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穿琥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过敏性反应以过敏性休克和皮肤过敏反应为主.结论 重视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便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102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59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48.0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78%;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强调合理用药,就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0例ADR报告涉及的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有37例,占46.25%;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生ADR的患者有13例,占16.25%;进行静脉给药后发生ADR的患者有65例,占81.25%。结论:我院应加强对临床药物的管理(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管理)及ADR的监测工作,增强临床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出现了药物副作用的101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抗感染药物类别、种类、途径、年龄、性别、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涉及的器官系统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青年患者;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1.29%;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例数分别居第1,2位;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罗红霉素缓释片、红花注射液;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充分、实际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潮红、皮疹、静脉炎等,在用药的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率较多,但不良反应均轻微,停药数日后即好转。结论:临床上医生要合理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医药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相应的不良反应识别和防范能力,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9月收集到的136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136例,涉及的药物共79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用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菊芬 《当代医学》2008,(7):149-150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防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分析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药物说明书、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68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分析6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应用的10种中药注射液的名称、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以及用药后的临床表现等,对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液主要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瘙痒、寒战及过敏性休克等,带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包括双黄连、血塞通、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等10种。结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常见,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并对常见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防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分析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药物说明书、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24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18-118,12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搜集我院2007~2009年243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134例,占55.1%;中药注射剂53例,占21.8%。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20例,占90.5%。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用药应以说明书为依据,加强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以期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107例因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常见品种进行统计.结果 引发的因素是多样性的,较常发生的有双黄连、血塞通、蝮蛇抗栓酶、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等.结论 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辨证论治,避免联合用药,控制滴速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上报符合规定的ADR报告2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越大ADR发生率越高;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发生率高;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引起ADR比例高。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减少静脉给药方式,对老年患者要强调个体化用药,合理使用抗菌素及中药注射液,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方法:收集我院1990.1~2008.10静滴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32例。结果:穿琥宁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由于中药注射液分离提纯较为困难,故易引起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控制适应症,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建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35-136
目的介绍一年来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践,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规范管理ADR监测工作,才能够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数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上报的53份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中药注射剂、微生物制剂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种类;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别;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途径;老年人、男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多发群体。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以期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107例因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常见品种进行统计。结果引发的因素是多样性的,较常发生的有双黄连、血塞通、蝮蛇抗栓酶、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等。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辨证论治,避免联合用药,控制滴速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上报的46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8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品引起ADR最多,占42.8%;以一般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7%;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64.8%;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各类药害事件的发生,积极提倡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