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道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 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阿司匹林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 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阿司匹林0.4~0.8 mmol/L诱导24 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 浓度超过3.2 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 h后除药物浓度在0.4 mmol/L时γδT细胞对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略有增强外, 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3.2 mmol/L阿司匹林对γδT细胞诱导24 h的凋亡率(52.71%)明显高于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分别为7.88%、8.89%、6.21%、4.47%和%3.67).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及增加γδT细胞的凋亡率, 而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T细胞受体γδ表型淋巴细胞与肿瘤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细胞受体γδ表型细胞是一个新发现的T淋巴细胞亚群,约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3%~10%。实验证明,此类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能力且可表现出对多种自体及建系肿瘤细胞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因其具有特殊的MHC非限制性的抗原识别方式,在某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存在以及经过继免疫实验可获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而引起了免疫学工作者们的兴趣。本文仅就γδT细胞在肿瘤免疫研究的近年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着急滑液和滑膜中选择性存在,且有数量升高的γδT细胞的免疫学功能,以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固相抗扩增法,建立关节滑液,滑膜和外周血γδT细胞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γδT细胞的细胞表型,细胞毒活性,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结核杆菌抗原(Mtb-Ag)活化的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Mtb-Ag刺激正常人PBMC以诱导γδT细胞扩增,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高纯度的γδT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系K562和Raji的细胞毒活性,并观察MEK/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细胞毒活性的阻断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上CD69的表达,并观察PD98059和SB203580对CD69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新鲜分离的PB-MC,用Mtb-Ag刺激培养第10天,用磁珠阳性法分离的细胞中γδ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3.56%、74.63%和98.20%。PD98059可抑制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且对γδT细胞杀伤Fas低表达的K562细胞的抑制率(39.27%)高于对γδT细胞杀伤高表达Fas的Raji细胞的抑制率(26.58%)。PD98059还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表达CD69;而SB203580对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和肿瘤细胞诱导的CD69的表达均无影响。结论:MAPK途径中的Erk通路(而不是p38通路)参与了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启动,且可能对γδT细胞的颗粒外吐作用较大,而对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作用较小。MAPK途径的Erk通路可能还参与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T细胞受体γδ表型淋巴细胞与肿瘤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细胞受体γδ表型细胞是一个新发现的T淋巴细胞亚群,约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3-10%。实验证明,此类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能力且可表现出对多种自体及建纱肿瘤细胞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因其具有特殊的MHC非限制性的抗原识别方式,在某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存在以及经过继免疫实验可获得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而引起了免疫学工作者们的兴趣。本文仅就γδT细胞在肿瘤免疫研究的近年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 A) 患者的关节滑液和滑膜中选择性存在,且有数量升高的γδ T 细胞的免疫学功能,以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固相抗体扩增法,建立关节滑液、滑膜和外周血γδ T 细胞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γδ T 细胞的细胞表型、细胞毒活性、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所获得的滑液、滑膜γδ T 细胞系,多数以 Vδ1 亚型细胞占优势;呈现出 I L2 和 I L15 依赖的细胞增殖应答和显著增强的细胞毒活性;γδ T 细胞对自体和异体滑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差异; M.tb( 结核分枝杆菌) 、 M.tb 蛋白等抗原及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不能有效的提高建系的γδ 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或增殖活性; 与异体滑膜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促进滑液γδ T 细胞的增殖; 细胞因子 I L2 、 T N Fα的分泌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 存在于局部关节中的γδ T 细胞可能通过对滑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T细胞受体(TCR)在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作重定向(reorientation)运动的机制模型.方法:基于经典流体力学环境中的双分子反应传能原理,提出了T细胞受体的涡旋驱动模型,利用免疫突触内耦合的受体或配体分子作为涡源驱动T细胞受体分子的募集.结果: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强度及作用频率同时具备一定范围的涡旋连续驱动下,TCR重定向运动速度可达到实验测定的范围(0.04~0.1 μm/s).结论:本模型证明突触内受体/配体对耦合时通过将其结合自由能转化为细胞内外流体涡旋运动的机械能可能直接提供了TCR重定向运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激动剂(Gardiquimod)对人γδT细胞杀伤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异戊烯焦磷酸法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ardiquimod处理γδT细胞和肺癌细胞A549,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LDH法检测Gardiquimod处理后γδT细胞对A549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γδT细胞上CD107a、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Gardiquimod在5.0~0.31μg/ml浓度可明显促进γδT细胞增殖,同时抑制A549增殖。Gardiquimod处理γδT细胞后,杀伤A549能力明显增强,且CD107a、颗粒酶及穿孔素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ardiquimod通过增高γδT细胞上的CD107a、颗粒酶及穿孔素的表达来增强其杀伤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γδT细胞、NK细胞及LAK的生物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体外分离,增殖培养获取γδ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并比较3种细胞的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用不同单抗分别被粘附的细胞,通过MACS细胞分选仪的分选,获取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表型,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以及单抗阻断效应的分析。结果 经MACS分离得到的γδT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数扩增600 ̄800倍,CD3,CD8和γδ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2.29%,58.02%和65  相似文献   

10.
炎症或肿瘤发生的早期,γδT细胞起到重要的调控功能。小鼠γδT细胞按照TCR链的组成可以分为多种亚群。本文主要阐述小鼠γδT细胞不同亚群对炎症和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丽  付笑迎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11,(5):369-372,385
目的检测卡介苗(BCG)刺激后,PPD+正常人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TCRγδ亚群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PPD+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γδ亚群;BCG刺激PBMCs后检测γδT细胞IFN-γ分泌水平,并分析BCG特异性γδT细胞表型特征。结果依据PBMCs中TCRγδ和δ2的表达,可将γδT细胞分为3个亚群,即δ2high、δ2low和TCRγδ中非δ2T细胞(non-δ2-γδT)细胞。其中,δ2high和δ2lowT细胞几乎全部(>98%)为CD45RO+,而non-δ2-γδT细胞中只有少部分表达CD45RO,其余大部分不表达CD45RO。δ2high和δ2lowT细胞表型类似,主要为CD45RO+CD62L-CD27-,而non-δ2CD45RO+细胞主要为CD62L-CD27+,non-δ2CD45RO-细胞几乎全部为CD62L-CD27-。BCG刺激PBMCs后,可诱导γδT细胞分泌IFN-γ,且主要为δ2high和δ2low细胞,而non-δ2-γδT几乎不产生IFN-γ。进一步分析BCG特异性γδT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δ2high-CD45RO+IFN-γ+和δ2lowCD45RO+IFN-γ+细胞主要为CD62L-CD27-和CD62L-CD27+,为效应型记忆细胞。结论 BCG刺激PPD+正常人外周血PBMCs后,主要诱导δ2T细胞分泌IFN-γ,且该细胞表现出CD45RO+CD62L-效应型记忆细胞特征,可能在预防结核早期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γδT细胞、NK细胞及LAK的部分抗肿瘤生物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增殖培养获取γδ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并比较了3种细胞的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用不同单抗分别馐被粘附的细胞,然后通过MACS细胞分选仪的分选,获取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表型、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以单抗阻断效应的分析。结果:经MACS分离得到的γδT细胞,培养2w后细胞数扩散600~800倍,CD3、CD8和γδ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2.29%、58.02%和65.98%。γδT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6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XG-7这3种不同靶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率,分别为35.98%、42.27%和69.08%;NK细胞对此3种细胞杀伤率分别是45.12%、12.34%和29.27;LA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44.01%、29.27%和25.68%。γδT细胞对经M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3种非传统淋巴细胞——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 iNKT)、γδT细胞、B1细胞和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收集35例患者[其中肝功能正常(liver function normal, LFN)者23例、肝功能异常(liver function abnormal, LFAN)者12例]和20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者外周血。FACS检测各组外周血中3种非传统淋巴细胞(i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和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相对含量、计算出各细胞的绝对数,并分析各类细胞相对含量与临床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LFN组和LFAN组iNKT细胞的相对和绝对计数均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与HBV-LFN组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前后γδT细胞对结肠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γδT细胞和结肠癌SW-1116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γδT细胞及结肠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白藜芦醇对γδT细胞杀伤结肠癌SW-1l16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γδT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的活性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在0.39 ~3.125μmol/L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结肠癌SW-1116细胞作用不明显;经白藜芦醇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结肠癌SW-1116细胞的杀伤活性也显著高于未诱导组(P<0.05);经浓度为0.1~1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的γδT细胞的p-ERK1/2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对结肠癌SW-1116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的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及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病原体抗原对γδT细胞细胞毒活性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体外研究病原体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细胞毒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反应性以及对CD4+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澄清γδT细胞的功能。方法用洗淘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γδT细胞,在体外探讨植物血凝素和结核分枝杆菌(M.tb)、人类6型疱疹病毒(HHV-6)和阴道毛滴虫(TV)病原体抗原对γδ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并采用细胞隔离渗透培养法观察γδ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M.tb比TV可更强地促进γδ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M.tb和HHV-6可刺激γδT细胞主要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而TV可刺激γδT细胞优势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6。经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促进CD4+T细胞增殖。结论细胞内感染的病原体是激发γδT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的诱导因子,并对其杀伤活性有所增强,而细胞外感染病原体可激发γδT细胞产生TH2型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在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秸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刺激正常人PBMC,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γδ^ 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Mtb,神经酰胺、鞘磷酯脂以及F B1cf γδ^ T细胞的活化作用;FACS检测其对γδ^ 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作用。结果 Mtb刺获得的γδ^ T细胞可达73%,磁珠分选后可高达98%;高浓度Mtb,神经酰胺及鞘磷脂酶能抑制γδ^ 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出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Fumonisin B1则对γδ^ 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活化细胞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Mtb可有效地调节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水解鞘磷脂产生的神经酰胺参与了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传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诱导γδT细胞SGC-7901细胞株24h,用MTT法检测复方苦参对这两种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和LDH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18T细胞和SGC-7901的凋亡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CD44达94.0%。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率(22.3%)均明显高于γδT细胞(-22.4%),且γδT细胞的抑制率呈负的趋势,当复方苦参的浓度在1/50~1/400时γδT细胞负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且经复方苦参诱导24h的γδT细胞杀伤活性(83.6%)明显高于先诱导SGC-7901组(71.2%),同时经复方苦参诱导24h的18T细胞凋亡率(4.64%)明显低于SGC-7901(49.23%)。结论复方苦参在临床常规使用浓度下,能够促进78T细胞的增殖,同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且能够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这一结果将有助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及为复方苦参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γδ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以往认为γδT细胞可能是诱导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启动因素,但体内研究结果:不一。本文拟探讨γδT细胞在EAU的发病中的致病或保护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小鼠γδT细胞,体外抗原激活后输注于野生型B6小鼠;用GL3抗体注射法清除野生型B6小鼠体内的γδT细胞;或直接使用γδT细胞基因敲除小鼠,IRBP1-20免疫法制作小鼠EAU模型,观察小鼠眼球炎症的临床评分和病理改变,与野生型B6小鼠的EAU模型相比较。结果:1)EAU时γδ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2)早期活化的γδT细胞主要产生和表达IL-17;3)预先输注活化的γδT细胞后,IRBP1-20诱导的EAU眼球炎症明显减轻;4)GL3清除γδT细胞后,EAU眼球炎症明显加重,γδT细胞基因敲除小鼠的EAU眼球炎症明显加重;5)缺乏γδT细胞的小鼠预先输注γδT细胞后,EAU炎症明显减轻。结论:激活的γδT细胞在EAU发病中可能起到控制免疫炎症不致失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产生IL-17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扩增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γδT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扩增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γδT细胞的方法 ,以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亚群。方法 :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 (n =10 )外周血和BALF中的单个核细胞 ,经贴壁除去单核 /巨噬细胞后 ,用补体攻击αβT细胞 ,再用抗TCRγδ单克隆抗体 (mAb)通过固相法加IL 2刺激选择性培养扩增γδT细胞 (简称“攻击洗淘法”) ;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γδT细胞纯度。结果 :PBMC和BALF中的γδT细胞在抗TCRγδmAb和IL 2存在下 ,无须再用抗原刺激 ,能维持较长时间增殖 ;经“攻击洗淘法”纯化后扩增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 81%~99%。结论 :“攻击洗淘法”能高度纯化扩增外周血和BALF中的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素体外对Graves病T、B细胞功能异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异常升高的甲状腺激素与免疫异常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抗甲抗腺药治疗GD期间加用甲状腺素(T4)的作用方法:将GD患者外在单个核细胞(PBMC)在不同浓度的T4条件下外培养6d后,检测T细胞亚群和增减上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LgG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培养后的GD患者PBMC中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明显减少(P〈0.01);培养上清中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