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少年冲突处理策略的使用与其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测量法和青少年同伴冲突处理策略问卷对316名青少年(男152,女164,年龄16±3岁)的同伴冲突处理策略和人际关系进行考查。结果①青少年同伴冲突处理策略具有较好的信度(复测信度为0.67~0.78)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②搁置不理和寻求帮助两种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01),而公开反抗策略和妥协退让策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在接纳水平上,只有搁置不理策略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⑧初中生较之高中生更多的采用寻求帮助策略,而高中生则更多采用搁置不理策略。结论不同性质的青少年同伴冲突处理策略对其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亲子冲突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49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1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3,-0.25,0.23;P0.01)。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2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水平最高;3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也可以通过亲子冲突间接影响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探讨父母冲突与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冲突子女觉知量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和冲突解决策略问卷对144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22.0和AMO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亲子三角关系的三种亚型(固定/非固定跨代联盟和攻击性迂回)在父母冲突与子女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具有中介效应。(2)父母冲突→非固定跨代联盟/攻击性迂回→顺从策略,父母冲突→非固定跨代联盟→妥协策略的中介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非固定跨代联盟在父母冲突和顺从策略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妥协策略上,父母冲突既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妥协策略,也可以通过非固定跨代联盟起作用,女生组则表现为完全中介模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冲突对大学生冲突解决策略的复杂影响,父母冲突通过影响亲子三角关系的不同亚型,进而影响到子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应对。为高校开展家庭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培养学生冲突解决能力提供了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类型、师生关系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五因素问卷、师生关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市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931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不同年级、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②不同师生关系类型、不同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③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和师生关系中的冲突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效应。结论:冲突型师生关系、情绪型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编制符合中国青少年实际的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问卷,并对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在对548名青少年开放式问卷调查及部分家长、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问卷初始稿,而后以914名青少年为被试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问卷因素分布符合理论构想,α系数为0.56~0.86,间隔一月后重测信度为0.67~0.88(P<0.01),S-B分半信度为0.50~0.79。因素负荷如下:主动解决问题因子为0.36~0.71,攻击反抗因子为0.38~0.71,回避冲突因子为0.38~0.78,屈服让步因子为0.37~0.67,他人调节因子为0.53~0.71。解释方差的变异分别为:17,5%、23.2%、3.9%、2.3%、2.2%。结构效度及内容效度比较理想。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的测查。  相似文献   

6.
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差异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整体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FAI),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2所城市4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1317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在家庭功能问卷的所有维度,青少年与父母间知觉差异显著,青少年的知觉比父母更消极;②在家庭功能的不同维度,不同的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人数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黟在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沟通、冲突与和谐以及父母关注维度,不同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自尊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差异.不同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自尊分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孝道观念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中潜在的中介机制。方法:采用双元孝道量表、亲子冲突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家庭功能量表对40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构方程结果表明,相互性孝道与权威性孝道可以通过影响亲子冲突、亲子亲合对家庭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亲子冲突、亲子亲合在双元孝道与家庭功能之间都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提升青少年孝道水平,减少亲子冲突,提高亲子亲合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同伴冲突情境下学龄儿童情绪表达策略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从两所普通小学抽取三四五年级共886名被试,采用故事情境法进行考察。结果①同伴冲突情境下,学龄儿童夸大策略的使用显著高于其他3种策略(t≥3.17,P0.01),弱化策略使用最少(t≤-7.91,P0.001);②学龄儿童情绪表达策略总分的年级主效应显著(F=3.72,P0.05),性别主效应显著(F=5.80,P0.05);③在轻微冲突情境中,更多使用夸大策略(F=2.94,P=0.06);在模糊伤害情境中,更多使用平静化策略,且女生使用次数显著多于男生(F=3.46,P0.05);在故意伤害情境中,更多地使用弱化策略,男生使用次数多于女生(F=3.95,P0.05)。结论同伴冲突情境具有情境特异性,在该情境下,学龄儿童不同情绪表达策略存在性别、年级和冲突情境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探讨道德推脱、传统欺负的链式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问卷、亲子冲突问卷、道德推脱量表和传统欺负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88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欺负的发生率为16.0%,男生(21.2%)显著高于女生(11.6%)(χ~2=15.80, P0.01)。②网络欺负与亲子冲突、道德推脱、传统欺负显著正相关(r=0.12~0.57, Ps0.01)。③总体上,亲子冲突对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传统欺负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④分性别来看,亲子冲突对男生网络欺负是通过道德推脱、传统欺负的链式中介作用起间接影响,而对女生网络欺负则是通过传统欺负的独立中介作用起间接影响。结论: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影响,道德推脱、传统欺负在其中具有链式中介效应,且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与幼儿挑食行为的关系及亲子冲突和幼儿消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家庭冷暴力量表、亲子关系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对2728名幼儿的母亲进行测查,采用SPSS26和Mplus8.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在控制了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幼儿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亲子冲突、幼儿消极情绪与挑食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显著正向预测幼儿挑食行为;(3)亲子冲突与幼儿消极情绪在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与幼儿挑食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挑食行为,而且还通过亲子冲突和幼儿消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幼儿挑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劳工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随机取样,采用自编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广东地区3家典型制造业企业105例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劳工SCL一90样本值各因子分及总分除了Fl(躯体化),其余多数显著高于国内成人样本或常模(t=2.214,4.415,4.113,4.113,3.957,3.340,4.716,5.428,4.409;P〈0.00I);不同性别劳工在F3(人际关系)、F5(焦虑)等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F=5.288,4.509,4.726,6.702,7.309,10.713;P〈0.05);不同制造业劳工在F6(敌对)和F10(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F:3.287,3.433;P〈0.05)。结论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待遇、管理方式等带来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与和劳工自身的心理调节方式等主体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等不同家庭情况的士兵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情况,探讨士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军区基层部队随机选取的310名士兵进行测验。结果①单亲家庭的士兵获得的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士兵;②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母的偏爱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士兵;③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父母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②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定80后青年军官心理健康状况,为军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包括海、陆、空、武警各军兵种共627名80后青年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 80后青年军官样本总体除恐怖和躯体化因子外的7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01),阳性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校与专业满意度、师生与同伴关系等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学校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选取某新建本科地方院校中2211名2008级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不同学校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不同专业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0.05);3不同同伴关系(良好、一般、较差)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不同师生关系(良好、一般、较差)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校因素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高校应改善其生态环境以便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边检基层民警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33名边检基层民警进行测量。结果1边检基层民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低下较严重,去人性化中等;2人口统计学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3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因子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的相关均非常显著(P<0.01),个人成就感因子与SCL-90的抑郁和敌意因子相关显著(P<0.05)。结论边检基层民警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新生SCL-90异常因子与心理问题严重者(≥3)分布情况,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SCL-90因子分上的差异及家庭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民办高校新生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某大城市中随机选取某民办高校08级新生113名进行测量。结果 1在SCL-90因子中,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并列第3),至少1个因子≥3的学生总体检出率为15.04%;2不同性别的新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P0.05);来自不同生源地的新生仅在人际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35,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1.57或0.50,P0.05);3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F=1.49或0.02,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者未来应探讨新生个体内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学校因素或社会微环境对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入所时间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比较,并研究狱所回归教育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罪犯一般情况调查表、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10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抑郁症状3项因子分差异显著(t1=2.067,t2=2.152,t3=2.556,均为P0.05)。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性良好的7个领域差异均不显著;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3个因素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t1=4.469,t2=3.484,t3=4.634,均为P0.01)。所内环境、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4个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所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目前想法因素也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良好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中启迪因素对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这个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均为r0.2)。结论狱所应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回归教育,使犯罪青少年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法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 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t=-2.917,P<0.01),专业(F=3.2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