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效果,我们对我院近十年来再手术且进行随访的13例作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本组共13例,占同期腰椎间盘手术的1.5姑。再手术时间4个月~3年。第1次术式:全椎板切除2例,半侧开窗11例。第2次手术病人术前均行脊髓造影、CT或MRI检查。原间隙复发2例,部间隙突出3例,神经根受卡压8例。再手术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5年。讨论明确诊断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前提。由于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于推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应该说,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是不困难的,但是,根据病…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是将传统的开放椎间盘摘除技术与内镜技术相结合,是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它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舰艇人员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常见,过去我院一般采用开放椎间盘摘除技术,从2002年1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对舰艇人员21例行椎间盘镜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治疗病例42例,男29例,女1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65岁,平均年龄68.7岁。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min,基本无出血,平均住院时间10d,全组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明显瘢痕,随访时间0.5~2年。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30例,良9例,可3例,差0例。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创伤口小,可视,操作精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优良,是治疗高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锦  金伟 《人民军医》1999,42(6):332-332
1983~1997年,我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后路髓核摘除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19~65岁,平均41.7岁;体重43~105kg。ASA~级,术前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ST-T改变8例,窦性心动过缓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3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本组均在俯卧位下手术,手术时间3.5~6h。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45min口服地西泮10mg。左侧卧位下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点高于病变2或3个椎间隙,前者向头侧置管,后者向尾侧置管,均为3.0cm。于仰卧位下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出现节段性平…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病人常表现为腰痛、放射性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CT引导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立即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致的腰腿痛症状,具有创伤小、见效快、费用低等优点.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手术成功非常关键.我院自2003年2月~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35例,通过精心的护理,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郑文忠  黄令坚 《人民军医》1998,41(9):508-509
1970~1996年,我院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8例,出现并发症30例(1.9%)。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平均36岁。腰4,5髓核摘除术17例,腰5骶1髓核摘除术4例,腰4,5和腰5骶1髓核摘除术9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9例,马尾神经牵拉伤致下肢肌肉不全瘫2例;术后发生椎间盘炎18例,伤口感染1例。1.2 并发症分析1.2.1 术中并发症 发生脑脊液漏9例,3例咬除椎板时硬脊膜和蛛网膜撕裂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除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和蛛网膜发生脑脊液漏;2例髓核组织经后纵韧带裂口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和神经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侧入路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9-2010-06收治的16例采用健侧入路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治疗方法,并分析手术的注意事项。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患者手术时间在30-60 m in,住院时间为9-14 d,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瘢痕小。手术后对患者随访半年,采用Nakai分级,其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健侧入路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何艳  刘俊  王姗 《西南军医》2006,8(4):113-113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疾患之一,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导致生活能力下降。2003年2月至今,我院收治32例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对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裘剑波  胡敏  张毅  仲琴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67-1067,107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手术行髓核摘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常在俯卧位或侧卧位下行髓核摘除术[1-2].本文着重观察两种卧位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心率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8岁.腰部及右下肢疼痛3年,经多次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喷嚏、用力大小便时疼痛加剧,右小腿及足外侧麻木入院.查体:腰段脊柱略向左凸,L_5~S_1棘突右侧压痛,向右下肢后侧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均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ECD)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用PECD治疗的28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d、1,3,6,12及18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MacNab评分.术后1,3及12个月行MRI检查.所有评分数据收集后使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T检验分析. 结果 25例患者获得随访18~ 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 d VAS和MacNab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3,6,12及18个月VAS和MacNab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d与术后3,6,12及18个月VAS和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及18个月VAS和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MacNab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较术后3d明显改善(P<0.01). 结论 前路PECD对软组织性和部分骨性颈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再次手术1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行髓核摘除的患者占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少数患者园各种原因术后效果欠佳,需丙次手术我们对19例再次手木病例的原回及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丽娜  张艳 《武警医学》2004,15(12):951-951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 ,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手术需要做椎板切除 ,术后可发生腰椎不稳定 ,神经根粘连 ,硬膜纤维化等并发症。采用椎间盘镜进行髓核摘除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 ,出血少 ,组织损伤小的优点。该术式不进入椎管 ,避免了硬膜和神经根的粘连 ,对脊柱的稳定影响小 ,加之康复快 ,疗效好[1] ,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方法。我院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4年 4月共实施此手术 98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98例 ,其中男 6 1例 ,女 37例 ,年龄 2 2~ 5 8岁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对国内外应用单纯髓核摘除术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方法 检索相应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评价人员独立阅读题目、摘要,按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评价指标做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国内外文献,随机6篇,非随机3篇,包括6 670例患者,质量等级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髓核摘除组在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融合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方面髓核摘除组低于融合内固定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再手术率及手术满意率方面融合内固定组优于髓核摘除组;术后疼痛评分(VAS)髓核摘除组优于融合内固定组;术后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内固定组优于髓核摘除组.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无论是采用髓核摘除术,还是融合内固定术,近期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LDH患者1862例,其中行MED术(MED组)1276例,行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开放组)586例.采用改良Mcnab评分法评定治疗结果,随访8~60个月,平均随访39.2个月.结果 1518例获随访,MED组和开放组分别为1059例和459例,术后最近随访满意率(Mcnab评分优良者)分别为91.31%和93.2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原工作的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P<0.05).MED组和开放组术后再手术率分别为6.89%(73/1059)和2.61%(12/459),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平均复发时间MED组早于开放组,分别为5.6个月和31.2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诊断错误和术中定位错误.结论 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原位椎间盘突出是MED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黏连是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镜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ED)与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行MED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各100例。结果按Naka i疗效评价标准,MED组优72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小切口开窗手术组优70例,良20例,可6例,差4例。两组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复发MED组2例,小切口开窗组3例;椎间盘炎各1例。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均较为肯定,术后疗效大体一致,MED术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但对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巨大型、游离型、中央型以及合并椎间盘钙化的手术,小切口开窗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颈.立问盘髓核摘除术(PLD)、施术方法与器械改良的研究;提高该项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是根据局部组织厚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局部施压方式;空芯针穿刺技术;术中髓核腔减压采用钳取和环锯切割技术相结合;采用新的盘内双腔冲洗吸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