应给予重视。本文就焊接作业特点、职业人群的卫生知识情况 ,焊接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等方面加以综述。1 焊接作业特点及职业人群的卫生知识焊接作业主要在建筑、机械、造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铝作业工人血中Al与ATPase活性水平的相关性 ,观察 32例铝作业工人和 37例非接铝人群血清中Al的含量及Na·K -ATPase、Ca -ATPase、Mg -ATPse的活性水平。结果表明 ,铝作业工人血Al含量明显高于非接铝人群 ,而ATPase活性水平铝作业工人有低于非接铝人群的趋势。提示 :铝暴露有可能影响红细胞膜ATPase的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弄清低浓度苯环境下作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对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产生低浓度苯的5个车间采集323个样品分析。浓度范围在0.05~29.25mg/m3,其中制苯车间浓度最高,均值为4.57±6.16mg/m3;从5个车间筛选密切苯接触人群437人,选择非苯接触人群(对照组)150人,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测定,结果表明:①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②经常性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布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5个车间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有损害,尤其要注意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武汉市某冷轧厂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方法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卫生部《职业性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高血压的患病率在冷轧厂为29.88%,明显高于对照厂(18.97%)(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肥胖、年龄、工龄、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这几个变量的相对危险度(OR)均〉1。结论吸烟、肥胖、年龄、工龄、血糖和血脂以及高温、噪音等职业环境因素可能是冷轧厂职业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现代化露天煤矿作业环境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某现代化露天煤矿2001-2002年粉尘、噪声测定资料及测量振动强度。对接触粉尘、噪声、振动及其他有害因素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以该矿非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为对照。结果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超过国家相应的卫生标准的占88.6%,游离SiO2含量岩尘为24.0%,煤尘为6.1%;振动强度较小,45.5%的测定点噪声平均强度超过85dB(A)。作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粉尘组为10.0%,噪声组为23.6%,振动组为23.5%,对照组为0.6%,各有害因素接触组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高;作业人群尘肺患病率为0.15%,振动组胃疾患患病率(4.6%)高于对照组(O.6%)。随着接触振动、噪声工龄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则增加不明显。结论现代化露天采煤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特点是粉尘、噪声和振动常同时存在;作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胃疾患、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尘肺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有害作业人员是指生产劳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并可能危及身心健康的劳动者。作为有害作业人员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二是接触有害因素的量达到了可能产生危害的水平。在作业场所中,有害作业人员所接触的物质不外乎下列几种:粉尘、毒物、各种物理因素(不良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对这些作业工人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使之在良好的身体状况下高效率地工作呢?下面我们就此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