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年龄相关的颈动脉弹性。资料与方法对34例心血管健康人群进行多时相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测量不同时相颈内动脉、颈动脉球和颈总动脉的横截面,结合不同时相颈动脉横截面积以及脉压计算颈内动脉、颈动脉球部和颈总动脉的弹性。结果 颈内动脉、颈动脉球部和颈总动脉的弹性与年龄之间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73、-0.74、-0.64,P<0.01)。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可靠地定量评价颈动脉弹性。在心血管健康人群,随着年龄增加颈动脉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及高危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738例无冠心病病史的中老年人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38例中,共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35例2512支血管;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长期吸烟、嗜酒、高血压、高血脂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结论对中老年人群开展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的共性及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49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15段分段法,评价所有有效节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评价493段冠状动脉血管,其中29段血管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结果不符;以CAG作为“金标准”,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95.4%、91.0%和95.7%。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在诊断冠心病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对斑块性质做出评价,但对小血管狭窄的评估不及CAG。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256层iCT探讨正常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256层i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且冠状动脉正常,同时行超声检查无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志愿者105例,分别按年龄分成3组、按性别分成2组,CT测量左室功能的诸参数: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肌质量(MM);CT、超声2种方法测量冠状窦上方15 mm处升主动脉的最大及最小横断面积,计算主动脉弹性,评价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land-Altman图显示CT和超声测得升主动脉弹性值一致性良好(ICC=0.988,P<0.05);不同年龄组正常升主动脉弹性与EDV、ESV、SV、EF均有正相关关系,与MM有负相关关系,与CO没有相关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546,P<0.05).结论 正常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256层iCT能够准确测量升主动脉壁弹性并判断其与左心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提供了一定依据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获得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和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结果: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43,P=0.001);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分别为80次/min和95次/min;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为85次/min.结论:控制患者平均心率在一定阈值以下并结合舒张中期蕈建.能保证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9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分段评价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病变.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评价741段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97.7%、76.9%、94.8%.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军武  万维佳  肖明  胡道予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12-1314
目的:探讨预注射法与时比剂跟踪法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预注射法和对比剂跟踪法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利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患者年龄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图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与图像质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rA=-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应礼  徐益明  朱昭环   《放射学实践》2009,24(4):396-39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冠心病患者同期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745个冠状动脉节段MS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率≥500%)MSCT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钙化对其影响。结果:5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58个节段因运动伪影(27个节段)或管壁严重钙化(131个节段)无法进行血管评价。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7.7%。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2%、68%、9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35例病例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共计368支,成功率达95.6%。其中SCA共显示74个节段冠脉有中、重度狭窄(≥50%)。MSCTCA诊断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7.3%,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96.6%。经配对χ2检验,P>0.05,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SCA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杨蓓  肖建伟  金朝林  张树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45-1248
目的:利用64层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与左心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经64层CT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硬化狭窄共8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64层螺旋CT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等参数.按前降支管腔狭窄程度(〈50%,50%~70%,〉75%)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管腔狭窄〈50%)21例,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B组(管腔狭窄50%~75%)33例,主要表现为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减小;C组(管腔狭窄〉75%)29例,可见LAD多发软斑块或混合性宽块,左心室心功能明显减低.结论:随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心功能经历代偿到失代偿动态过程,64层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心功能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门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S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中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并与64层以下冠状动脉CTA进行对照。结果 36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08%、特异性为95.69%、准确性为96.43%。与64层以下螺旋CT比较,对患者心率、屏气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宽松。结论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高,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无创伤,患者易接受,可作为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50例患者先后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比较CT冠状动脉成像的符合率,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的敏感性为98.6%,诊断狭窄程度小于50%的敏感性为87.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为92.5%,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