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 将11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肾孟及输尿管上段肿瘤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的方法;B组为输尿管下段肿瘤组,6例输尿管局部浸润的患者列入本组,采用70°斜侧卧位经腹腔途径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结果 1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平均125.5 min,术中出血平均60 ml,术后24~48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 d;B组手术时间平均140.6 min,术中出血平均96 ml,术后24~7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5 d.有9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未发现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但有10例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结论 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和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安全可行.应根据肿瘤的位置来决定手术方式的采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不同路径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不同路径、输尿管处理方法及其适应证. 方法 94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均行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分2组:①A组63例,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法;②B组31例,为输尿管中下段肿瘤患者及6例输尿管局部浸润患者,采用70°斜卧位经腹腔途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94例手术均成功,无术中并发症.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6和16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和86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48和24~72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0和8.5 d.A组发生尿外渗2例,放置腹膜后引流管7 d愈合;形成尿囊肿1例,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8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2组分别有3例和5例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2组均无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 结论 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和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安全可行,应根据肿瘤位置和是否发生局部浸润来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4.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较为少见 ,我院 1 985~ 2 0 0 2年 1 1月共收治 4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男 2 7例 ,女 1 5例 ,年龄 34~ 79岁 ,平均 43.6岁。肾盂癌 2 8例 ,左侧 1 7例 ,右侧 1 1例 ;输尿管癌 1 4例 ,左侧 6例 ,右侧 8例 ,肿瘤位于下段 9例 ,中段 4例 ,上段 1例。同时并发肾盂输尿管癌 3例。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 30例 ,镜下血尿 7例 ,体检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 1 2例 ,腰部疼痛2 4例 ,伴膀胱刺激征 1 6例。B超检查 42例 ,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33例 ,直接发现肿瘤 1 5例 ;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IVU) 42例 ,发现…  相似文献   

5.
为证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LNU)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TCC)具有与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ONU)相同的长期疗效,作者对1992年4月至1999年1月间,因上尿路TCC行LNU的26例患者和行ONU的42例患者的术前分期、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长期的随访研究。其中有4例患者(1例行LNU和3例行ONU)因病理诊断不是TCC而被排除,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肾盂输尿管癌患者 4 4例 ,采用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腔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 15例 (A组 ) ,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2 9例 (B组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费用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 (75 .1± 2 9.5 )ml、术后 (2 4 .1± 12 .6 )h肠功能恢复、(2 4 .3± 10 .5 )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3.0± 0 .8)d、静脉应用抗生素 (7.2± 3.1)d、术后住院 (6 .3± 1.2 )d、(2 8.0± 7.8)d恢复正常工作 ,明显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B组手术时间、手术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A组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两组随访 14~ 36个月 ,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 ,疗效相当 ,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7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4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资料,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发生规律及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上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上尿路上皮肿瘤17例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9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63岁,右侧10例,左侧7例。肾盂癌10例,输尿管癌7例,其中上段1例,中段4例,下段2例。结果 17例根治性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224min,1例形成局部皮下气肿,无一例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3d,随访1~28个月均未发生肿瘤转移及切口种植。结论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上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误诊情况。误诊为肾炎4例,上尿路结石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肾结核1例,前列腺增生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肾盂移行细胞癌9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3例,伴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通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输尿管镜及膀胱镜等检查均提示发现肿瘤病灶。8例患者随访6个月~15年,3例死于肿瘤进展,2例术后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对长期血尿病史患者需进一步病因检查,B超、IVU、CT等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应提高对检查结果的正确分析和判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2005年6月因间断无痛性全程暗红色肉眼血尿入院。查体: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膀胱区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尿道外口无肿物。膀胱镜检见膀胱黏膜光滑,双侧输尿管口无喷血。彩超示双肾积水,左肾上盏可见径线27mm的乳头状实质肿物。MRU示双肾积水,左肾上盏肿物,右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肿物。肾图示左肾功能中度受损,右肾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上皮癌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12)岁。其中左23例,右16例,肾盂癌31例,输尿管癌8例。结果39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半尿路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05—150min,平均(115±12)min,术中出血50~600ml,平均(90±15)ml,1例术中输血400ml,无尿漏或严重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8~14d,平均(9±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1N0M0 21例,T2N0M017例,T2N1M01例。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肾盂癌患者局部复发1例,肝脏远处转移1例,输尿管癌患者膀胱种植转移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肾盂癌患者因瘤死亡1例,其余35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提高异时性上尿路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22例浅表性膀胱癌(低危178例,中危136例,高危108例)和215例浸润性膀胱痛患者术后上尿路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7例膀胱癌患者发生异时性上尿路肿瘤16例,其中浅表组10例,浸润组6例。浅表组和浸润组、浅表高危组和中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中危、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上尿路肿瘤患者均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3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原位癌等是发生异时性上尿路肿瘤的危险因子,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发生上尿路肿瘤的预后较浅表性者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对肾盂、中上段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术及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盂、中上段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58例临床资料,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组(A组)41例,开放肾输尿管切除组(B组)17例。对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和B组手术出血量(98.4和165mL)、术后住院天数(7.1和8.0d)、术后应用止痛药时间(1.2和3.1d)比较,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50和110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2和3.5d)比较,A组长于B组(P〈0.05)。A组1例因电切输尿管口出血,中转开放手术。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7.3%和11.8%)及肿瘤复发率(14.6%,2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联合尿道电切镜、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未增加术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正>上尿路移行细胞癌(upper urinary tract-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UUT-TCC)约占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5%[1],发生于肾盏至输尿管开口的尿路上皮。尽管UUT-TCC只占尿路上皮肿瘤的小部分,但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美国,过去30年间,输尿管癌的发病率从0.69/10万增至0.73/10万,而肾盂癌则未见显著增长[2]。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UUT-TCC的致病因素与膀胱肿瘤相似,诸如环境因素(吸烟)、职业因素(苯胺燃料)、抗炎药物(非那西丁)及化疗药物(环磷酰胺)等[3-4]。目前,UUT-TCC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必要时辅以化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是传统的手术方式,但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手术方  相似文献   

15.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与病理特点及对术后膀胱癌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3例肾盂和(或)输尿管癌病例的临床特点与术后发生膀胱癌以及预后情况分别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作Kaplan-Meier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133例患者接受根治手术后发生膀胱癌者40例,占30.1%.原发上尿路肿瘤数目、分期和有无同发膀胱癌对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显著影响,风险度>1,回归系数>0,二者间相关系数小.应用LogRank检验显示原发肿瘤为单发者术后无膀胱癌发生的机率低于多发者(P=0),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膀胱癌发生率随之增加(P=0.0039).首次发生膀胱癌者有92.5%在2年之内.原发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以及术后膀胱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四种因素的相关系数小.结论原发上尿路肿瘤的数目、分期和有无同发膀胱癌为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以及术后膀胱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53例上尿路称赞细胞癌β2-M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随着肿瘤分级的上升,组织β2-M表达率沂降低至完全丧失表达。本组完全丧失表达占30.2%(16/53),分级间β2-M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显示,移行细胞癌β2-M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63%,阴性者为37%,两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提示,细胞表面β2-M表达可作为上悄路移行细胞癌的一种分化标志。可能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  相似文献   

17.
核基质蛋白22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 2 2 (NMP 2 2 )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2 4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患者和 2 0例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中NMP 2 2浓度及尿细胞学进行检测 ,计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2 4例TCC患者尿液标本尿细胞学阳性 14例 ,NMP 2 2阳性 2 1例 ;2 0例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液标本细胞学阳性 1例 ,NMP 2 2阳性 4例 ,NMP 2 2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7.5 %和 80 .0 % ,尿细胞学为 5 8.3%和 95 .0 % ,比较二者敏感性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NMP 2 2可能成为检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良好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和膀胱疾病处理及前列腺摘除术共10例。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3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该法不仅具有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处理合并症简单,适合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4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接受分析。年龄、性别、就诊时问、术前血色素、术中输血量、手术方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术后有无复发、PCNA指数等12个变量进入Cox模型。结果:临床分期、PCNA指数、肿瘤数目、就诊时问四项参数与预后有关,其中临床分期、PCNA指数关系非常密切。病理分级、手术方式两项参数也有一定关系。根据临床分期和PCNA指数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5、38.4%与3%。差异非常显著。结论:Cox模型表明临床分期、PCNA指数与预后关系最密切。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就诊时问、手术方式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根据临床分期和PCNA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肿瘤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及55例行开放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术中、术后各种参数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肿瘤分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组在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平均随访26.4个月,后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总生存率分别为79.17%、85.19%,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67%、94.4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17%、72.22%,两组膀胱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17%、79.6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并且二种手术方式具有相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