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82例ADR涉及药品47种,抗感染药物发生次数居首位,其次是心脑血管药物,再次为生物制品.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 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皮疹、瘙痒)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集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注射给药ADR发生率占绝大部分。结论:加强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时的ADR观察,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制定新年度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药针剂领先;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361例ADR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儿(68.98%);涉及16类药品、96个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0.11%),其次为中药(13.02%)、抗肿瘤药物(5.2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85.32%);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9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医师和药师为ADR报告的主体,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98.61%)。结论:应重点加强儿童群体ADR的监测,关注儿童专科用 药ADR,强化临床药学监护,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某三甲医院2008年53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制定2009年年度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本院2008年度所发生的53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制剂较多;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的29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蒋宇利 《中国药房》2010,(10):917-919
目的:了解我院循环系统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其临床应用和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通过电子呈报系统上报的215例涉及循环系统药物致ADR的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ADR涉及的药品共有84种,其中肾上腺素能类药ADR报告例数最多(78例),其次是钙拮抗药及抗凝血、抗血栓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等。中药引起ADR18例,涉及9种中成药;ADR报告涉及最高的3种药品是丁咯地尔、氨氯地平、前列地尔。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神经及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关注此类慢性病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应继续加强对循环系统药物致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448份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8份ADR报表中,共涉及药品77种,其中涉及抗微生物药33种,抗微生物药所致ADR居首位(348例,77.7%);ADR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4例,74.6%),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9例,6.5%);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405例,90.4%);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应严格应用抗微生物和静脉用药,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减少ADR对患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高杰  彭巍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38):3617-36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17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785例ADR中,共涉及药品406种,其中涉及抗微生物药76种;与抗微生物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8.18%;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8.32%),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占22.61%)等;严重ADR有79例;静脉滴注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5.77%。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