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山丘型流行区主要分布于四川和云南2省。通过60余年的积极防控,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四川、云南2省抓住农村农业发展新机遇,积极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防治模式,构建敏感、高效的监测体系,积极应对消除进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有力推动了我国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演变过程, 特别是总结了现阶段实行的 “以传 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以及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旨在为推 进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奉化市位于浙东沿海。有9个乡镇65个村为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60万m^2,有历史病人3429人。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阻断传播标准。1990年、1995年曾两次杏到遗漏螺点3个,面积1490m^2,现已连续8年未查到钉螺.其它绝大部分历史有螺区已无螺20年以上。毗邻县市无钉螺,接壤地区有大块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相隔。防治成果巩同.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分析了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今后的防控重点和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促进我国《“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分析了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今后的防控重点和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促进我国《“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学模型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控制中有着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发展,使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用数学模型变得更为现实。本文基于作者在山丘型地区开展的血吸虫病研究,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数学模型来整合从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和制定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科学评价监测指标和控制成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传播阻断目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村民接触各类有螺环境的时间、频次、接触强度计算出接触指数。用感染性钉螺分布、密度计算出感染螺指数,用综合法拟定易感环境的划级指数。根据上述三项指数确定易感环境和范围。结果显示,栽秧、打谷、修沟和户外洗涤是山丘型地区接触疫水的主要方式。人群接触疫水最多的环境是稻田和沟渠。各种地形易感环境划级指数均以沟渠较高,表明沟渠是山丘型地区威胁最大的易感环境。划级指数与感染螺指数显著相关,该两项指标都表明秋季感染明显高于春季。本文所采用的接触指数、感染螺指数和易感环境划级指数为山丘型地区调查感染螺分布数量、人畜暴露频次及各类环境的危险度提供了定量的认识,它为山丘型地区确定易感环境和范围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南涧县选择2个典型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 采用系统抽样结 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 法调查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应用夜笼法和夜夹法捕捉居民区及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中的野生小动物, 采用解剖法结合 粪孵法检查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在居民区周围或家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调查野粪分布和污染, 采用孵化法检 查野粪血吸虫阳性情况, 计算野粪污染指数。结果 结果 2个村共调查533.56 hm2 , 查出钉螺面积16.52 h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 1.03%, 钉螺密度为0.07只/0.1 m2 ,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6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 牛血吸虫感染率为 0.90%, 马属动物感染率为0.62%, 其他家畜未检出阳性; 共捕获以鼠类为主的野生小动物57只, 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小 动物。共检获6种野粪, 分别为人粪、 牛粪、 马属动物粪、 羊粪、 猪粪和犬粪, 密度以牛粪、 马属动物粪和犬粪相对较高, 分别 为7.2、 4.3堆/hm2 和2.1堆/hm2 。查出阳性野粪6份, 其中牛粪3份, 阳性率为2.27% (3/132); 马属动物粪2份, 阳性率为 2.63% (2/76); 犬粪1份, 阳性率为3.70% (1/27), 牛、 马属动物和犬粪相对污染指数分别为80.68%、 15.89%和3.43%。结 结 论 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 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牛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马属动物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和监测力度, 采取有针对性 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按照平坝、 丘陵、 山区3种山丘亚型, 选择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05-2010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 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 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9个监测点钉螺总面积从351 853 m2 下降到 128 285 m2 , 活螺密度从0.70只/0.1 m2 下降到0.21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从0.06%下降到0, 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19.41%下降到7.62%,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1.93%下降到0.10%,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4.50%下降到1.02%。 结论 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 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 应加强巩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按照《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要求,于2000-2004年在宜兴市湖父镇龙庙村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 基本概况龙庙村为血吸虫病丘陵亚型流行区。该村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历史累计有螺面积57 085 m2,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2004对渚溪村5~65岁居民采用Kato-Katz法查病,并计算感染率、感染度;对耕牛采用塑料杯顶管法粪检。每年秋季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1次,捕获钉螺全部解剖。结果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维持在5.0%左右,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和螺情不稳定;血吸虫病肝纤维化3级发生率由4.79%下降至1.11%。结论该监测点疫情较稳定。在常规防治工作进行的同时,重点抓好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螺情监测力度,做好易感地带灭螺.达到逐步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00~2004年丹徒区新滩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新滩村疫情监测点建立5年来的疫情变化情况。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方法,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结果 通过5年的疫情监测显示监测区内螺情形势严峻,病情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结论 监测区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病情控制上有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江滩的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