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限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产生多发的髓鞘脱失及胶质增生,形成硬化斑,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对我院2000-2005年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伴有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蜡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治疗,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4周。2组均于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包括肢体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蜡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5),治疗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蜡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对患者周围神经的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针刺组:穴位选取脾俞、肾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曲池、外关、合谷,所选腧穴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选用0.35mm×40mm毫针,针刺得气后,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只待燃尽,除去灰烬,留针稍许再将针取出,共计留针2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由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500μg,日1次,共治疗4周。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温针灸不仅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及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而且胫神经感觉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还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及与神经根病的鉴别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神经根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各1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正中神经的MCV(42.8±3.4)和SCV(40.0±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9+3.8、51.8±4.3),腓总神经的MCV(40.5±5.5)和SCV(35.9±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9.2±5.8、49.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为60.00%,对照组为44.00%;试验组尺神经F波异常率为40.00%,对照为29.00%。结论: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能指导后续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亏虚型、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津伤燥热型、瘀血阻滞型共五组,每组40例;比较五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AMP的变化。结果:中医辨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各证型患者的MCV及AMP均有改变,并且瘀血阻滞型患者神经损害最严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检测的效果.方法:运用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对2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生理变化情况进行检验观察.结果:26例患者都有5~40年的饮酒史.根据患者EMG的观察结果,可知其为神经源性损害,四肢EMG异常差异不大(P>0.05),EMG异常同年龄大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MCV较为正常(P>0.05),但SCV均有一定的减缓(P<0.01),其减缓程度通饮酒史成正比;在10例上肢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中有6例尺神经SCV具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根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糖尿病患者服葛根前后的三种脑诱发电位进行检测,探讨了葛根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葛根能缩短糖尿病患者脑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中枢传导时间,增加皮层波波幅,使异常皮层波幅正常化,这表明葛根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中枢神经机能。  相似文献   

8.
张晓红 《中医正骨》2006,18(6):38-38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多因外伤所致,神经电生理诊断对损伤的程度、部位的定位,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作者对41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测,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马来酸哌齐特 (克林澳注射液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 ,应用克林澳 2 4 0mg静滴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2个月时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率为 87.5 % ;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快 (P <0 .0 5 )。结论 克林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丽 《四川中医》2004,22(12):58-58
目的:观察药罐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补气养阴、活血通络类中药结合走罐治疗36例;对照组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显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药罐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ies,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60%~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等急症治疗效果的提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日益引起重视,尤其是DPN因发病率高、危害严重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张发荣教授潜心研究糖尿病诊治数十年,经过长期探索,对DPN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学目前对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盘消Ⅳ号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神经电生理测试法用肌电图仪测定盘消Ⅳ号片治疗具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大鼠用药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的变化,由此反映药物疗效。结果 给药后50d、70d周围神经损伤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由19.8±2.5m/s恢复到27.1±4.2m/s和26.6±4.1m/s;运动神经潜伏期70d后由1.74±0.22m/s恢复到1.54±0.03m/s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证明盘消Ⅳ号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显著疗效,具有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恢复髓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和外洗等方面阐述了近6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疗效较好,但近几年来临床报道和治疗报道较多,试验研究和基础研究开展较少,今后应在实验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多开展一些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学和药学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D)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重者可致残,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应用活脑灵治疗DP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邓柳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58-4059,4063
目的探讨针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继续控制血糖治疗,应用相同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MCV、SCV及SSR均有显著变化,且2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SSR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短,波幅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显著。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处受压,导致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手部无力,手部内在肌萎缩,爪形手畸形,手指内收外展受限等。自2002—2007年,作者先后对69例临床拟诊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肌电图检测,为临床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联合电针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坐骨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DPN大鼠模型,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BMSC组、电针加BMSC组。电针组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行电针治疗。 BMSC组尾静脉注射BMSC细胞悬液,电针加BMSC组联合电针和BMSC移植治疗。造模14天后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中NGF和NT-3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MSC组和电针加BMSC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高( P<0.01),坐骨神经中NGF和NT-3 mRNA表达显著增加( P<0.01)。其中电针加BMSC组较电针组和BMSC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更为显著,坐骨神经NGF和NT-3 mRNA表达显著增高( 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电针促进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协同促进NGF和NT-3等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金栓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376-376,38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处方:附子、细辛、麻黄、白芥子、干姜、熟地黄、鹿角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肌电图MCV检查显示其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模型坐骨神经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实验DPN大鼠模型,造模后14天检测各组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Nrg1和ErbB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P<0.01),坐骨神经Nrg1和ErbB2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其中电针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Nrg1和ErbB2 mRNA表达,促进施万细胞生存,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