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液难度分级管理用于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 将90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由3组护士完成输液工作.A组根据血管条件分级实施输液,B组采用专职输液护士输液流程,C组按照常规流程输液.连续观察7d.结果 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每日完成输液时间、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效果最好;61.7%护士赞成采用A组的输液流程.结论 输液难度分级管理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系统规范静脉输液流程,确保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对静脉输液流程影响因素进行危害性分析,拟定实施应对措施,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静脉输液缺陷发生数相对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急诊科护士对实施HFME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名为“诚爱圈”的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寻找原因,设立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实施“诚爱圈”活动后,急危重症科静脉输液患者穿刺失败、药物外渗、导管堵塞及静脉炎发生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改良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输液针头固定方法 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提供更简单、更科学的方法 .方法 将7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0例,分别采用传统粘贴方法 和改良后的粘贴方法 .结果 观察组的胶布粘贴时间、胶布重新固定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后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 操作简单,用时短;节约材料;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重新固定率;减轻了拔针时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培训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改进操作环境,正确选用输液材料;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的理论水平,拓展药学知识.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静脉输液渗漏率为9.05%,活动后为4.1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53.81%、目标达成率113.79%.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渗漏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为更好地开展专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 660例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老年专科护理实践,如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架构,成立老年专科护理小组,规范专科护理程序,实行专科护理会诊、查房以及引进相关评估工具等.结果 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后老年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如压疮、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病区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建立老年专科护理实践模式,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急诊患者输液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自愿选取常规流程行静脉输液的2 911例急诊患者归为固定组,将选取护士流动站行静脉输液的3 763例归为流动组。固定组患者到护士站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自行返回病床休息;流动组自行设计流动护士站,由护士到患者床旁进行静脉输液。结果流动组输液操作时间、输液外渗率显著少于固定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固定组(均P0.01)。结论采用流动护士站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儿科门诊护士实行静脉输液量化考核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后,将输液护士进行分组包干,由护士长每日组织各组长检查并对护士的输液质量进行评价,将量化考核结果与护士效益工资挂钩,并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按规范完成操作的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静脉输液量化考核管理后,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QC小组干预缩短输液患者等候时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QC)小组干预对缩短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 采用QC小组干预程序,即选择课题、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效果评价及制定巩固措施等,对输液中心操作流程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输液患者在忙时、闲时等候时间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对输液等候时间的满意度由87.10%提高到93.7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QC小组干预改进了输液中心操作流程,缩短了输液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病房护士输液治疗工作现状及其对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1周对全院22个病区白天A班(8:00~16:00)输液治疗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病房护士每日给每例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均工时为39.3min;全院病房护士每日用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总工时占白班护士总工时的64.8%,占每日全院护理总作业时间的32.4%。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分别与输液治疗工时占护理总工时之比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药物配制花费了大量的护士人力和时间,影响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建议将全院的静脉液体集中配制,建立新的医嘱处理系统,建立后勤保障系统,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流程优化在舒心病房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成立输液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流程,从输液操作、速度管理、输液巡视、输液物品放置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培训护理人员并组织实施,对优化后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反馈。结果输液流程优化后,患者对输液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较高(P<0.05,P<0.01);液体更换时间、肝素封管时间、药液核对分配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优化后患者对输液满意度、病房综合满意度、输液宣教覆盖率和宣教知晓率分别达95.00%、96.00%、100%和98.00%。结论舒心病房输液流程的优化,强化输液环节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输液患者等待时间,深化了患者舒心、家属放心的舒心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行动导向教学在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名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31人)和对照组(33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即在教学前将静脉输液操作分为判断分析、操作处理和病例分析3个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准备,分3次完成实验教学。结果观察组学生单元考核成绩总分及操作技能得分、选择分析与病例分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判性思维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行动导向教学可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在门诊药房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490例,前3个月的245例患者接受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服务模式,后3个月的245例患者接受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结果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实施后,患者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0;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用于临床静脉输液中,可满足患者需求,改善药学服务质量,降低配药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途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区域动脉灌注与静脉输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3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A、B两组,A组(16例)应用Seldinger法行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B组(22例)乌司他丁经静脉全身给药。结果 (1) A 组病人的第 3 天、第 6 天血淀粉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 B 组(P 分别< 0 05、<0 01),而血钙(Ca++)则高于B组(P<0 05)。(2)A组腹痛、腹胀、压痛消失的时间短于 B组(P分别<0 05、<0 01、<0 01)。(3)根据胰源性脑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ARDS,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假性胰腺囊肿的发生情况考察 A、B两组的并发症,A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 B组(P<0 05)。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SAP较静脉注射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给护生实施关怀的效果,探讨在教学中渗透关怀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在实训前将4个班的高职护生分成两组,对照组(60人)行常规操作指导,观察组(56人)在常规操作讲解基础上实施关怀,包括了解护生对实训的认知,尊重护生选择,接纳心理反应,调节焦虑水平,提供情感支持。结果观察组主动作为被穿刺者、一次穿刺成功和穿刺失败后再操作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主动运用人文关怀情况和情绪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结论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渗透关怀教育有助于护生对此理念的习得和应用。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践行关怀、渗透关怀,给护生提供体会关怀、付出关怀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成立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包括静脉输液治疗小组、PICC输液小组和全院静脉输液治疗会诊小组,建立静脉治疗会诊制度和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效落实各小组责任.对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实施前后护士静脉治疗合格率、静脉治疗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的建立及运行,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临时输液室中应用责任分区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输液室42个座位分3个区实施责任小组工作制,责任小组成员负责该区患者输液、观察与健康教育等,护士长或责任组长组织业务学习和进行质控。结果责任分区管理实施4个月来完成输液16 464例次,输液室铃声由以前每日1 000多次减少到100次左右,患者满意率由91.0%上升至98.3%,用药指导患者满意率达100%等。结论责任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动脉灌注途径和静脉途径化疗的有效性。方法收集92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其中动脉组44例,行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必要时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静脉组48例,使用外周静脉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长期生存率。结果动脉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组(P0.05),但长期生存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