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秀凤 《护理研究》2005,19(6):545-546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遇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的医院前急救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紧急处理及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1] 。规范、科学的院前急救护理对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减少伤残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基层医院急救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急救设备、交通工具陈旧、落后。加之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急救护理训练规范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综合急救素质偏低等 ,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议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以促进院…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佳应对措施,包括出诊前现场急救时、转运途中等的隐患,认为及时发现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诸多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为急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方法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加强护士院前急救专业培训,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规范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急救制度等,比较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前后院前救护效果。结果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后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均较前缩短,急救成功率从90.2%上升到96.3%,加强管理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交通伤院前急救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家庭护士》2009,7(6):471-472
研究交通伤院前急救的护理特点,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救登记记录.交通伤院前急救的护理重点是评估和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期加强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霍尔三维结构模式理论,初步建立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即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改善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逻辑思维;时间维(工作进程):重视院前急救的护理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维(专业科学知识):重视院前急救护理知识的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整体护理知识水平。将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三维法护理管理模式的培训,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急救意识明显增强,反应能力快速,医、护、驾配合默契,患者急救成功率由三维法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前的80.10%提高到应用后的86.43%,患者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2.85%提高到应用后的92.14%。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保证院前急救护理流程顺利实施,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灵芝  房蔚霞  郑春燕  黄妹  李云燕 《护理研究》2005,19(12):1083-1084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我院2 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 3 6例(5 6.49% ) ;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 5岁及5 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 6:0 0~12 :0 0及15 :0 0~2 1:0 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急救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院前院内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降低临床病死率,缩短转运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流程化院前急救护理的48例设为观察组,将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就诊的5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和院内病死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院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采取流程化护理措施优于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再抢救,前者可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医院反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急救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治疗等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总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3月我院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均采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进行院前急救转运;另选取2011年1~7月院前急救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能够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护士65名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压力及其对策.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65名院前急救护士和65名临床各科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压力大于临床科室护士,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前急救护士自评的心理问题与焦虑特性呈正相关;与急救工作时间、社会支持、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结论:对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针对有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急救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9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院前急救的程序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以突然发病、病情危重、变化急骤、死亡率高为特点,进行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及时合理的转运,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后续治疗和提高治疗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整体护理程序、急救技术操作常规、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融会贯通形成程序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运用护理手段关注并解决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首要问题,尽早缩短病人无治疗期,配合医生合理利用院前急救资源,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院前急救成活率和急救医疗护理质量,确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院前急救的程序化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纪霞  林秀贤 《护理学报》2006,13(4):34-35
回顾性调查分析156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在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及途中监护环节中显露出的护理隐患问题,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强化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规范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完善转运前的准备,提高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等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院前急救全程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进科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945-946
院前急救是一个紧急过程,从接到呼救、急救系统启动、奔赴现场、现场急救、转运,再到把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每个环节在安全方面都面临挑战,院前急救的全程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讨论了与院前急救安全管理相关的五个问题: 影响院前急救安全性的因素;救治工作中确保相关人员安全:即保证患者、急救人员、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急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 ;几种事故现场急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急诊意外事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对院前急救护理进行了论证,主要包括护士的组织管理、现场急救管理、转运和途中监护的管理、以及急救要素的管理等4个方面。认为规范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和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法律意识、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提高,能促进护士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张海莎  周方玲  吴祥燕 《全科护理》2021,19(12):1654-1656
目的: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脑疝、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溃疡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可显著提升其急救效率,改善其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