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紫癜是以皮肤、粘膜、关节、内脏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我们随黄中柱主任医师临证实践,治此病有较好疗效。黄老认为本病之治,虽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或补益心脾、益气摄血等,但活血化瘀法始终贯彻在本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中。缘离经之血,是为瘀血,以其“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故也;正如唐容川所言:“凡系离经之血,与其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反而阻新血之化机。”“故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祛瘀为先。”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的产生历史悠久。《素问、调经论》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血实者宜决之”的治疗法则。《神农本草经》所载的365味中药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达80多种,其中如:丹参、桃仁、赤芍、牛膝、水蛭等…仍为目前活血化瘀的主要药物。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了“瘀血”、“蓄血”、“干血”等证。创方如“下瘀血汤”等共11首。特别是在治则上确立了鲜明的以“祛邪为主”观点,即使是妇女有孕倘兼有瘀血仍可用“活血化瘀”疗法治之,绝不姑息养患。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从瘀论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自古就非常重视瘀血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内经》、《金匮要略》、《血证论》等古典医籍对瘀血致渴早有记载。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灼津亏致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寒凝致血瘀,痰湿阻络致血瘀,久病多瘀,情志因素等。糖尿病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原则:气虚血瘀当补气活血行血;气滞血瘀当理气活血祛瘀;痰瘀者当化痰活血散结;阴虚者当养阴活血;寒凝者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痰瘀生毒者当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等。文章中简述了众医家对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的论述。提示我们应高度重视从瘀论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治疗疑难病症的重要方法之一。《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只有保持气血运行通畅,病邪才无稽留之害。而当出现“恶血”、“蓄血”、“干血”等血瘀病变时,则须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制方,而造成血瘀的病因则很多,有气滞不畅而致,有气虚血运无力而致,有痰浊内蕴而致。因  相似文献   

5.
止血药是具有制止人体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症的一类药物。出血可以表现为不同性质和在不同的部位,如咳血、吐血、鼻衄、齿衄、肌衄(即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导致这些出血的因素很多,实热可以迫血妄行,虚热也可以损伤络脉,血瘀可以导致离经之血溢出,气虚也可以失却固摄而致血出。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在大出血时应予急救止血,待血止后再针对其原因用药。在一般情况下,止血药物的应用尚需配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益气、固摄药物一起应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特有的疗法,张仲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对临床见到的“瘀血”病证,创制了许多化瘀方法与方剂,这些治法与方剂沿用至今,疗效仍佳。一、瘀热互结宜清热化瘀法仲师本《内经》“留者攻之”之旨,总结出“瘀结宜下”的实践经验,近代中医治疗急  相似文献   

7.
由血液运行不畅、离经或停滞之血和水液运化输布失常 ,痰、饮、水、湿停积某些部位为临床特征的病证为瘀水互结证。血和水两者存在因果交错的病理关系 ,瘀病累水、水病及瘀 ,瘀水互结往往是病情加重或恶化的征兆。瘀水互结病证的临床表现是一个随病情演变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 ,隐匿性更是瘀水互结的重要特点。要善于洞察其偏 ,显者求之 ,潜者觅之 ,方可谨守病机 ,明察秋毫 ,施治无误。1、瘀水互结的病理血与水在生理状态下是同源异名 ,“水主润之” ,“血主濡之” ,充养五脏六腑 ,滋润四肢百骸 ,二者互相维系 ,相互生化。病理上 ,血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0年9月—2006年10月采用微创清除术配合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及西医救治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患者符合文献〔1〕中“高血压脑出血诊断要点”,经颅脑CT证实。入选标准:发病6 h~5 d;年龄30~85岁;单侧脑叶或基底节出血;脑叶出血10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长寿老人增加 ,老年病防治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老年病的发生与血瘀机制有关 ,许多老年病是血瘀引起 ,有时血瘀是致病因素 ,引起血液循行瘀滞 ,有时在疾病发展中 ,发生血液瘀结。因此 ,应用活血化瘀法防治老年病成为现在乃至今后的重要课题。1 老年病血瘀的原因及病机由瘀致病渊源于《黄帝内经》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论载 :“主不明则十二宫危 ,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身则殃”。“使道”即血脉 ,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健康长寿。以后历代也见论述 ,如华佗认为“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清代王…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瘀血证是近年糖尿病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临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已取得显著效果。本人就糖尿病瘀血证的病机、瘀血证存在的客观依据及治疗等方面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伤”为主,古籍中虽有“血渴”的记载,但尚未有以瘀论治本病者。气阴两伤必然导致瘀血内阻,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瘀血。津血同源,阴血燥热,煎熬津液,津亏液少,不能载血畅行亦可致瘀血,瘀血阻滞经络,又见变症百出。可见瘀血是糖尿病日久的必然产物,又是血管神经并发症的致病因素。笔者通…  相似文献   

11.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大凡血证之治,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咳血之治,有责于肺,有责于心,有责于肾,众说不一。而论治则,概而言之:出血宜静而不宜动;生血宜温而不宜寒。故将咳血治则具体归纳为“五宜、五不宜”。祛邪宜肃降,不宜宣散咳血常由外邪引动宿痰而发,风热、  相似文献   

12.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大凡血证之治,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咳血之治,有责于肺,有责于心,有责于肾,众说不一。而论治则,概而言之:出血宜静而不宜动;生血宜温而不宜寒。故将咳血治则具体归纳为“五宜、五不宜”。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早期活血通络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患者早期静脉应用活血通络药物进行治疗 ,过去在医学界被划为禁区。近 2 a来我们根据中医理论 :脑出血后离经之血痹于脑窍形成瘀血的病理特点 ,选择了具有活血祛瘀 ,通脉活络作用的脑明注射液 ,对 10 0例脑出血患者早期 (发病后第 3天 )进行治疗观察研究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2 0 0例均系经颅脑 CT确诊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并经血凝 4项检测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 ,排除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例。随机分为内科常规治疗加脑明注射液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10 0例及内科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应严禁使用活血化瘀法,因为它有引起再出血之嫌.但是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不仅在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而且临床也显示了良好的疗效.笔者1999年5月-2009年2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刺营,俗称针刺放血,亦称营刺、刺络或络刺,即以出血为目的的针刺疗法。吾师谢强教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认为称刺营更为恰当,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极为强调刺营,将刺营法运用于咽喉急症,疗效卓著。试略论之:1理论渊源“刺营”“﹑刺络”皆出自《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谓“刺营者出血”。《灵枢·官针》言“: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今人习称刺络或络刺者,乃源于《灵枢·经脉“》: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  相似文献   

16.
刺血疗法是沿用已久较为古老的一种疗法。早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对此作了许多发展。它是以“菀陈则除之”的原则为依据,对由外感、内伤和跌扑损伤各种原因引起气血瘀滞,血脉不畅而造成局部或整体功能失调发生的疾病,有泻热开窍、活血化瘀、宣通血脉、行气通痹、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用。笔者常用之治疗内、外、儿、五官等科及神经系统一些疾患颇有好的疗效。现将运用方法及临床病例介绍于下。刺血疗法的临床运用,分为梅花针叩刺出血、穴位三棱针点刺出血和脉络三棱针深刺放血3种。一、梅花针叩刺出血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风治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偏瘫为主证的一种病证 ,其来势凶险 ,病情重笃 ,为老年人常见病。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记载极为丰富 ,并列为“风、劳、臌、膈”四大难证之首。笔者长期潜心于活血化瘀的研究 ,根据气血理论 ,对中风治血取得较好疗效 ,现浅谈体会如下。1 中风治血的理论渊源祖国医学对中风早有认识 ,在《内经》中有“厥巅疾”、“煎厥”、“薄厥”、“大厥”、“偏枯”的记载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云 :…  相似文献   

18.
血证验案3则     
血证验案3则赵鼎洪214011江苏省无锡县人民医院出血之因,大致不外热、虚、瘀三端。《景岳全书》言: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也。对出血治疗,前人谓:“宜行血不宜止...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日广,备受国内外医药界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颇多瘀血证治的论述,本文就仲景治疗瘀血的辨证、论治和用药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辨证要领一、辨证滞部位血由气运,无处不到;血行瘀滞则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借此以辩  相似文献   

20.
刘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792-5793
痰饮和瘀血均为人体某种致病因子作用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能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症,其中痰饮是由水湿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而淤血则由气血失调导致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成,由于气血与津液同源,故中医有“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的说法,津血本同类,作用相近而互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