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胸部影像质量。方法:选择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各100例,评价胸部七个部位的显示情况。结果:经统计学χ2检验,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44,P<0.01),质量控制后胸部CR照片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胸部CR影像质量明显提高。摄影技术是胸部X线成像的关键,可以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影像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CR)与传统X线摄影两者在重症新生儿胸部床片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保证CR的图像质量,提高新生儿胸部床边摄片优质片比例。并与传统X线新生儿床片摄影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新生儿CR床片胸片和常规床片胸片各500张年龄0~28天的婴幼儿,经集体读片将其评估分为Ⅰ~Ⅳ级,提出优质片评估标准。结果:CR胸片:Ⅰ级片(优)470张、Ⅱ级片(良)20张、Ⅲ级片(差)6张、Ⅳ级片(废)4张,常规胸片:Ⅰ级片(优)238张、Ⅱ级片(良)206张、Ⅲ级片(差)32张、Ⅳ级片(废)24张,统计学比较X2=77.45,p<0.01,差别显著。曝光剂量约降低一半。经CR系统后处理调节后与屏/胶片系统进行对照。结论:CR系统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实现了影像数字化,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提高了影像质量,基本消除了废片,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化床旁胸部摄影规范化操作对床旁胸片质量控制和优化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 数字化床旁胸部摄影使用CR,DR技术,摄影时严格按照规范化摄影程序操作,对其所得胸部正位影像各300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DR所得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移动DR摄影图像显示更快,图像影像清晰,甲片率和乙片率均高于CR图像,摄影所需曝光参数(kVp/mAs)明显降低约10~15kV,0.5~1mAs。结论 数字化床旁胸部摄影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操作,图像质量得到改善,能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移动DR能方便快捷获得数字图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摄影条件,减少辐射,在床旁胸部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人的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图像并进行评价。结果: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中,甲类片201张,甲片率95.7%;乙类片9张,乙片率4.3%;废片0张,废片率为0。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边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并直接进入PACS,阅片速度快,X线照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成功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的辐射剂量并获得优良影像质量的投照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的管电压(kVp)、管电量(mAs)、焦片距(FFD),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方式对X线检测水模和体模曝光,探测体表空气照射量;测试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及灵敏度;用视觉观测和测量胶片密度方式评价人体胸部影像质量。结果:不同的管电压和胶片距与入射体表剂量(ESD)相关,管电压越高、胶片距越远,则ESD越低;一定范围内管电量的大小对影像分辨率没有影响,但对影像噪声有影响。低剂量CR胸部照片测试密度值及视觉评价效果达到了优良的影像密度和诊断学评价的要求。结论:胸部CR投照条件应用高电压120kVp、FFD为150cm、AEC减挡曝光及正确调节CR胸部影像处理参数,可有效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并获得优良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拍摄胸片图像的质量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床旁DR摄影系统的优势。[方法]采用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随机拍摄床旁DR胸片300张,与之前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拍摄的胸片300张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摄影系统的甲级片、乙级片、废片及曝光量差异,并对其拍摄质量进行直观分析,评价其摄像质量差异。[结果]与CR胸片拍摄相比,床旁DR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重拍率,降低了辐射剂量,可提供更加优良的影像信息。[结论]床旁DR胸部摄影较CR胸部摄影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的诊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胸部摄影时为了保证影像质量,都要求病人吸气后屏气曝光。这对于婴幼儿以及一些危重不能自主控制呼吸的患者,是很难达到吸气后屏气要求的,故而就不能保证摄片质量。为了提高此类病人摄片时的影像质量,又有利于床边危重患者摄影时技师的防护,设计了此种自动屏气曝光装置。  相似文献   

8.
徐莉  梁泉  杨刚 《医疗设备信息》2009,(12):128-129
目的如何提高婴幼儿DR胸片的影像质量,并加以控制,充分发挥其优势。方法从婴幼儿DR胸片的运动伪影、体位、异物、摄影条件及暗室后处理技术环节入手,对照片进行质量控制,对比分析。结果甲片率由实施质量控制前的64%提高至控制后的92%,婴幼儿DR胸片影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正确掌握DR原理,严格按照X线摄影技术的要求进行DR的摄影工作,才能得到优质的DR影像。  相似文献   

9.
孙涛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92-92,13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在床边摄影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数字化X线影像设备DR对500例患者行床边胸部摄影检查。结果: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降低了辐射,杜绝废片。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在床边摄影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为临床及时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
床旁摄影的对象主要是活动受限制的急危重患者.近年来,计算机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系统的应用,改善和提高了床旁摄影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胸部病变的检出率.我们总结了我院在抢救瓦斯爆炸和矸石燃烧吸入性损伤床旁X线摄影的应用体会,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试验中将DR、CR和传统屏-片系统所获得的胸部影像进行比较,评估DR系统在胸部摄影中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影像科摄取的移动计算机X 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 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片各180张,以CT检查为标准对DR于CR胸片的质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移动DR胸片质量优于移动CR(P〈0.05),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能力均表现为DR显示率高于CR(P〈0.05)。结论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相对于CR而言具有显著的方便、快捷以及图像质量高等优势,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改进型摄影方法对0~3岁婴幼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甲片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8月在医院行常规胸部数字X线摄影的100例0~3岁婴幼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另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医院行改进型摄影方法胸部数字X线摄影的100例0~3岁婴幼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并设为试验组,统计甲片与非甲片数量、摄片不良因素发生率,比较两组甲片与非甲片变化及摄片不良因素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甲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非甲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头部未居中放正、胸廓未对称居中、屏气较差、体表异物的摄片不良率因素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拍摄范围不当、曝光不当、防护不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进型摄影方法对0~3岁婴幼儿进行胸部数字X线摄影,能够提高甲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使用高千伏(kV)和普通千伏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对人体胸部影像质量的影响及曝光量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摄影条件为120kV,对照组摄影条件为85kV,使用DR系统摄取胸部正位片,记录曝光条件及评价影像质量。结果:经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纽影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曝光量(mAs)平均值相差3.4倍左右。结论:胸部高千伏摄影可显著减少因呼吸运动产生的模糊影像而提高影像质量,并能显著降低X线曝光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在健康体检胸部摄影中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高千伏技术和普通千伏技术,由多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技师评价影像质量,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和受检者曝光量。结果:高千伏组甲级片占92.0%,普通千伏组甲级片占84.0%;高千伏胸部摄片一次成功率99.6%,普通千伏胸部摄片一次成功率98.5%;高千伏技术个体曝光量是普通千伏个体曝光量的1/3。结论:在健康体检中行DR胸部摄影,采用高千伏技术在提高影像质量,降低曝光量,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CR影像处理参数调节原理及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R影像密度、对比度、组织均衡、空间频率、LUT曲线等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调节原理及优化方法。方法:应用Konica REGIUS MODELl70 CR,在其控制台CS-1上调节各种影像参数。结果:可以优化人体各部位影像,提高影像质量。结论:全面掌握了计算机X线摄影处理参数的调节方法,并合理有效地组合运用.就能够获得优质医学影像。  相似文献   

17.
CR与屏/片系统乳腺摄影影像质量的比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研北京地区所用的CR乳腺摄影影像质量情况,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实测参考数据.材料与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分别用屏/片、CR摄取同一个标准乳腺模体的影像,参照美国MQSA标准,由临床专家和影像检测技术人员盲评其空间分辨率和可分辨微钙化点簇数、纤维条数及半球状肿块数.结果与讨论:富士(FUJI)公司的FCRPROFECTCS系统的影像质量和柯达(KODAK)公司最新屏/片的影像质量比较接近:空间分辨率7~8Lp/mm为屏/片影像的一半,其他三项则与屏/片影像持平.FCR PROFECT CS系统DQE较高,用屏/片摄影一半剂量摄影,临床专家已区分不出是屏/片影像还是FCRPROFECTCS系统的CR影像;所调查的其他型号CR影像质量均比屏/片系统差,可分辨微钙化点的尺寸大于0.2mm,这些类型CR不适合用于乳癌普查.  相似文献   

18.
张效平  贺松 《医疗设备信息》2013,(5):114-115,23
目的探讨附加滤过在婴幼儿胸部DR摄影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120名就诊婴幼儿,按照附加Cu滤过0、0.1、0.2、0.3 mm平均分4组进行DR摄影,曝光参数:0~1岁70kVp,1~2岁80kVp,2~3岁90kVp,SID=100cm,speed=600。采用小焦点200mA,自动曝光控制系统曝光,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图像信息中入射体表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滤过组间入射体表剂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0.1、0.2、0.3 mmCu滤过分别是无滤过的64.18%、51.12%、42.54%。4组附加滤过影像质量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附加滤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可降低婴幼儿胸部DR摄影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幼儿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采用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及传统仰卧位拍摄的各100例幼儿胸部X线片进行对比。均采用同等曝光参数,对照分析2组影像质量。结果:采用幼儿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甲级片87例,乙级片11例,丙级片2例。采用传统的仰卧位胸部摄影方法甲级片29例,乙级片61例,丙级片10例,采用新方法组患儿配合率为95%,采用传统方法组患儿配合率为23%。结论:对于幼儿的胸部X线摄影,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较传统方法影像质量更高,患儿更易接受,摄影操作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姜毅 《医疗装备》2010,23(11):22-23
目的:研究腰椎CR的影像质量、影像噪声与曝光量的相关性,以了解CR在腰椎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瘦、中、胖3个体形,用不同尺寸IP和不同的kV、mAs值进行CR摄影,对每幅影像进行后处理。结果:腰椎最合适的IP尺寸为25×30 cm。结论:适当增加频率等级(F)、调节均衡化(E)及调整梯度(G),使图像噪声降至最低,可作为评定摄影条件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