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外侧区。缺血15min和30min组,缺血中心区皮质和尾壳核NOS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无明显变化;缺血1h和2h组,皮质和尾壳核内NOS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突起变短;缺血3h和6  相似文献   

2.
大鼠大脑皮层-尾壳核和尾壳核-黑质间的往返定位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B)追踪法系统地研究了大鼠大脑皮层与尾壳核和尾壳核与黑质之间的定位投射。将CB分别泳入尾壳核不同节段的不同区域后,大脑皮层内的逆标胞体和顺标终末主要见于额叶1区和2区、顶叶1区和2区以及颗粒岛皮质;黑质内的顺标终末主要见于网状带的不同部位,而逆标胞体则主要见于致密带和腹侧被盖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大鼠大脑皮层-尾壳核和尾壳核-黑质之间存在着且有点对点定位特征的往返联系。这种定位投射对躯体运动的精细调节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有密集的5-HT纤维及终末分布。为了观察5-HT2A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5-HT2A受体,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5-HT2A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也  相似文献   

4.
大鼠局灶脑缺血诱导巢蛋白的反应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在局灶脑缺血区的反应模式,以探讨其在脑梗塞灶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局灶脑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探查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大脑不同区域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反应时程和分布形式。结果:假手术大鼠的巢蛋白阳性反应存在小血管、微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在第三脑室底壁内有许多细的阳性纤维,胞体不明显。在脑缺血3 d组,大量巢蛋白阳性细胞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以大脑皮质缺血区、视前区、尾壳核及第三脑室底部最为显著。缺血区周围的大脑皮质浅层和视前区皮质的阳性细胞呈纤维状,而皮质深层的阳性细胞则呈星状。 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在脑缺血1周时最显著。阳性细胞显示高度的肥大和增生性变化,其数量亦明显增加,以大脑皮质缺血区和尾壳核区最显著。皮质缺血区和尾壳核区的巢蛋白阳性反应持续到脑缺血6周。随后,其反应稍有减弱。结论:局灶脑缺血诱导反应型星形胶质细胞重表达巢蛋白,提示其可能参与脑缺血性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芳香化酶mRNA在小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岚  蔡文琴 《解剖学报》2001,32(1):5-8,T002
目的 研究芳香化酶m(RNA(aromatase mRNA)在小鼠脑内的基因表达。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PNA斑点杂交。结果 (1)斑点杂交结果显示,脑内芳香化酶mRNA在小鼠E16-P300整个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表达高峰在生后6d左右,成年后降至最低;(2)脑内芳香化酶mRNA主要定位于神经元;(3)芳香化酶mRNA在脑内的表达,阳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丘脑、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其中,皮质锥体细胞层、内侧视前区、隔内侧核、海马各区锥体层、杏仁核群、扣带皮质、梨状前皮质及杏仁周皮质等部位阳性信号较强;中等强度的阳性信号见于丘脑腹内、外侧核,丘脑外侧背核、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等处。结论 以上结果进一步证明脑内芳香化酶的表达与脑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部位与文献报道酶的活性分布基本一致;海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睾丸IL-1β原位杂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输精管结扎对睾丸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管结扎6mo组家兔睾丸IL-1β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地强于假手术对照组,而结扎25mo组恢复同龄假手术组水平。杂交信号多分布在曲细精管内的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有的分布在间质的细胞中。结论:输精管结扎早期睾丸产生IL-1确有明显增加,25mo恢复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7.
睾丸IL—1β原位杂交及输精管结扎对IL—1β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淑琴  李杨 《免疫学杂志》1997,13(3):179-181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睾丸IL-1β原位杂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输精管结扎对睾丸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管结扎6mo组家兔睾丸IL-1β 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地强于假手术对照组,而结扎25mo组恢复同龄假手术组水平,杂交信号多分布在曲细精管内的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有的分布在间质的细胞中,结论:输精管结扎早期睾丸产生IL-1确有明显增加,25mo恢复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IL-1β、IL-6及IL-8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essangeAmpliflcationPhenotyping(MAPPing)系统半定量测定了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血液透析开始1h患者IL-β、IL-6和IL-8mRNA表达增强,其中IL-8mRNA的变化最明显。MAPPing系统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具有敏感、可靠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IL-1β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脑组织中IL-1β的表达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βmRNA,并用图象处理系统对正常、缺血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IL-1β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采用MTT和MPO方法分别对大鼠脑组IL-1β的多肽活性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单纯脑缺血IL-1β表达不增加;再灌注2h,IL-1βmRNA表达量明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 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A在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神经元中的表达于致炎刺激后12h明显增强,分别于1d和4d时达到高峰,21d后恢复正常;CGRPmRNA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TGF-β1mRNA在实验性大鼠胆管细胞性肝癌(CC)和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探讨肝癌间质差异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肝癌组织经HE和Alcian Blue染色确认CC或HCC,用TGF-β1反应RNA探针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以TGF-β1正链,β-mRNA呈弱到中等强度的表达,少数CC的间质细胞也有TGF-β1mRNA表达。结论:由于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在32只新西兰兔下丘脑视前区(POAH)记录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腹中膈区(VSA)对致热原IL-1β作用下兔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l)侧脑室注射白介素-1β(IL-1β)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减少,冷敏神经元放电增加;而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电刺激VSA可反转IL-1β对POAH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上述作用。结论:VSA可能作为负调节中枢参与致热原作用下的体温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脑损伤后及培养的胶质细胞c-f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脑损伤后损伤周围组织c-fos mRNA表达呈动态变化;1h后增加170%,12h后增加30%,24h后增加130%。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显著增加脑损伤后12h及24h c-fos mRNA的表达;当培养的胶质细胞中加入此二者后1h c-fos mRN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6受体样免疫反应性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红  张万会  朱运龙  陈健康  王复周 《解剖学报》1999,30(4):303-305,I003,I00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 受体(IL-6R和gp130)免疫反应性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IL-6R免疫反应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视前区、腹内侧核、室旁核和弓状核;在海马,IL-6R阳性细胞呈强阳性,密集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CA1 ~CA2 锥体细胞层;在大脑皮层、嗅结节、丘脑腹内侧核、终纹床核等处也有IL-6R阳性细胞。gp130 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的室周核、室旁核的内侧小细胞部、弓状核及视上核,在大脑皮层也有gp130 阳性大锥体细胞的分布。gp130 阳性细胞亦见于尾壳核、杏仁核区、终纹床核,在海马结构内的gp130 阳性细胞较IL-6R染色较浅。此外,IL-6 两种受体亚单位的免疫反应性细胞也散在分布于小脑皮层、小脑外侧核以及延髓/脑干。结论 在大鼠脑内广泛分布着IL-6 两种受体亚单位的免疫反应性细胞,提示IL-6 及其受体可能具有重要的神经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右侧海马CAl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有明显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右侧海马CAl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减少,CGRP组缺血侧海马CAl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比缺血再灌注组增高(P<0.05).结论 CGRP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CREB mRNA的表达,CGRP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CREB的转录与翻译,从而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症性疾病中,作为构成血脑屏障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可引起白细胞浸润的星形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星形细胞体外培养,经不同细胞因子刺激,用原位杂交检测成年大鼠星形细胞β-家系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IFN-γ可引起MCP-1,RANTES,MIP-1α和MIP-1β的mRNA表达;TNF-α可引起RANTES和MIP-1β的mRNA表达;LPS可引起MIP-1α和MIP-1β的mRNA表达。TGF-β和IL-10下调由LPS引起的MCP-1和MIP-1α和MIP-1βmRNA表达。TGF-β和IL-10可抑制由TNF-α引起的MCP-1和RANTES的mRNA表达。IL-10还可下调由TNF-α引起的MIP-1βmRNA表达。结论成年大鼠体外试验中的星形细胞可由LPS和前炎症因子刺激,产生β-家系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而调节因子如TGF-β和IL-10可抑制由IFN-γ、TNF-α和LPS引起的β-家系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出联系——WGA-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WGA-HRP微电泳导入19只大鼠的丘脑背内侧核(DM),又将WGA-HRP注射于17只大鼠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前边缘叶和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观察DM的传出投射。 DM投射到前额叶皮质的范围广泛,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DM外侧部主要投射到前扣带回背部,其次为中央前区内侧皮质、前边缘叶、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及腹外侧眶区等。DM内侧部主要投射到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其次为前边缘叶、下边缘叶、内侧眶区及腹侧眶区等。DM中间部主要投射到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 DM还投射到某些皮质下核团,如丘脑网状核、外侧视前区、尾壳核、伏隔核、苍白球、丘脑下部外侧区及束旁核等。此外,DM和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中央前区内侧皮质、前边缘叶、下边缘叶及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以及和丘脑网状核、外侧视前区及丘脑下部外侧区之间均有交互投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内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mRNA表达的影响。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和顶叶皮质内CREB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CA1区和顶叶皮质CREBmRNA阳性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OD)比假手术组减少(P<0.05),NGF组CA1区和顶叶皮质内的CREBmRNA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NGF可以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缺血神经元CREBmRNA的表达,NGF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CREB的转录与翻译,从而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m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NOV原癌基因mRNA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结果显示,在颞叶、听区、梨状前皮质、纹状皮质、海马复合体、杏仁基内侧核、杏仁皮质核、杏仁内侧核、杏仁外侧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外侧背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弓状核、脑桥面神经核、脑桥网状结构、前庭神经外侧核、前庭神经上核、脊髓前角均有较多NOV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提示NOV原癌基因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尾壳核和大脑皮质缺血区炎症细胞的反应模式,探讨尾壳核对缺血反应敏感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局灶脑缺血模型和组化,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尾壳核和大脑皮质缺血区ED1、OX6和CD3阳性细胞的反应。结果:HE染色显示缺血尾壳核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呈明显的团块状坏死区,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却显示明显的团块状排列,同时,缺血尾壳核小胶质细胞亦发生强烈的激活反应,并高表达免疫分子MHCⅡ类抗原,炎症细胞在尾壳核与在大脑皮质缺血区的反应形式不同。结论:单核/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缺血尾壳核的反应和分布特征与该区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一致。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与尾壳核对缺血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