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县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模式,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在全县农村社区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技术,为农民群众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促进了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医药服务的地位与作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务院体改办等国家五部委于2001年5月8日发出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使中医药在维护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作者于2002年3月就中医药在农村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浙江农村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本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中医药资源现状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进行现场调查结合深度访谈。结果:财政投入水平低、中医医疗机构收不抵支;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不全,中医特色疗法尚需普及;中医药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偏低、年龄老化;中药饮片使用率低,中药院内制剂受到"限制";中医适宜技术设备配置缺乏指导,医院定位发生偏差。结论: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加强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重视中医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做一综述。分别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国内外发展背景、国内发展现状及当前进展、影响发展的因素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解决农村中医药乏人乏术问题.方法:采取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结果:农村中医药人才数量不足、质量偏低、队伍不稳、不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结论: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须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机制改革、经费投入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1资料来源和方法 见农村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概述。  相似文献   

7.
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中国新一轮医改的重点内容。中医药具有简便、价廉、安全等特点,有利于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前,在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实践中,中医药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阅国内有关中医药服务于农村基层医疗实践的文献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接触农村基层医疗实践的工作体会,分析和总结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作者简要介绍了甘肃省中医药服务监督体系的建设情况,归纳了甘肃省中医药卫生监督主要开展的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出台的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医药服务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医生中医药资源参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体改办等中央 5部委《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 :“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 ,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也指出要培养农村中医骨干。为了贯彻中央精神 ,促进农村中医事业的进步 ,使中医中药在参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维护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健康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作者于近期就乡村医生中医药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在浙江省作了抽样调查。1 材料与方法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 ,从全省 11个市中抽取 2 2个县作为调查地区 ,从中抽取 6 6个乡镇中的2 34个村作为…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卫生》2007,(8):11-11
2005年,我市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建设单位。两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大力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使农村中医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数量及各地价格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在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中增加中医项目比例、提高中医项目价格、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指南、制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全国性指导价格、对重点中医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前广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体系的发展概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为广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体系的健康合理发展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主要采用调研法、文献分析法。结果 2005—2010年广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机构数量、从业人员、用房、门诊量等指标都呈上升趋势;县级及县级以上中医医院机构数量基本无变化,实有床位数量、卫生人员数量及平均门急诊人次逐年增长,群众利用中医药保健治疗的热情有所提高;乡镇卫生院则起伏不定,即使有增长,也低于县级及县级以上中医院。结论广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体系已经建成,但县级、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有待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对山东省农村中医药服务现况、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对我国中医政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多维评价方法对影-向我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并设计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对策和政策模型。研究目的是保证中医药学在农村居民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农村中医药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医药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对影响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因素进行分析,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中医事业管理法律不健全,体制不顺、管理不规范,补偿机制不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人才政策不完善,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认为应不断改进、完善中医药相关政策。加快立法的步伐,建立中医药自身的相关评价体系,加强部门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新农合的作用,严格实行“医药收支两条线”,改进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共同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总体取得了较大发展,救助人次有较大提升,但也存在筹资水平低,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不紧,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政府筹资责任,提高救助筹资和资金支出水平,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缝衔接,实现医疗救助协调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浙江农村的医疗状况和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为浙江农村医疗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于2005年1月在浙江省12个镇的36个农村展开医疗现状的抽样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直接走访相结合,收集调查资料并予以统计学综合分析.结果各镇的农村医疗现状有较大的差别.调查对象中,半年患有较大疾病的占13.2%,农民年医疗费用占年收入的7.3%,担心因病返(致)贫和养老问题的占4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率为76.3%,但东西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村、乡级卫生资源得到较好利用.结论浙江东西部的医疗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缓慢仍是改善医疗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实施过程,提高乡村医生的水平、素质方面,仍得努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郊区村巡诊和村卫生室建设现状,为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郊7个区中119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观察,并对652名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包括对巡诊和卫生室的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等。结果村巡诊服务效率不高,不能满足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村卫生室医疗人员短缺,基本药物配备不全,报销途径不畅通,村民就医行为更倾向于选择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结论为更好落实卫生领域重要民生项目,切实提升农村居民就医体验,应进一步落实和丰富村巡诊内容,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提升卫生费用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村卫生健康服务情况纳入村干部工作考核指标,优化基本药物目录,扩大新农合定点报销覆盖范围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县域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及运行现状,挖掘影响分级医疗的不利因素,提出推进对策.方法 抽样调查全国11个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县域内医疗资源和服务量的布局、患者就诊流向、医药费用及医保支出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现况进行剖析.结果 县域分级医疗体系基本构建,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待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能力不高,医保控费效果不显著,群众就医理念待更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运行状况不佳.结论 实现分级医疗应从优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结构着手,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制订双向转诊标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构建高效运转的县域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