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和治疗有所进展,但预后仍无明显改善。作者于1982~1987年5年间,对200例 HCC 患者采用碘化油作选择性局部化疗(阿霉素)。男169例,女31例,平均58.8岁。其中149例单用碘化油治疗,余51例于碘化油选择性局部化疗后作肝切除,并与44例做肝动脉栓塞术和41例肝动脉插管化疗的 HCC 患者比较。结果如下:在未作于术切除的 HCC 中,60例患者的AFP>500ng/ml,其中51例显示肝癌组织内碘化油沉积良好,40例(78%)在碘化油局部化疗后 AFP 水平下降。余9例肿瘤组织内碘化油沉积差,其中有5例(55%)AFP 值降低。79例HCC 患者在碘化油选择性局部化疗前、后一个月作 CT 检查,70例肿瘤组织内沉积良好,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次进行DSA的同时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检测血清的VEGF水平。结果24例HCC血管造影中,18例有肝动脉肿瘤染色,瘤区肝动脉染色15例为多血供,3例为少血供;4例仅表现为门静脉供血; 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且合并大量门静脉瘘;另1例肿瘤无血供,HCC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194.5±14.2)ng/L与对照组(132.4±4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癌病灶血供丰富或伴有动静脉瘘形成者,血循环中VEGF浓度明显增高,且和肝内播散、肝癌复发及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74例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化学免疫治疗(CIT),即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后1~2周,序贯地施行LAK或CD3AK过继免疫治疗,并以同期单用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的41例相同患者作对比。结果表明,化学免疫治疗组和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组的Ⅱ,Ⅲ期HCC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显著,分别为72.4%与40.496(P<0.05)和48.9%与14.3%(P<0.05)。化学免疫治疗和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组相比,Ⅲ期HCC患者的半年、1年生存率和Ⅱ期患者的2年生存率差异也显著,分别为62.2%与23.8%(P<0.05),46.0%与9.5%(P<0.05)以及48.3%与15.0%(P<0.05)。化学免疫治疗组1年内肝外转移发生率为25.9%(15/58),明显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58.1%,18/31)为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免疫治疗这一有机序贯结合在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方面确属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的首选疗法为肝切除,但晚期肝癌预后不良。为了确立今后的治疗法,作者对Ⅱ、Ⅳ期 HCC 的治疗和预后进行了研究。对象:自1977年12月至1987年6月,冈大第一外科治疗 HCC279例,其中Ⅲ、Ⅳ期肝癌164例(59%)。Ⅲ期64例(切除37例,非切除27例),Ⅳ期100例(切除24例,非切除76例)。非切除中7例肝动脉结扎,13例肝动脉手术插管(SC),13例肝动脉手术栓塞(SE),26例肝动脉插管栓塞(TAE)14例 TAE-肝动脉注射疗法,23例非剖腹性肝动脉注射疗法,12例未治疗。因Ⅱ期未切除病例少,故从对象中除外。结果:就切除病例而言,Ⅲ、Ⅳ期患者1  相似文献   

5.
欧新伟 《癌症进展》2018,16(5):591-593
目的 探讨时间特异性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时间特异性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测定各个时期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不同时相、不同部位的信号强度.结果HCC病灶的信号强度于肝动脉晚期到达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且在门静脉早期后较周围肝组织低;腹主动脉、肝动脉的信号强度均于肝动脉中期到达峰值;门静脉、肝组织的信号强度于门静脉期到达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下腔静脉的信号强度在肝动脉晚期到达峰值.不同时相的HCC病灶及肝组织的信号强度相对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51,P=0.004;F=32.874,P=0.001).p2、p3期的HCC病灶信号强度相对增加值均高于同时相的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扫描时相内,HCC病灶及肝组织的信号强度相对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结果显示,多数患者的T1信号强度低、T2信号强度高(62.5%),且内部信号改变多数为均匀(39.6%)或坏死(37.5%),包膜形态一般不可见(43.8%).结论时间特异性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HCC诊断的准确率,能够准确客观地获得各时期图像,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后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HCC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增强扫描时病灶的强化特点分为肝动脉、肝动脉加门静脉、少血供等不同血供类型HCC患者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和60例HCC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并将HCC血供类型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肝动脉血供HCC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及20例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血供HCC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少血供和健康人群(P〈0.01);20例少血供HCC患者VEGF水平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的CT不同血供类型与血清VEGF水平有关,可为HCC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根据病期可估计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存活时间,但至今尚无预测相同病期患者预后的理想指标。新近采用CT和B超对肝内肿瘤结节作连续的监测,通过计算结节的生长速度而得知肿瘤的倍增时间(TVDT)。TVDT有可能和在乳腺癌一样是影响HCC患者生存的一个决定因素。作者研究15例小肝癌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HCC。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癌结节小于1.9 cm者4例,2.0~2.9 cm者3例,3.0~3.9 cm者5例,4.0~4.5 cm者3例。15例中12例为单结节,3例为双结节,门静脉未被侵犯。平均年龄62±10岁。经31~394天非特殊治疗后,5例患者给予全身化疗;9例行肝切除术,其中2例单作切除,4例术后化疗,3例肝动脉栓塞后切除;另一例因高龄且心力衰竭未作特殊治疗。15例在未作特殊治疗期间,通过B超和CT每隔30天测量肿块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B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共222例BCLC B期、Child-PughA级HCC患者的生存资料,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Cox模型分析危险因素, 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总生存率。  结果  222例患者中, 肝切除术治疗118例, TACE治疗104例。肝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6%、37%, 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 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3%、19%、7%, 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P < 0.05)。Cox回归模型提示治疗方式TACE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可能更能提高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的总生存率。BCLC B期HCC的治疗方式应该按不同的亚组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以往~(131)Ⅰ标记碘油治疗肝细胞癌(HCC)都是经肝动脉注入药物,现作者首次报告经次肝段动脉注入碘油治疗HCC的疗效结果。 1986年2月~1989年2月,用该法共治疗24例HCC病人。病人年龄35~75(平均53)岁,肿瘤直径2.5~8.0cm,18例(75%)原有肝硬化。Ⅰ期病变7例,Ⅱ期12例,Ⅲ期5例。病  相似文献   

10.
杨再富  徐朝宁 《癌症》1992,11(3):252-252
1985年5月至1991年7月,我院对经B超、CT、细针肝穿刺活检诊断肝细胞癌(HCC)已失去手术机会和不接受手术治疗者,从肝动脉(HA)内灌入抗癌药物局部化疗17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7例全部男性,年龄12—55岁,平均49岁。13例门诊病人,4例住院患者。广泛弥漫型病变10例;局灶结节型病变7例(病灶位于左肝2例、右肝3例、尾状叶1例、左右肝各1个病灶1例。病灶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相关动静脉瘘的多排螺旋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uo MY  Shan H  Jiang ZB  Liang WW  Zhang JS  Li LF 《癌症》2004,23(7):833-838
背景与目的: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可能常规作经导管肝动脉造影检查,这往往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的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漏诊,丧失栓塞治疗的机会。本研究旨在探讨HCC相关AVF的多排螺旋CT(muhidetector spiral CT,MD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56例HCC相关AVF的MDSCT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MDSCT显示31例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增强早于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其中1例有左肝静脉提早增强浓密显影并左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上端癌栓形成,1例肝动脉晚期HCC病灶周围短暂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变为等密度;1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显影浓密于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4例门静脉2级及以下分支增强早于门静脉主干,3例门静脉2级及以下分支显影浓密于门静脉主干,伴有肝动脉晚期HCC病灶周围短暂的片状(3例)或楔形(4例)强化,门静脉期变为等密度。49例重中度分流中央型病例,病灶和脾脏强化程度均降低,非癌变肝实质强化程度增加且密度不均。结论:HCC相关AVF具有复杂的MDSCT表现,门静脉和/或肝静脉提早增强、浓密显影是其主要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情况。方法 搜集2004年至2018年美国SEER数据库中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资料,并进行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结果 共纳入5049例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70岁,GradeⅢ/Ⅳ期和T2、T3a/3b、T4和M1期的患者预后较差,能够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预测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预后,对于HCC患者应用肝切除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AFPmR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 ,探讨AFP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 ,建立HCC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Nested RT PCR) ,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 :在 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 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 3 5例 ( 71 4% )、2 0例 ( 4 0 8% )、3例 ( 6 1% )、0例、0例 ;3 5例肝癌患者中有2 3例术前外周血AFP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 ( 65 7% ) ,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 ;HCC患者外周血术后 72hAFP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 2 2 9% ( 8/3 5 )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 ,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HCC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后1年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CC伴PVTT患者124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肿瘤及门脉癌栓变化、AFP变化、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随访其1年内的疗效。结果 AFP变化,介入后转阴率为27.4%。治疗后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变化,CR 6例(4.8%),PR 39例(31.5%),NC 45例(36.3%),PD 34例(27.4%)。治疗后1月、3月生存质量较前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较前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方面,治疗后1月、3月、6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100.0%、89.1%、71.6%和58.3%。结论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HCC伴PVTT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均有较明显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瘤体周围供血动脉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Vmean)与瘤体内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以及TVmean与瘤体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确定TVmean术前无创性估价HCC生物特性的价值。方法 术前超声检测45例HCC患者瘤体周围供血动脉的TVmean,超声检测45例正常人肝组织内细小动脉的TVmean。观察术后HCC组织常规病理染色的细胞分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TVmean与MVD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HCC瘤体动脉TVmean与MVD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794,回归方程为Y=18.2764+1.5544x。依据TVmean≥121.3cm/s计算低分化HCC的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87.5%;TVmean〈21.3cm计算高分化HCC的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97.3%;依据TVmean计算HCC细胞分化程度的可信度达89.5%。结论 HCC瘤体动脉的TVmean可于术前估价瘤体的生长状态、细胞的恶性程度,为分析患者预后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已报告动脉性门脉造影CT(CTAP)可检出直径2cm以下的瘤灶,但手术、术中B超(US)证实仍有13%~23%的瘤灶被遗漏。另外,CTAP也可产生灌注异常伪影。为此,作者对10例病人联合进行CTAP与CTA(肝动脉造影CT),以观察对瘤灶及肝血流异常灌注检出能力的改善。 男7例,女3例,17~76岁。结肠腺癌肝转移7例,肝细胞癌(HCC)2例,肝腺瘤1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两侧股动脉插入5.5F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再将导管分别置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肝动脉。CTAP时自肠系膜上动脉注入125ml造影剂,CTA时向肝动脉内注入75ml造影剂。扫描层厚与间隔均为10mm。4例行肿瘤切除,1例肝移植,1例术中认为不能切除;另  相似文献   

17.
Zhang FJ  Wu PH  Zhao M  Gu YK  Zhang L  Tan ZB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48-250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联合无水乙醇消融(PEI)对原发性肝癌(HCC)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病理、AFP或典型影像学诊断证实的HCC 1 5 0例,每例肝内的病灶数目<3个,病灶大小3.1~7.9cm ,平均直径5 .5cm。全部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74例,TACE后2周行单纯RFA ;联合组76例,TACE后2周行射频消融,间隔2 0~30d后再行PEI。结果 对照组的完全坏死率为75 .8%,联合组为89.5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HCC患者经TACE后,行CT导向下RFA联合PEI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RF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四维CT (4DCT)和ABC辅助下三维CT (3DCT)两种模拟定位技术,探讨3DCT进行原发性肝癌(HCC)个体化内靶区制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CC患者15例,依次完成4DCT和自由呼吸(FB)、主动呼吸控制(ABC)辅助下平静吸气末屏气(EIH)、平静呼气末屏气(EEH) 3D...  相似文献   

19.
TACE联合3DCRT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VT)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32例HCC合并PVV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肿瘤及癌栓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近期有效率71.9%,癌栓有效率为81.3%。平均生存时间为20.63±1.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0±1.0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癌栓类型、肝功Child-Pugh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肝癌合并PVTT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34例经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32例恢复良好。获随访29例(90.6%),中位生存时间为16.2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37.9%、24.1%、10.3%和3.4%。其中术后行门静脉及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者23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1%、42.9%、28.6%、14.3%和4.7%,中位生存时间为19.6个月;单纯手术组9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0%、22.2%、11.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加PVTT摘除术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