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卫军 《上海医药》2007,28(9):427-428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6.35%,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消化系统损伤是不良反应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34.79%。结论: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强化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积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情况,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及我院报告和监测的应对措施,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关联性评价原则和要点。结果通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分析,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重要性。结论通过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学习,明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6):1180-118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间上报的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2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有70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95例占45.89%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96例占94.69%;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部位损害以及血管炎、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结论:通过207例ADR的分析,掌握了ADR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董景霞 《北方药学》2012,9(9):15-16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给临床医师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7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7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可知,性别统计无明显差异,年龄段大于60岁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产品以抗微生物药居多,对全身系统及器官危害性最多见,在临床上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临床处理或抢救要及时。结论:经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统计分析,我们应足够重视,必须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意识,确保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市5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的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报告人职业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由抗菌药和注射途径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数量需提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宣传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自2011年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后,本院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为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了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对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病人的基本情况、药品分类、给药途经、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43例(占30.71%);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给药;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50~70岁人群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大多转归良好。结论: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提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