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肌壁间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Alcian蓝染色及ER,PR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先天性子宫肌壁间囊肿的诊断依据Serrick诊断标准。通过囊肿位置,上皮形态特征及组织化学特性可区分囊肿来源于副中肾管或中肾管,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结论:先天性子宫囊肿罕见,易误诊。囊肿位置和上皮形态特征是区分组织来源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盲端子宫致经血潴留并巧克力囊肿1例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535000)黄培隽,刘新雄,李俊辉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因下腹及腰骶疼痛3天来诊。月经情况:144-5/40-50,95.6.1,经量少,痛经明显(来诊日期95年7月17日)。妇科检...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5年来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重建胆道内引流术式19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宫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4(4):81-81
左侧额叶先天性蛛网膜囊肿1例报道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机车厂医院儿科(116021)宫婕本文报道1例本症患儿曾按小儿癫痫治疗达10年之久。后经CT检查并经手术方证实。现将该病例进行回顾报道,以引起注意。病例报告患儿,男,10岁,性情改变加重二年余。妊娠37...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肌强直是一种骨骼肌氧离子通道病,主要以肌强直及肌肥大为特征。本病少见,容易误诊。现报告1例曾误诊为肌营养不良的Becket型先天性肌强直患者如下,与同行共酌。1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行动笨拙10余年,伴吐词不清5年于2013年8月26日来院就诊。患者5岁时开始行动笨拙,走路变慢,坐位起站困难,6岁时在上海某医院行血清肌酶检查,肌酸激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结果不详,肌肉活检提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DM2型)。经中药等治疗,病情缓慢进展,并渐出现进餐第一口张闭1:3困难,打哈欠后不能立即闭嘴,打喷嚏后不能立即睁眼,刚迈步时易突然跌倒,且不能用手去支撑身体呈直立性跌倒,10岁开始吐词不清。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的曾祖父母为表兄妹。 相似文献
6.
子宫淋巴管内间质细胞肌病1例1孙玲2周家德患者女,28岁。因月经量多,经期延长8月余,下腹包块4月余入院。已生育一男一女。妇检:子宫体前位,增大如孕4月大小,活动可,压痛(-)。B超示子宫肌瘤。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表面不光...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生性膈肌发育缺陷易造成胸腹裂孔疝,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影响肺发育,可出现缺氧、电解质紊乱或并发感染.这种畸形临床不多见,今解剖一例膈肌发育缺陷的新生儿标本,报告如下:尸体观察:男性,出生后4小时死亡. 相似文献
8.
病例:患者,32岁,因妊娠27 2w,死胎于2002年7月9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1年12月28日.停经40 d自查尿免阳性,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4 月及5 月两次在当地医院B超提示"子宫肌瘤",直径由约8cm增至11cm.孕期一直有下腹部隐痛,无阴道流血流水,行保胎治疗.停经5 月感胎动,入院前1d胎动消失. 相似文献
9.
10.
11.
病例:患者,45岁,因"附件发现盆腔包块并逐渐增大3年"入院,3年前患者在外院妇检时发现盆腔包块,B超提示双子宫、双宫颈(未见报告单),当时因无自觉症状,包块小未作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 ,过去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 ,近年来随着B超、ERCP、CT或MRI胆道成像的临床应用 ,该疾病的诊断日益增多[1,2 ] ,我们从 1982年至 2 0 0 0年共诊治 1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 ,男性 2例 ,女性 11例 ,年龄 5 - 12个月 2例 ,1岁 - 10岁 7例 ,11- 18岁 3例 ,32岁 1例。本组病例临床上有上腹部疼痛 ,伴有恶心 ,呕吐 ,发烧 10例 ,上腹部可触及肿块 7例 ,有间隙性黄疸 9例 ,5例行 (Endosco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 相似文献
14.
1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管包括肝胆管和胆总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由于近年来各种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本病在国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我院从1992年到2001年共收治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儿 男,7岁,因“四肢软弱无力7年,点头样发作1月”就诊。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1.95kg,生后即全身松软,吸吮力差。3月龄时头不能竖起,四肢松软无力,仅见腕、指运动,下肢小幅度水平移动,腱反射迟钝。头颅CT示:外部性脑积水。诊断为脑性瘫痪-肌张力低下型,经高压氧等康复治疗1年余,四肢肌力渐改善,10月时会坐,1岁半时不会爬。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胸小肌缺如极为罕见,我们在左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女性,38岁,住院号535875,因左乳肿物10个月,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3年前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无外伤史。患者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双侧胸廓饱满无畸形,两肺呼吸音对称,未闻及罗音,脊柱无畸形,神经系 相似文献
18.
我院外科近两年内发现壁内阑尾两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病例一,男23岁。入院前两天感上腹部及脐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一次,至入院前8小时腹痛转移到右下腹,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体温37.1℃、血压13.5/8 kPa、脉搏100次/min,腹平坦,右下腹腹肌较紧张,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以麦氏点压痛最明显,白细胞13.2×10~9/L,中性86%,诊断:急性阑尾炎。取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后,在髂窝内找到升结肠下段及盲肠,沿结肠带追踪至盲肠末端,未发现阑尾,又找到回肠末段再沿回肠追踪至盲肠也未发现阑尾,然后细心观察盲肠,发现盲肠前内侧壁一条结肠带稍微隆起,用手触摸发现内有一条索状物,才想到为盲肠壁内阑尾。先在阑尾末端切开浆膜,作浆膜下分离,然后沿阑尾长轴剪开至阑尾根部,见阑尾长约11 cm充血、水肿、但无粘连,顺利将其切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至2006年收治的7例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系列病例,年龄为2.5~15岁,男16例、女1例,侧裂区4例,后颅凹3例,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2例,小脑占位征1例,头围增大1例,癫痫1例,无症状因其它因素CT检查发现2例。均采用小骨窗囊肿壁大部切除 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疗效满意,病人随访3~48月,CT复查示:囊肿完全消失2例,缩小1/2以上1例,缩小1/2~1/3者3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本病发生率占颅内占位的1%。手术方法为直接手术及间接手术两种。本组病例采用小骨窗囊肿大部切除 囊肿腹腔分流术,满足了直视下大部分切除囊肿、降低囊壁细胞分泌作用、沟通脑脊液循环、降低局部颅内压、促进脑组织生长的手术目的。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发生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小的优点。对于基层神经外科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