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特点,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止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80例出现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其攻击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攻击行为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均采用BPRS量表和MOAS量表进行得分评定。结果干预2个月后的BPRS评分和MO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得分(P〈0.05)。结论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出现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提出更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共发生的68例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占同期住院人数(962人次)7%的患者的情况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强制住院;医护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环境陌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根据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尽量减轻暴力攻击行为造成的后果.方法 对6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对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精神病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被害妄想29.03%,命令性幻听24.19%,情绪不稳19.35%,思维紊乱17.74%,要求得不到满足6.45%,药源性反应3.23%.结论 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是导致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识别攻击行为发生的先兆和即时控制冲动行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攻击暴力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92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 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130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 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8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年龄、性别配对的无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既往曾有攻击行为史、文化程度低、无社会家庭支持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攻击行为可能的原因多为被害妄想、情绪易激惹等,也有的是因为对住院条件不满意,对工作人员态度不满等引发。发生攻击行为多在住院的前2周,受攻击的对象多为男性护理人员。结论应根据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95-996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和抑郁行为这两种比较常见的症状表现进行相关因子的收集、评估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减轻或消除精神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方法:对38例抑郁特征明显和36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分析和比较。结果:造成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和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成长环境和住院治疗不及时。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和抑郁症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减轻或消除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为其病情康复、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效果和护理。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1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中的激惹因子项目进行攻击行为的预测,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激惹性增高,易出现攻击行为;护理干预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激惹性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攻击行为的预测,有利于进一步治疗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方式是徒手、持物、牙咬;攻击的对象主要是护士、医生、患者、家属、自伤;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精神症状、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因素、医患矛盾、环境因素等。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方式、对象、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使用BPRS和自制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量表,对49例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和49例无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住院精神病患者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测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冲动攻击史、易激惹、不合作、治疗依从性差、医护工作人员接触方式不当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及早采取心理干预与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其攻击行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攻击组54例和非攻击组63例,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以及临床特征单因子比较,相关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在既往攻击史、治疗护理依从性、强制措施、情绪易激惹、BPRS总分及因子分等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而治疗、护理依从性差,采用强制措施是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控制攻击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攻击行为发生率及攻击行为严重程度。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攻击行为发生率为13.89%(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2%(1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等各项攻击行为严重程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降低患者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男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元化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攻击行为及6个月后随访攻击行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BPRS评分、语言攻击、攻击物品、自身伤害、攻击他人评分与总体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多元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住院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智商、脑电图等因素,记录每次攻击行为并对有和无攻击行为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流行率为19.6%,每例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比率为2.6次.攻击行为组具有既往攻击行为史者(69%)明显多于无攻击行为组(41.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其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低、无职业及单身者较多(均P<0.01),攻击行为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敌对猜疑、激活性因子评分[分别为(4.12±1.23)分,(2.25±0.85)分]高于无攻击行为组[分别为(3.73±0.96)分,(1.06±0.6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流行率较低,但提示对攻击行为预测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霞  王立娥  宋艳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15-181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6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65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攻击、对物品攻击、自身攻击与对他人攻击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语言攻击、对物品攻击、自身攻击与对他人攻击的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对于患者自身及他人、财务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23-232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度住院精神病患者4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2.03%,其中I级攻击行为发生率占16.85%(78/463)。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该从多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4例有严重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攻击行为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护患关系有直接关系。结论: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预见性开展护理工作、可有效防范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通过筛选确诊患有焦虑情绪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显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发生率高于社区老人的焦虑情绪发生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此焦虑情绪是住院空巢老人常见的负性心理问题,影响了患者躯体疾病的恢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金萍 《中外医疗》2010,29(7):104-104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做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8例有严重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护患关系有着直接关系。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应掌握攻击行为特点,做好充分预防工作 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 重视心理护理,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2例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析。结果:造成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38例,占52.77%;与病友和家庭闹矛盾12例,占16.67%;受病房环境影响6例,占8.33%;自知力缺失10例,占13.89%;护理人员态度不冷静4例,占5.55%;药物不良反应2例,占2.78%。结论:对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