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由高脂饮食诱导的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方法:3周龄幼鼠16只分成2组,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造模组喂养高脂饲料,饲养6周。检测:(1)体质量,进食量,肝重,计算肝指数;(2)测血清AST、ALT、TG、HDL、LDL、GLU、CHO、INS含量,计算HOMA-IR指数;(3)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NAFLD活动度评分。油红染色显示脂质沉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体质量、肝重、肝指数、血清GLU、HOMA-IR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改变符合儿童型NAFLD典型特征。结论:6周高脂饮食喂养可诱导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的模型,探讨NAFLD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至8周末分别检测大鼠的体重、体长及生长状况;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检测肝脏IRS-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组的ALT、TC、TG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高脂组大鼠肝脏符合NAFLD的病理特征。高脂组大鼠肝组织IRS-1较正常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IRS-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一致。结论:高脂饮食喂养8周可使SD大鼠出现NAFLD,肝脏IRS-1的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3.
大鼠高脂饮食性和酒精性脂护肝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给予大鼠饲喂高脂饮食和灌注白酒分别制造大鼠高脂饮食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两种模型肝脏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区别。方法:选和4~6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用高脂饲料喂养,连续8周;酒精组,用体积分数为60%白酒灌胃,初始剂量为8g/kg,每2周增加2g,直到16g/kg维持16周。试验末,将运动麻醉,取部分肝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另取部分制备电镜。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小叶规则,无脂滴发现;高脂饮食组可见多处脂质沉积,但尚无明显的肝纤维化表现,电镜下可见肝细胞胞浆内有大量脂护滴积聚;酒精组脂肪肝大鼠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的表现,电镜下可见类结晶体,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断裂,数量较少,溶酶体内有电子密度增高的颗粒沉积。有一定量的脂滴。结论: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以肝细胞细胞浆内脂肪滴沉积为主,而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以线粒体肿胀和其他细胞器的变性和结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饲料及药物进行3种不同的建模方式,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特点,为NAFLD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昆明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9只).实验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活动情况、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等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增高最显著,高糖高脂饲料组次之,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种模型肝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糖、血三酰甘油水平增高,肝脏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模型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染色均出现肝脏脂肪变性,其中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肝脏脂肪变性最严重,为最优建模方法.结论 不同处理方式都可制备NAFLD模型,但肝脏损伤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是否能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方法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模型,并使用霍山石斛进行治疗。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的损伤情况。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脏的脂质蓄积。使用天狼星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纤维化。通过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ɑ)水平和肝脏组织中CD68的表达来分析炎症状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TG、TC和LDL-C的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出现严重的肝脏损伤、脂质蓄积和肝脏纤维化。并且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小鼠也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清中IL-1β、IL-6和TNF-ɑ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CD68表达显著升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比较,霍山石斛治疗可以显著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这些肝损伤表现。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符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脂肪肝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0 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只。正常组每天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模型1组、2组每天分别给予15 ml/kg 1号脂肪乳、15 ml/kg 2号脂肪乳灌胃,并均同时喂饲普通饲料,模型3组每天15 ml/kg高度白酒灌胃同时给予高脂饲料,连续4 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羟脯氨酸(HYP)、血清和肝组织中脂质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均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模型1组与模型2组肝指数、血清中总胆固醇(TC)、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HY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而血清中TG、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模型3组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而血清TG、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建立了酒精合并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为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一种快速的建立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喂养普通基础饲料和改良后高脂饲料10 w。比较两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HDL-C、LDL-C、TC和肝组织匀浆GGT、TG、GSH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第10周时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HDL-C、LDL-C、TC、TC/HDL-C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GGT、TG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脂肪变性及炎症,模型组大鼠在小泡性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随淋巴细胞浸润和灶状坏死。结论:改良后高脂饲料可加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造模进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3种不同饮食干预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为NAFLD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高脂饮食组(HFD)、叶酸缺乏组(FD)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CY),每组15只,造模14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测定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肝甘油三酯指标,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N组比较,干预饮食14周后HFD组体重明显增加(P <0.0001),HCY组体重明显减轻(P <0.05);肝脏病理结果显示:HFD组、FD组及HCY组出现脂肪变性;HFD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 <0.01),各模型组的肝组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P <0.05)。结论通过3种不同饮食干预成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强,可模拟人类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为NAFLD的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杨雪松  俞捷  杨雪峰  罗娅  杨静  李克彬  许洁 《重庆医学》2016,(28):3900-3903
目的 探讨连续90 d灌胃壬基酚(NP)能否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分成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NP剂量分别为0、20、60、180mg·kg-1·d-1,每组平均分为常规饮食、高脂饮食两个亚组.空腹灌胃NP 90 d,期间每周称量1次体质量,第60天行肝脏彩超观察.第90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血脂,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肝脏中NP的浓度.结果 各剂量常规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三酰甘油(TG)降低(P>0.05),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P<0.05),低、高剂量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减低(P<0.05),对照组及低、中剂量组未出现脂肪肝,高剂量组1/2的动物出现脂肪肝.各剂量高脂饮食组与对照比较,低、中、高剂量组、TG升高(P<0.05),ALT降低(P<0.05),AST升高(P<0.05),HDL升高(P<0.05),高剂量组总胆固醇(TC)升高(P<0.05),高脂饮食组被选部分动物中,低、中剂量组1/2的动物出现了脂肪肝,高剂量组则全部出现脂肪肝病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NP浓度升高(P<0.05),肝脏NP浓度与染毒剂量的存在秩相关rs常规饮食=0.942,rs高庸饮食=0,481(P<0.05).结论 亚慢性染暴露NP是导致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增加了NAFL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改变及LPS血症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对照组以普通饮食饲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实验第16周末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电镜观察两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LPS、白介素(IL)-1β、IL-18水平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血清LPS、IL-1β、IL-1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的的大肠杆菌显著升高,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S水平与大肠杆菌量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存在LPS血症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粪便菌群的改变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方法 构建小鼠 NAFLD 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 4 周)、AAV-Vehicle 组(注射空载腺相关病毒 AAV-Vehicle)和AAV-PTHrP组(注射PTHrP 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实验期间监测小鼠体质量。收集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肝脏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评估小鼠肝脏损伤及脂肪代谢水平。250 μmol/LFFAs诱导小鼠正常肝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24 h构建NAFLD细胞。根据有无PTHrP处理分为PTHrP组、对照组。油红及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程度;CCK8试剂盒检测PTHrP对脂肪变性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动物实验:对比AAV-Vehicle组,AAV-PTHrP组小鼠体重下降更为快速;AAV-PTHrP组小鼠肝脏谷草转氨酶(P<0.05)、谷丙转氨酶(P<0.05)、甘油三酯(P<0.01)、游离脂肪酸(P<0.05)水平,NAS评分以及SAF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 P<0.05),肝脏脂滴堆积更为明显。细胞实验:同时加入PTHrP,小鼠及人NAFLD细胞模型的脂质沉积更为明显(P<0.01),且细胞活性下降(P<0.05)。结论 PTHrP可能通过促进肝细胞脂滴沉积,加重MCD诱导的小鼠NAFLD。  相似文献   

12.
李小山  何松 《重庆医学》2011,40(21):2125-2127,2076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及其靶基因A羟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在高脂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喂养第12周末处死。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逆转录酶链免疫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hREBP、ACC、FAS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ChREBP与ACC、FAS基因启动子碳水化合物应答元件(ChRE)结合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高脂饮食大鼠NAFLD模型,血生化指标(ALT、AST、TC、T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大鼠肝组织ChREBP mRNA、蛋白及ChRE DNA的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C、FAS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抑制ChREBP的表达,在高脂饮食导致的NAFLD形成过程对ACC、FAS的表达起负性调控作用;ACC、FAS的表达通过其他调控途径升高而参与NAFLD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异性的鉴别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3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5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血脂、尿酸、血糖、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02)、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4.2%、47.4%、6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7.8%、14.6%、20.5%、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可能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传导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ae,NAFLD)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探讨其在该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G)和高脂组(HG)各96只,各组分别于第1周开始至第16周末,每2周随机抽取8只大鼠使用正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技术检测葡萄糖输注率( GIR),另抽取8只大鼠门静脉采血检测转氨酶、血脂等指标,制备肝匀浆测定氧化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JNK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 丝氨酸307磷酸化(p-IRS-1 Ser307)、蛋白激酶B(PKB)、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磷酸化( p-PKBSer473)水平.结果 从第4周末起,HG与同期NG比较,HG各组间两两比较:GIR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从第2周末起,HG与同期NG比较,HG各组间两两比较:肝组织JNK1蛋白表达、p-IRS1 Ser307水平增高,p-PKBSer473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JNK1的蛋白表达强度与IR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8,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肝组织JNK1增高,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蛋白IRS-1、PKB的磷酸化功能导致IR;肝组织的IR出现在全身IR和肝脏脂肪变性之前,肝组织的IR可能是NAFLD发病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膳食营养因素、人体成分分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NAFLD患者82例( NAFLD组),正常对照者82例(对照组),对被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人体成分分析及肝脏超声检查。收集其体检报告,利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状况调查表对个人一般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其膳食种类和摄入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总能量、脂肪的摄入量、体质指数( BMI)、内脏脂肪面积( VFA)、体脂百分比( PBF)、腰臀百分比( WHR)均明显升高,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 FBG)、三酰甘油( TG)、丙氨酸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及血尿酸( UA)均较
  对照组明显上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总胆固醇( TC)、尿素氮( BUN)、肌酐( C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NAFLD患者体脂成分测定及其膳食营养素摄入调查,NAFLD组人群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人体成分分析与饮食因素相关性很大,高能量、高脂肪是NAFLD的膳食危险因素,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内脏脂肪面积高是NAFLD的患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酒精性脂肪肝(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大鼠肝脏脂质(肝脂)及血脂等指标的异同。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FL组和NAFL组,10周造模成功,制备病理切片,测定各组血脂、酶学等指标,制备肝匀浆测定肝脏脂质含量。结果:NAFL组大鼠部分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AFL组出现大泡状脂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L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及肝脏TG、TC显著升高(P<0.01);NAFL组血清TG、TC、LDL、BIL、ALT及肝脏T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组与NAFL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FL组血清TG、AST及肝脏TG、TC显著高于NAFL组(P<0.01)。结论:相同的实验周期内,AFL模型大鼠血清TG及肝脏脂质升高比NAFL模型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150~180 g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 组)、NAFLD 组(M 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富氢水组[(M + H2)组]、富氢水组(H2组),每组12只;C 组和 H2组常规饲养,M 组和(M + H2)组以高脂饲料+土霉素(10 mg/100 g 剂量注射20 mg/mL ,每5天1次)暴露建立大鼠NAFLD 模型;连续暴露8周后各组随机选取4只,HE 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特征,观察到脂肪空泡为模型建立成功;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丙二醛(MDA )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9周起,各组常规饲养,前两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只4 mL /d),后两组注射富氢水(每只4 mL /d),连续腹腔注射24 d 后,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特征,并检测大鼠外周血 ALT 、MDA 水平及 SOD 活性。结果各组暴露8周后,HE 染色显示:M 组和(M + H2)组肝脏组织均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C 组和 H2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无脂肪空泡;血液检测显示:与 C 组相比,M 组和(M + H2)组 ALT 、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OD 活性显著降低(P<0.05)。连续注射生理盐水或富氢水24 d 后,HE 染色显示:(M + H2)组大鼠肝脏组织仅极少部分有脂肪空泡,多数肝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损伤;M 组大鼠肝脏组织一半以上区域有脂肪浸润现象,并有脂肪滴出现,肝细胞受损明显;血液检测显示:与 M 组比较,(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降低(P<0.05),SOD 活性增高(P<0.05);但与 C 组相比,(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增高(P<0.05),SOD 活性降低(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 NAFLD 模型,富氢水处理对大鼠 NAFLD 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富氢水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