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感染与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测定AI P患儿尿hCMV定量,对hCMV阳性患儿应用Dex+IVIG+GCV方案治疗.结果 hCMV阳性患儿发病时Plt及Hb值均低于hCMV阴性患儿.且发病年龄明显偏小.应用正规治疗后,Plt及Hb上升至正常的时间大于hCMV阴性患儿.应用Dex+ⅣIG +GCV方案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婴幼儿hCMV感染与AITP密切相关.对hCMV阳性AITP患儿应用系统ITP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GCV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MP)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相关性。方法:检测ITP患儿血MP-IgM,对阳性者分别应用甲泼尼龙(Pred)+丙种球蛋白(IVIG)+红霉素及Pred+IVIG方案治疗。结果:MP-IgM阳性的ITP患儿发病年龄明显大于阴性组,且程度较重(P<0.05),应用Pred+IVIG+红霉素方案治疗患儿,效果明显优于Pred+IVIG方案(P<0.05)。结论:儿童MP感染与ITP密切相关,治疗ITP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小儿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儿CMV感染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为ITP患儿的血清CMV-IgM,20例患儿合并CMV感染,感染率为47.6%;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16例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 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小儿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对CMV感染的ITP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检测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患儿进行末稍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稍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CV)控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应用GCV和利巴韦林对30例因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并监测治疗前后上述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以判断二者的不同疗效。结果 GCV可以通过直接控制CMV感染而有效降低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利巴韦林对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的控制效果不如GCV疗效明显。结论 GCV是CMV感染所致黄疸患儿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20-123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GCS)联合不同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ITP且治疗方案以GCS为基础用药的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GCS+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B组:GCS+IVIG,C组:GCS+rh TPO,D组:GCS。观察4组患者血小板水平达到50×10~9/L和(或)100×10~9/L的平均时间和有效率,同时分析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患者较之D组具有较高的完全反应(CR)率(P<0.05),A组患者较之B、C、D组患者具有更短的反应时间(TTR)(P<0.05),B、C两组患者T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D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GCS+IVIG+rh TPO方案的重型ITP患者,其血小板水平具有较高CR率和最短的TTR,未见明显增多不良反应,可依据最新指南共识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病例按照入院后治疗方案分为单用IVIG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及联合组(糖皮质激素与IVIG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单用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用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IVIG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或IVIG治疗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仍为儿童急性ITP的首选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是急重型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CV)、黄芪联合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评价.方法 将65例CMV感染的新生儿随机分为GCV 黄芪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GCV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9例).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2组疗程结束后应用FQ-PCR检测CMV-DNA以判断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黄疸消退、肝酶下降、肝脾肿大好转、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治疗4周后复查CMV-DNA含量,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V、黄芪联合治疗新生儿CMV感染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FQ-PCR技术为新生儿CMV感染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了更为确切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并IVIG治疗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3~2005年住院的76例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GCV)联合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照组单用GCV治疗。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及病毒载量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t=2.334~3.580,P<0.05)。结论GCV联合IVIG治疗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优于单用GC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TP患儿进行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EB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疱病毒、腺病毒的IgM抗体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疗效.结果 135例患儿中病原学检查131例,发现各种病原体抗体呈不同的阳性率;其中135例ITP,急性型占85.2%,慢性型占14.8%,婴幼儿(<3岁)占68.1%,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ITP 14例(12.2%),转为难治性ITP 12例(8.9%).62.2%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25.2%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应用激素和IVIG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97.0%.结论 本病与病毒感染、预防接种密切相关,其中以HP、CMV感染所占比例高,且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激素与IVIG仍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亚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老年ITP患者54例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亚大剂量Dex治疗,B组24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76.7%,B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23例,长期反应率65.2%,B组随访18例,长期反应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并发感染。结论亚大剂量Dex治疗方案疗效高,用药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小,可为老年ITP治疗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住院60例ITP患儿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分别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和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与IVIG单用组显效率无差异,但血小板正常数量的稳定性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IVIG单用组.结论 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ITP既显效率高,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 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 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对82例诊断明确的血小板减少患儿的外周血做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HCMV-IgM)检测。结果:8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HCMV-IgM阳性31例(37.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20例H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新生儿HCMV感染与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对HCMV感染的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纳入急重症ITP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LT计数、MPV、PDW和P-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重症ITP,能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改善血小板参数,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文献报道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效。我们回顾性分析IVIG+强的松口服和单用强的松对小儿ITP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月住院的ITP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8月~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甲氨蝶呤,部分加用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CD3单抗。CMV感染的预防方案:移植前d9~2静滴更昔洛韦(GCV)(5 mg/kg)1次/12 h,以后每周测血尿CMV抗原,一旦检测结果阳性即予GCV,直到抗原转为阴性。CMV间质性肺炎(CMV-IP)则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和丙种球蛋白[0.4 g/(kg.d)]。结果:6例合并CMV感染者均存在Ⅱ~Ⅳ度GVHD,其中4例为活动性感染,2例发展成CMV-IP(1例治疗无效死亡)。GCV治疗过程出现一过性WBC、血小板下降,但均为可逆性。结论:GCV对Allo-HSCT合并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的疗效可靠。对于CMV感染的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叶华  甄宇峰  沈娜君  王吉文 《广东医学》2007,28(7):1071-1072
目的 探讨pp65抗原检测对慢性ITP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慢性ITP患儿及同期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静脉血进行CMV pp65抗原及CMV-IgM检测.结果 观察组40例中pp65抗原阳性者25例,阳性率62.5%;CMV-IgM阳性者7例,阳性率17.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p65抗原检测比CMV-IgM更有助于发现慢性ITP患儿的CMV感染,对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性肝炎病毒载量与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GT)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63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基本资料,自患儿入院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其预后情况。分析CMV感染性肝炎患儿病毒载量与γ-GGT的相关性,分析影响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CMV病毒载量与γ-GGT预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V感染性肝炎患儿CMV-DNA病毒载量与γ-GGT水平呈正相关(P<0.05)。163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随访期间27例预后不良,136例预后良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4+/CD8+(OR:6.019,95%CI:2.477~14.629)、γ-GGT(OR:4.486,95%CI:1.846~10.903)、CMV-DNA载量(OR:5.859,95%CI:2.411~14.240)是影响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  相似文献   

20.
张永卓 《吉林医学》2013,34(11):2034-2035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68例儿童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0例),B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5例),C组:常规丙种球蛋白组(23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C组两组近期疗效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C组两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ITP患儿早期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使血小板早期恢复,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相当,经济效益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